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香 黃新國 鐘云飛
(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與材料工程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7)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印刷工業總產值占全世界印刷工業總產值4%左右,占全國GDP2.5%,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專業,印刷工業的發展亟需專業人才的補充,但是因畢業生減少,企業陷入人才緊缺、中高層技術、研發人才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因此,改革目前的招生、培養方案,克服“專業名稱”落后帶來的招生困難,為高速發展的印刷產業培養更多的人才,是我校,同時也是全國同類專業院校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我校印刷工程專業,始創立于1989年,是我校五個國家級特色專業之一。經過三十年的建設,本專業已經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多層次印刷工程技術人才,在國內印刷行業尤其在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具有較強影響力。然而近些年一直存在專業招生第一志愿低、學生需從其他專業調劑的現象。追根溯源,印刷專業第一志愿招生率低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兩個方面。
印刷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在我國已有幾千年悠久的歷史,這也導致了社會對印刷行業的偏見,認為其古老、落后、工作強度大、科技含量低、社會地位低等,甚至還有很多人存在“印刷不需要專業學習”的誤會。殊不知,當今的印刷產業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印刷正在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道路上一往無前,行業的發展亟需大量優秀的印刷專門人才。
高校在招生宣傳時,往往著重宣傳一些熱門專業和傳統實力較強的優勢學科,印刷工程專業較少被提及,學生及家長甚至都不知道學校還開有印刷專業。我校建校之初就打著“包裝大旗”,多年的大力宣傳使包裝工程專業在湖南省乃至全國都小有名氣。然而,雖說包裝離不開印刷,同樣是輕工學科,畢業生去向、薪資、就業率基本一致,我校包裝工程專業在2018年的第一志愿招生率達92%,而印刷工程專業僅有28%。
為主動適應生源數量和質量的變化,同時也避免考生填報志愿的盲目性,2019年,我校通過充分調研和專題討論,結合印刷工程和包裝工程兩個專業的招生現狀及其他專業大類招生的成功經驗,提出將這兩個同屬一個學科的專業按輕工大類招生的改革方案,實現了在全國兄弟院校中包裝工程與印刷工程以輕工大類招生的率先嘗試。
(1)印刷工程和包裝工程兩個專業按輕工大類招生,學生入校后第一年不分專業,按“1+3”模式進行大類培養,開設相同的公共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2)各自然班設班主任、班助、帶班班長各一人,由兩個專業的專任教師及高年級學生共同擔任,在一年時間內對新生進行專業解惑、專業引導。(3)開學伊始,由兩個專業系主任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分別從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升學就業等多面為學生解讀專業,幫助學生認識、了解這兩個專業。(4)大一下期開設印刷、包裝專業導論課,使學生初步了解專業;開設認識實習課程,帶領學生到印刷包裝企業參觀學習,使學生了解各專業未來的工作環境、工作崗位。邀請企業高層領導及校友為學生介紹用人單位對各專業人才的需求,薪資水平及職業發展方向等,為學生自我專業選擇提供全方位的信息。(5)按輕工大類培養一年后,學生可按個人志愿、個人成績、專業學習興趣、就業升學意向及社會需求等因素雙向選擇大類中的專業。
在大類招生的前提下,本著“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要求,在全國同類院校專業調研的基礎上并滿足教育部普通高校印刷包裝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印刷工程專業規范》的前提下,廣泛聽取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反饋,完成了印刷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執行與調整,完善了專業教學內容與體系。
通識教育課程同其他工科專業類似,主要開設有思政類、外語類、體育軍事類、就業創業類、心理健康類等。
