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齊偉辰 張 強 劉芳馨
(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 吉林·長春 130117)
“藥用植物學”(Pharmaceutical Botany)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醫藥院校的藥學專業、中藥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對藥用植物的外部形態、基源鑒定、生長特性、藥效成分積累及藥用植物新資源的開發進行研究。[1]“藥用植物學”的學習將為中藥學、中藥鑒定學和生藥學等課程的學習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通過對“藥用植物學”的學習,學生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就是對藥用植物的認知,教學的主要內容分為植物形態解剖學和經典分類學兩部分,包括理論課、室內實驗課及野外實習,在藥學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3]傳統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聯性相對較差,教學形式單一,豐富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學生很多都屬于被動的接受,機械性地灌輸知識點,學習熱情較低,學生的理解掌握不夠,對于“藥用植物學”課程的教學不適用。因此,如何能夠讓學生快速有效的掌握藥用植物學的重要知識,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好的教學設計具有重要的作用。BOPPPS(導學互動的有效教學)教學法就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或參與學習,形成一種具有有效的教學模式,因此,本文將BOPPPS 教學模式引入“藥用植物學”課程,以問題導向,打破思維定勢,優化教學邏輯,使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的有效性。[4,5]
溫哥華大學Douglas Kerr 團隊于1967 年將BOPPPS 作為其理論基礎,建立了教師為培訓對象的技能體系,教與學的關系即為過程與結果的關系,該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對課堂教學進行模塊化分解。[6]根據大多數人只能持續維持15min注意力的自然規律,將教學內容切割為一個個15min的小模塊。每個教學模塊有其內在聯系,所有小模塊組合在一起進而形成單堂課程,每個模塊聯系緊密。[7]BOPPPS 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內容分為6 個部分:課堂導入B(Bridge-in)、學習目標O(Objective)、課堂前測P(Pre - 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Participatory Learning)、課堂后測P(Post - assessment)及課堂總結S(Summary)部分,簡稱BOPPPS,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8]
通過將BOPPPS 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應用到 “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中,能夠促進師生互動和相應的教學反思環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對教學效果產生顯著影響。本文以“藥用植物學”課程中“根的形態和類型”為例,根據BOPPPS教學模式,設計6 個教學模塊。
(1)課堂引入。導入課程的方式包括:傳統式、生活式、問題式、故事式和熱點式,本次課程設計采用用生動形象的生活圖片、視頻和實物引入,舉例生活中常見的馬鈴薯和紅薯,學生日常生活一定了解的,如何區分兩者之間的區別,是否都是植物的根,收攏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興趣,進而說明這堂課的重要性,注意控制時間,從而自然的導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學習目標。老師向學生們說明本次課程的學習目標是通過對植物根的形態和特征的學習,進一步掌握藥用植物根的鑒別特征以及根的變態類型,為后續學習藥用植物分類及野外實踐奠定理論基礎,讓學生們了解通過這節課學習之后應該掌握什么、有什么樣的學習態度,想要掌握這些知識點應該有的正確步驟和方法,并告知同學們進行定期的隨堂練習考核,必須通過才能參加后續學習。
(3)課堂前側。通過開放式題目和小測驗的形式了解學生們高中生物及生活中對植物根的掌握和認知情況,進而了解學生們對藥用植物根的類型及形態學鑒別的特征前期學習情況,老師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澄清處,借助課堂前側讓課程的目的更聚焦。
(4)參與式學習。參與式學習是BOPPPS 教學模式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其目的是強化學生對學習知識點的印象,使學生深入思考,進而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老師首先對學生們講解了根的類型及其鑒別特征,然后給出一些藥用植物的圖片,在初步掌握根的形態和類型的基礎上,讓學生們小組討論,每位學生闡明自己的觀點,從根的形態學特征來判斷哪個是藥用植物的根,那些植物的藥用部位是根,主要活性成分是什么?根的變態類型有哪些?判斷依據是什么?然后進行小組匯報,各小組相互糾正錯誤,闡明自己的觀點,最終老師進行判斷和點評。將小組討論和匯報的形式引入到參與式教學中,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學生參與式學習的激情,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5)課堂后測。課堂后測主要針對學生們本節課學了什么,學習目標是否達成進行檢測,采用是非題、多選題、連連看和簡答題的形式。檢測學生們對于藥用植物根的類型的學習情況,根的形態學鑒別手段的掌握情況以及根的變態類型有哪些。進一步檢測本節課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
(6)課堂總結。師生共同完成本節課課程內容的復習,依據板書和小組討論的結果,總結根的形態類型和根的變態類型特點,扎實掌握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為后續學習藥用植物分類奠定基礎,并告知同學們下次課預習的內容。
通過將BOPPPS 教學模式應用于 “藥用植物學” 教學設計中,可以將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和機械灌輸知識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將學生的課前和課后時間增加到課堂教學中,通過課前預習、課內參與學習,課后評測的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使學生能夠對整個課堂教學產生興趣,[9]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積極性,[10]提高教學效果。當然也應當注意BOPPPS 模型存在的問題,每個環節時間的把控,在今后“藥用植物學”教學中應重點注意。“藥用植物學”教學新模式的探索,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還能改善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和習慣,加強了學生實踐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培養了具備學習、創新、實踐、合作能力的綜合型中藥學人才,為進一步提高和改善“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質量和效果奠定理論基礎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