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翔 黃學豐 張紅堅 肖 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四川·成都 610225)
傳統的體育教育模式是以教學人員為主導來開展的,這種模式較為固定,學生雖然能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與技能,但是由于是被動的進行學習,因此缺乏主動參與熱情,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體育教改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應當變更教學模式,合理且充分的運用體育俱樂部制,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體育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終生體育”的意識和能力,從而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體育俱樂部制是一種順應了我國當前體育教改的新興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其有著較高的綜合性和自主性。就現階段而言,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在逐步滲透進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取得了教學人員及學生的認可,并且可以加強相關教學人員對培養學生心理與身體健康的重視。體育俱樂部制教學課程體系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通過優化整合教育資源,從而實現大學體育教學內容個性、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管理網絡化以及課內課外一體化,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及能力培養。
高校一、二、三年級學生必須以某登記會員身份加入俱樂部,除了必須參加一次教學輔導課程外,每周至少還要參加兩次俱樂部組織的活動,每學期參加次數不少于36 次,每學期進行成績考核,每學期有一學分。
二、三年紀初級、中級會員俱樂部課程教學實行隨機組班制,學生每周可依據所選俱樂部教練的上課時間安排表來自由選擇上課時間,但是上課時間需進行網上預約以避免場地容量不足問題,如果預約已滿需要另擇時段。
四年級中、高級會員可選擇繼續參加俱樂部的訓練,依據選修課實行學年評價制,每學期一學分。
體育教學不僅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播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主要圍繞競技運動項目,所以無論是在培養學生體育興趣還會強化學生身體素質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則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適應體能教育以及體育技能教育,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該教學模式改革通過確定原則、內容,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安排必要的輔導、訓練以及活動課課時,引導學生靈活合理利用可與時間參加俱樂部訓練活動,從而改變學生不良生活習慣,提升學生體育鍛煉自主性。
雖然多數學生會喜歡一些體育項目,但是在面對傳統的體育教學課程時,卻表現出抵觸情緒與消極心理,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多數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方法較為落后,教學內容乏味,這會影響到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進而出現相關局面。而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可以滿足學生對課程的要求與喜好,其加強了課程教學結構的多樣性與靈活性,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從而增強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喜愛。利用體育俱樂部制靈活多樣的特點,聚焦學生感興趣的項目組建各種體育俱樂部吸引學生加入,隨后針對學生感興趣的技能精選輔導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選擇相關課程。在俱樂部輔導課中學習基本技能,結合俱樂部活動課拓展綜合能力,從而提升學生運動能力,促使學生體制健康。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在促進學生心理全面健康發展時,很容易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困擾現象。學生在參與體育訓練時更多想到的是拿到屬于課程的學分,而非追求體育所象征的精神。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雖然也會與學分相關聯,但是其更契合學生的心理,俱樂部會通過專業化的課程設置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參與其中。并且俱樂部會依據學生的需求組織活動,在團隊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增強競爭意識,同時還能幫助學生釋放情緒,從而起到健全心理完善人格的促進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信息也更加繁雜,在這一背景下,只有對高校體育有更深入、更具體的認識和了解,才能確保改革順利開展。如果堅持傳統的教學理念,只進行部分項目的簡單訓練,則很難達成理想的教學目標。因此相關人員要對體育課程進行全面改進,只有創新教學方式,創新教學內容,才能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熱情,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開展實踐教學前,教學人員還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通過多媒體、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等形式向學生推送相關內容,讓學生產生一定理論知識基礎。對于一些學生在體育運動開始前未進行必要熱身,或是運動結束后未進行適當拉伸運動的現象,教學人員要采取相關應對措施,確保學生循序漸進的、更加科學的開展體育鍛煉,避免因為運動出現身體損傷。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更加健康、全面,其不僅能確保學生更科學的開展鍛煉,還能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貫穿這一理念,確保體育課程更平穩的推進,從而促使高校體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從高校體育教學人員的角度來看,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對專業化要求更低,也就是說,要深入開展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一定提升教學人員專業理論知識儲備,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各類體育項目的需求。因此,相關教學人員要加強對體育教學項目的認知,還要針對各類專項科目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雖然這有著極大的挑戰,但是對教學人員來講,自身的教學、組織以及管理能力也會在這一過程中有極大的提升。當然,要在體育教改影響日益廣泛的背景下實現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還需要教學人員調整與更新教育理念,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樹立起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觀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自主選擇權,這樣學生才能表現出積極參與欲望,并且對喜愛的項目展開深入學習,促使教學質量與效能的提升。為了幫助教學人員更新教學理念,提升知識儲備,高校相關部門應當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并且開設專業知識講座以及完善教學審核體系等形式來優化教學人員的綜合素養。如果能構建一支高綜合素養的教師隊伍,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的深入開展也就有了極大的保障。
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對活動場地以及設施情況要求較低,并且部分院校也未重視學生對硬件設施的需求,這些情況會明顯影響到學生的訓練熱情,這也就導致了學生雖然喜愛部分項目,但是對體育課程抵觸的局面。想要順利實施體育俱樂部制教學,就需要更廣闊的活動場及更專業的設施,這樣才能確定具體的開展方案和措施,從而讓學生在專業化的指導下樹立起終身體育的意識。因此,在體育教改過程中,一定要解決體育教學場地、體育器材等不足,加大硬件設備以及軟件設施等資源的投入,這樣才能為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對部分缺乏資金的院校來講,為了更好的解決相關問題,一定要制定相應的處理計劃,在確保不影響學校教學聲譽的同時又達到足夠資金的目的。學校還可以向相關部門申請援助,確保有足夠的支持推行體育教改。
在體育教改背景下,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雖然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束縛,充分發揮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但是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欠缺,具體反映在學生的體育意識、習慣以及技能掌握等方面。因此要實現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改革和創新,需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觀念,相關教學人員要創新教育理念,同時加大相關資金投入,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優化、提高高校學生體育運動的整體質量和素質水平,并達到有效拓展、豐富體育課程教學空間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