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蓉芳
(蘇州大學醫學部 江蘇·蘇州 215123)
醫學研究生教育是醫學本科生畢業之后繼續進行深造和學習的一種教育形式,包括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醫學教育結構中最高層次的教育形勢,是培養高水平的醫療衛生事業后備力量和發展醫學科學技術的重要教育階段。[1]近幾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飛躍發展,研究生招生人數逐年增加,尤其是醫學研究生,這對研究生教育管理帶來較大的挑戰。如何保證高質量培養大量高層次醫學人才,是目前備受關注的問題。因此,對醫學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有針對性地采取應對措施,對新時期醫學研究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及健康意識提高,人們對健康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高層次醫學人才需求增加。醫學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增大,就拿我們學校為例,2017年我校醫學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971人,醫學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數518人;2018年醫學碩士研究生招生1056人,醫學博士研究生招生644人;2019年醫學碩士研究生招生1074人,醫學博士研究生招生849人。醫學專業復雜多樣,醫學研究生的專業也是種類繁多,并且研究生的教育形式也多元化,如學術型的,專業型的,有全日制的,也有非全日制的等,這些給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帶來較大的難度和挑戰。
研究生教育屬于本科后再教育階段,對生源的年齡和社會經歷無任何要求,因此,醫學研究生在年齡、社會經歷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差異,和本科生相比,非常難管理。
雖然目前高校本科生已被允許結婚生子,但是由于年齡都偏年輕,結婚生子的占極少比例,這樣,本科生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學習上。而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特別是醫學研究生,五年本科讀完,已經近法定結婚年齡,因此有一部分應屆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階段結婚,甚至生子。還有相當一部分研究生是工作幾年之后再讀的,絕大部分是已結婚生子的。相當一部分研究生不能將所有精力都放在學習上。有工作經歷的醫學研究生,或是還在工作,大多是做醫生的,因此,大多數這樣的研究生都有較大的優越感,在管理上也給研究生管理者增加了較大的難度。
另外,研究生的本科教育水平存在差異。[2]有些研究生來自邊遠地區的醫學院校,也有來自二本醫學院校,接受的教育水平與來自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存在一定的差異,還有一些研究生是跨專業的,還有專升本、同等學歷等,這些對研究生的研究基礎有較大的影響。
再者,研究生多為成人,思想比較成熟,差異較大。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大多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對學校或學院研究生管理者不夠尊重,甚至希望對導師進行平等對話。在社會及經濟的影響下,價值取向功利化,比較計較回報和個人利益,集體意識較差。
醫學研究生一方面是培養的對象,一方面也是導師科研的好助手。特別是醫學研究所或研究中心的研究生,他們的導師主要工作是科研,科研成果的要求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壓力,他們就會將這個壓力轉移到研究生身上。本來碩士研究生的第一學年是學習理論知識的階段,但是很多醫學研究生一入學,導師就會讓他們參加科研工作,甚至不讓他們學習理論課程。導師的要求和學校的規章制度存在矛盾,以至于研究生教學管理存在很大困難。
醫學研究生教育是以培養更高層次的醫學人才最終目的的。[3]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研究生的培養主要在科研工作這一實踐過程中進行的,因此在科研實踐過程中,研究生完成了畢業論文,也同時為導師做了較多的科研工作。這樣,研究生導師都非常愿意招研究生,甚至是搶著招研究生。學校研究生招生政策就會在導師招生條件上作要求,如必須有在研課題,可支配的科研經費需要達到一定金額,科研論文達到一定水平和數量,顯然,這些作為一名合格的導師衡量標準,非常片面。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導師,既要有非常強的科研能力,也要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更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研究生導師,都應該把培養研究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僅僅為了讓研究生為學校創造科研業績,也不是為導師做出科研成果。醫學研究生的培養,必須循序漸進,按照合理的培養計劃進行。一般院校研究生入學的第一年,是課程的學習。這一階段學習非常重要,學習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為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能為了讓研究生多做點科研工作,就剝奪了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為目的,一切有利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活動,學校和導師都應該主動支持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的主要方面是,學生有自己的導師,導師與研究生有更密切的師生關系,因而導師對研究生指引作用非常重要。導師應積極發揮言傳身教作用,協助研究生教育管理。一名優秀的研究生導師要對研究生進行全方面培養,而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每個研究生不僅是某個導師的學生,也是該校的學生,更是社會的一成員,研究生階段的教育不僅要培養科研能力和增強專業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能力,思想品德方面尤為重要。首先是導師應該加強自身師德修養。一名優秀的導師應該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優秀的道德品質來感染、影響學生。其次,導師應該把培養學生作為帶學生的主要目的,而不是把學生當勞力,不僅給予學生學習、提高專業知識的機會,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4]
在醫學研究生培養中,研究生是被培養的對象,也是受益最大的一方。醫學研究生畢業以后走上工作崗位,走上社會,為社會做貢獻,不僅要有精湛的醫學專業技能,還要有為人民服務的科學人生觀。在研究生學習階段,不僅要抓住一切學習的機會,努力提高專業水平,還要認真對待科研工作。不要把科研工作僅僅當成是幫導師干活。實踐也是學習的過程,是非常有效的學習途徑。在科研工作中,不僅要學習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還要學習導師嚴謹的、實事求是的科研態度。為了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科學人生觀,醫學研究生仍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在研究生黨支部開展政治思想教育,還要在實驗室,以課題組為單位,對全體研究生定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政教育融入學術交流中。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可以提高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在學術交流的過程中,研究生可以及時了解該研究領域的科研新動態,鼓勵研究生對別人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科研創新能力。[5]另外,研究生要多參加對外學術交流,可以是不同團隊,或者是跨學科的交流,也可以是參加國內或國際會議,積極作學術匯報。這樣有利于研究生開闊眼界,互相學習,互相借鑒,提高科研創新能力。
醫學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的重要階段,隨著高層次醫學人才的需求增大,醫學研究生教育管理面臨較大的挑戰。加強醫學研究生研究教育的管理,改進管理模式,勢在必行。
從學校研究生管理部門、導師和研究生三個環節,樹立以培養研究生為主要目的的培養模式,堅持在研究生中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認真學習基礎理論課程,為進行科研工作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在科研工作中要有嚴謹的,實事求是的態度;積極參與各種學術交流提高科研創新能力。
因此,加強醫學研究生教育管理,為社會培養高層次優秀的醫學人才,是醫學院校的責任,需要學校領導、導師和研究生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