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 娟
(濮陽市第十中學 河南濮陽 457000)
教師在生物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進行生活化教學?筆者以人教版生物學教材為例,進行了如下的實踐與探索:
生物學課程改革已經在各個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生物學教學中,學生大多還是機械記憶課本知識,由于沒有與現實的生活經驗發生碰撞和對接,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往往“浮離”于真實世界之外,進而會對真實的世界產生迷惘。例如,學生在學習第四單元第二章第二節《消化和吸收》一節課時,教師給學生出示一幅人體消化系統圖,學生能夠很快就能記住消化系統各部分的結構名稱。可現實中學生卻是肚子疼起來了,滿頭大汗,問他哪里疼,卻說不出究竟是哪里疼。教師按照課標要求,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了關愛生命的情感教育,可在現實生活中,學生仍然肆意踐踏草坪、攀折花木[1-3]。
審視我們的教育現狀,聚焦我們的現實課堂,也許就能找到癥結所在:學生一進教室,就像被關了“禁閉”,不準亂說、不準亂動、不準跑神兒。學生的雙手一律要背到身后,腰桿一律要挺直,眼睛一律要看老師,耳朵一律要高高豎起。所有的學生都必須是聽話的、乖巧的、安靜的,就像集裝箱里的產品,整整齊齊,一模一樣。教師總是想把學生裝進密閉的套子里,封鎖在課桌前那一米見方的小空間里,看著他們乖乖地完成作業和習題,教師才安心,才放心。這種狀態下的學習,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只是漂浮在抽象的文字符號上,難以和真實世界、現實生活有效對接。對于學生而言,只有擁抱自然,融入社會,走近生活,才能完成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2012 年和2013 年教育部審定出版的人教版初中生物學義務教育教科書,將生活化教學的素材融入生物學教材中。在教學內容上設置了若干個環環相扣的生活化環節,如讓學生動腦動口的“想一想,議一議”,讓學生動腦動眼的“觀察與思考”,讓學生進行實踐的“調查”“實驗”“探究實驗”“模擬制作”“課外實踐”,讓學生聯系社會的“科學·技術·社會”“科學家的故事”“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教科書的這些生活化環節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與社會實踐相聯系,為生活化教學的實施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在初中生物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實踐中,作者提出了“課堂導入聚焦生活”“課堂學習鏈接生活”“課堂結束回歸生活”三個教學主張。在“課堂導入聚焦生活”教學實踐上,通過生活聚焦、匯報展示、今天我主播、生活大搜索等形式,鼓勵學生“戴著放大鏡”去發現生活中的生物學。從學生身邊事入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情境,聚焦生活熱點,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情趣、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課堂學習鏈接生活”的教學實踐上,在整個課堂學習中,通過師生互動、小組討論、實驗探究、舉例說明、精彩展示等多種方法,建立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鏈接,解決學生來自生活中對一些生物學現象的困惑,幫助學生進行生活及社會活動的決策等。在“課堂結束回歸生活”的教學實踐上,在課堂結束后,通過生活化的練習、作業、小課題研究和課外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拓展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和生物學核心素養。
在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指導下,筆者進行了一系列課堂生活化教學的一些探索。在學習第四單元第一章第一節《人的生殖》一節課時,讓學生把10 斤米捆綁在腹部,親身體驗母親懷孕時的艱辛。在學習第七單元第一章第四節《鳥的生殖和發育》一節課時,將鵪鶉蛋、雞蛋、鴨蛋、鵝蛋、鴕鳥蛋等帶到課堂,使學生感受鳥卵的形態各異和孵化的神奇。在學習《種子的結構》時,把小麥、玉米、高粱、水稻、大豆、紅豆、綠豆等帶進課堂,讓學生嘗試用科學的眼光重新審視這些生活中熟悉而奇妙的種子。在學習第三單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三節課時,動員學生從家抱來花盆,每人發放一顆小種子,在學生們的精心呵護下,種子開始萌發、長大、開花、結果。在學習第四單元第二章第三節《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一節課時,教師和學生組成義務宣傳隊,倡導全校師生“合理膳食每一天,健康快樂一輩子”;讓學生為爸爸媽媽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讓學生懂得關心長輩的飲食,關注父母的健康;在學習第五單元第四章第五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一節課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酸奶,釀造葡萄酒,種植食用菌;在學習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一節課時,聯系當今在泰國享有極高人氣的最美變性人寶兒,以此引發學生思考:變性人的基因究竟有沒有發生變化?在學習第八單元第三章第二節《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節課時,指導學生查閱有關香煙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及患肺癌的幾率。課外時間,教師和學生一起到大自然中捕捉蝗蟲,一起觀察香煙對蝗蟲活動的影響等。
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不要把教科書當成學生的全世界,而要把全世界當成學生的教科書。教師和學生一起把生物學課堂搬到有生命的地方,把生物學知識根植于學生的真實世界之中,學生將從中獲得最為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喚醒學生對世界的探索欲望,學會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生命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