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立波 劉艷欣 張曉雪
(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6)
課外體育活動主要在校內體育場館組織。本研究的調查顯示,68.6%的民辦高校體育場館能夠滿足體育活動的需要。但在場地使用上存在不均衡現象。調查顯示:學校體育器材主要在正常教學時間段內使用,而課余時間進行的課外體育活動存在借用的困難。
人的因素是民辦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和實施的關鍵因素。本研究調查顯示:48.3%的學校有相關的領導機構,但開展工作的效果一般。在體育教師方面38.3%的體育教師未參與過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工作,45.0%的體育教師很少參加。本研究調查顯示:81.6%的大學生是通過某一種學生組織中以集體的形式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
本研究調查顯示:71.7%的學校物質環境例如場館、設施布置適合課外體育活動。從目前的調查來看,民辦高校課外體育活動氛圍整體不夠理想。在校園體育文化方面,所調查的民辦高校都舉辦了田徑運動會和其他一些常見項目比賽,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但體育活動參與主要是男生,女生人數比例偏少。在制度環境方面,調查的民辦高校均有課外體育活動相關制度,但并沒有依據制度去執行。
本研究調查顯示僅有10.0%的學校較好利用教材組織和實施課外體育活動?,F代媒體是信息傳播的重要途徑,但僅有18.3%的高校利用現代媒體傳播健身知識。課內體育教學是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重要途徑,同時在課內體育教學也可以對課外體育活動做出適當安排,但81.7%的體育教師并沒有利用這一平臺。
民辦高校課外體育活動場地在不同項目上表現出使用人數不均衡?;谶@一問題應采取以下對策:(1)場地綜合利用;(2)進一步利用學校閑置的的空間;(3)在操場空間內設置小足球場地;(4)校園內合理布置全民健身器材;(5)定時開放體育場館;(6)在非上課時間段設置學生體育器材管理崗位,解決課外體育活動器材借用的問題。
民辦高校普遍重視定責定崗。民辦高校進行課外體育活動資源開發需要考慮到這些特點。(1)成立組織機構。組織機構由副校長、學生處、輔導員、體育部門、學生干部組成;(2)做好學生宣傳工作;(3)培養體育活動骨干;(4)課外體育活動的監督與檢測;(5)重視學生組織建設。成立班級、年級、院系、學校學生體育組織。
應重視通過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營造體育環境:(1)利用現代媒體加強體育文化宣傳;(2)組織豐富多彩且有特色體育活動進行文化宣傳;(3)體育教學結合體育文化講座;(4)組織學生觀摩體育比賽,激發體育意識;(5)系統安排競賽活動。
結合民辦高校特點應該對以下幾方面內容進行積極宣傳:(1)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價值;(2)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途徑;(3)課外體育活動項目與價值;(4)課外體育活動健身知識。
民辦高校課外體育活動場地利用不均衡,應該綜合利用場地;在課外體育活動時間體育器材的借用困難,應該發揮學生組織作用;設立了課外體育活動領導機構,但應進一步發揮作用;體育教師參與組織管理的程度較低,在體育課內應該考慮課外活動的延伸;應該營造更為積極的民辦高校體育氛圍和體育文化;民辦高校課外體育活動制度應該更具針對性,保證制度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