印刷工程專業是綜合運用藝術、材料、工藝與技術等方面知識進行創新應用和研發的邊緣性、交叉性專業,為了使學生具備寬廣和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學科基礎課主要涵蓋了數學、物理、化學、機械學、電工學、色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具備多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知識體系。新的培養方案中,還增加了“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等兩門課程,為進一步深造的學生從事材料相關專業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打造文化至真、藝術至善、印刷至美的智慧時代與全新未來,適應“大眾化+個性化+跨媒體”等印刷媒體多元化的需求,培養更多行業發展所需要的專門人才,專業主干及專業選修課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設課:①數字媒體類;②藝術設計類;③材料科學類;④印刷工程類。
為適應印刷智能制造的時代要求,新的培養方案開設了“印刷電子學”“計算機集成印刷系統”“印刷智能制造”“功能印刷材料及技術”等多門專業選修課。力求通過選修課的學習,使學生接觸到最新的行業動態、技術與材料創新,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所學能與行業發展、崗位需求緊密接軌。
經過大一兩個學期的學習了解,學生可以零距離體驗兩個專業所學課程、社會需求、就業前景、薪資水平等,根據個人志愿和學生的成績和表現雙向選擇原則進行專業分流。
近些年來,由于學校宣傳側重、社會認知等諸多原因造成了我校印刷工程與包裝工程兩個專業的“冷”“熱”之分,按輕工大類招生可以有效地延緩學生對專業的選擇,讓學生和家長更好地了解社會人才的需求動向和就業信息,從而降低考生盲目填報志愿風險,而且調劑余地大,被錄取的可能性增大,可更多吸引優秀生源。[3]大類招生進行統一的前期培養,能淡化因過分強調專業而造成的種種矛盾,對引導生源流向、改善生源質量、增加招生量、平抑社會的需求差異、實現按需培養發揮作用。
大類招生本著“強化基礎教學、拓寬專業口徑、培養創新型人才”原則,有利于拓寬專業覆蓋面,構建新的學科體系和課程體系,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合理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創新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的專業學習、創新創業、繼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為社會培養專業口徑寬、基礎扎實、知識面廣,一專多能和適應性強的創新型人才。
(1)招生宣傳隊伍全員化。鼓勵全體學生和專業老師主動參與招生活動,師生都成為招生的主力軍。在校生在假期到自己的家鄉以自身對專業的了解零距離為學弟學妹解疑答惑,專業教師主動參與校級、院級的招生小組深入生源地,從專業辦學歷史、專業優勢、獎學金政策、就業優勢和畢業生的薪資待遇等多方面給考生以詳盡、專業的解答。
(2)招生手段網絡信息化。在以往發放招生簡章、報考指南、雜志報紙廣告宣傳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的宣傳力量。建設個性化、有特色的學院及專業官網,微博,微信公眾號,并通過師生個人的微信朋友圈,QQ空間推送專業相關信息及動態,完成專業的宣傳并實時與考生及家長溝通,提升宣傳的有效性。
新生放學后,由專業負責人、學科帶頭人為新生做入學專業教育,為學生講解我校印刷工程專業的歷史沿革、專業師資及教學科研條件、專業就業方向、就業率及就業前景、社會對印刷專業的理解誤區等一系列問題,幫助學生盡快了解專業,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
我校輕工大類的導論課分別由包裝導論和印刷導論組成,各12學時。這就要求各專業配備優秀的專業教師,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對本專業的全方位介紹,引導學生認識專業的發展歷史、現狀及前沿的發展趨勢,專業研究內容、專業在經濟建設和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最新科研動態等。為了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兩專業實際已處于一種競爭狀態,專業老師必須充滿激情,既專心又創新的去授業,這也極大地促進了教育本身的發展和進步。大一第二學期安排兩周的認識實習,帶領學生去周邊的印刷企業、研究院所參觀學習,初步了解未來的工作環境,進一步加深對專業的認知,使學生克服專業學習的思想障礙,培養對專業的熱愛,進一步調動學習專業的積極性。
我校在全國同類專業中率先嘗試了以輕工大類招生,本文首先對我校輕工大類招生的政策措施、招生情況進行了闡述,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專業教學內容與體系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大類招生背景下,專業發展進一步的改革措施。希望我校印刷工程專業在大類招生中的一些嘗試,能更好地推動印刷專業發展,為中國印刷教育帶來跨越自我的曙光和希望,為中國早日邁向印刷強國培養更多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