陸怡馨
(江蘇省昆山市巴城中心幼兒園 江蘇昆山 215311)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就是“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核心。教育脫離不了社會生活,教育和生活緊密相連,是生活決定教育,脫離了生活的教育就不是教育。
教育是為了生活,離開了生活的依托,教育便失去意義。這要求我們走出課程,關注生活,捕捉生活的點滴為教育中心,從社會中汲取綜合的多方面知識,從而獲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基于這樣的認識,在日常開展學習性區域游戲時,我們尤其注重教育的時效性、尊重幼兒自身發展,科學合理地將教育與生活相結合,提取更多幼兒適用的新知識。這樣一來,不僅開闊了幼兒眼界,同時讓書本上的知識活了起來,而且引發幼兒更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學習性區域活動主要是良好情感經驗、社會經驗等綜合因素的積累。”如,結構區、表演區、角色區等。而學習性區域活動又不同于普通的創造性游戲,這類區角活動主要指“幼兒對周圍環境、客觀現象的認識和理解,積累生活經驗與認知經驗。”
“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闡述得相當明確:“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確實如此,幼兒每天實際接觸和感受到的教育最多莫過于生活,將學習性區域活動的內容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幼兒才能更容易地接受。因此,從幼兒自身及其周圍生活環境包括家庭、社區中尋求素材,用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學習,易于幼兒理解和接受,更能促進幼兒對生活的熱愛。
“我”是幼兒自己最了解和認識的人,是幼兒生活最為密切及關注的內容。中班的幼兒對自己身體各方面都有所關注了,對自己的身體,對自己與別人產生許多的好奇和興趣。于是,我和幼兒一起設計調查表《身體的秘密》,放在科學區中,幼兒探索身體中會動的部位,并以各種方式記下來。這不僅體現了幼兒的主觀性,更是幼兒在探索自己身體后發現的秘密。在記錄的過程中,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感受身體的神奇之處。
“家”是給幼兒帶來幸福快樂的地方,也是幼兒生活的第一環境。因此,我們在布置區域環境時有意識地將環境營造成溫馨恬靜的感覺,讓幼兒有家的舒適感。幼兒升入中班,語言表達能力逐漸增強,他們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趣事。我們利用這一契機為幼兒增設出語言區域。他們可以在區域中,說一說自己每天的見聞趣事。也可以選擇一些頭飾,來創編故事……正因為有了家的感覺,才能使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得更為自由、輕松。同時,他們的語言能力也得到鍛煉,增強了社會交往能力。
社區是幼兒天天可以接觸到的外部環境。大班幼兒在建構能力水平的提高上,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觀察。我們鼓勵幼兒去觀察那些你喜歡的建筑,而后孩子會根據腦海的印象進行搭建,同時發揮想象力進行創新;美工區,他們用橡皮泥塑造出自己的夢幻小屋;數學區,他們習得了超市購物的必備知識……,通過不同區域內容的開展,我們將社會微縮進入幼兒園,融入在各個區域中,讓幼兒在學習性區域中感受生活的樂趣,同時掌握了很多書上本沒有的新知識。
材料是幼兒開展區域活動的物質基礎,幼兒在不斷地操作材料過程中獲得信息、積累經驗和發展能力。操作材料的不同,幼兒的操作方法也就不同,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所獲取的知識經驗更是不同。因此,材料是幼兒發展的載體。材料是否是幼兒感興趣的,直接關系到幼兒能否主動參與操作。提供有趣的能激發幼兒探索欲望的材料,這樣能讓幼兒做做玩玩,他們就會百玩不厭,增強學習探索的興趣。
例如:在“變廢為寶”的活動中,妮妮拿來平時放在家里幾乎從來不玩,當成廢舊物品的一個積木罐。一開始孩子不愿意玩,但當老師給這個罐子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魔術罐。頓時,孩子們非常好奇地開始擺弄起來,一些不愛動腦的孩子也樂意去試一試,他們在抽抽玩玩中積累了圖形組合的知識,幼兒的智力得到了開發。后來他們會主動把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再將圖形進行拼搭,孩子們在探索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時提高了自己的觀察能力和記錄能力。
為滿足幼兒需要,根據幼兒實際情況,我們創設了生活區,將生活中幼兒想操作而又沒機會操作的東西搬進了區域,讓他們在區域活動中真實地操作和體驗勞動的快樂。我們提供了一些小衣服、小鞋襪、紐扣等材料供幼兒操作,讓幼兒嘗試疊衣服,扣紐扣、系鞋帶等生活技能,提高了幼兒自我服務意識及能力;在音樂區域中,我們將牛奶瓶改裝成了沙錘,將幾個奶粉罐改裝成了一個小的架子鼓,激發幼兒能隨音樂節拍敲打、感受節奏,同時鼓勵幼兒自己做譜并進行演奏。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幼兒都能以積極主動地方式去學習,獲得快樂感受及成功的體驗。
生活中有我們取之不盡的教育材料,只要我們能合理利用,都會變成孩子們手中最奇特的玩具。區域活動的材料越豐富,形式越多樣,對孩子們的輻射教育作用就越強大。他為廢舊材料在區域活動中的出現并作為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徑提供了發展平臺。材料是活動的載體,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幼兒獲得知識的多少。只有選擇那些合適的、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材料,才能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在活動中學有所得。因此,我們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觀察,選擇幼兒熟悉、喜愛的材料加以利用。
區域活動作為一種“強調教育環境,注重幼兒教育這一主體,側重開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動,在幼兒園廣泛地開展,成為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深受幼兒和教師的喜愛。我堅信:只有真正做到“在教育活動中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雙腳、時間、空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