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娟娟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
在語篇中銜接屬于重要的語言特征,不管是結構的銜接還是詞匯、語義的銜接,最終目的是為了整個語篇的連貫。而在英漢語篇中銜接手段顯然存在差異性,漢語注重意合,更多利用的是語義和內容上的隱形銜接方式,而英語則強調形合,應用較多的是外顯的銜接方式。兩者在語篇銜接上的對比研究對于英語寫作教師具有極大的意義,因此本篇文章在分析英漢語篇銜接手段的基礎上,提出它對于英語寫作的啟示。
通常來說,連貫性是語篇基本的特征,它是其凝聚力的表現,而銜接是語篇中關鍵的構成部分之一,連貫性的語篇離不開銜接手段的運用。當前,在我國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及其缺乏語篇的連貫性,使得整個文章可讀性非常低,盡管部分教師在學生寫作指導中強調了銜接手段的利用,卻忽略了英漢語篇銜接手段的差異性,致使學生的英語寫作缺少嚴謹性和規范性。因此,教師要注重英漢語篇銜接手段對比的研究,以此為啟發,對學生的語篇銜接意識進行培養,使得學生能夠規范、正確地寫作,確保語篇的連貫性。
語義銜接手段。語義銜接手段涉及到了替代、連接等類型,英漢語義銜接手段各不相同,但目的是在語義上形成連貫的語篇。以替代來說,它是將語篇中上下文出現的詞語進行替代,包括了名詞性、分句性以及動詞性這三種方式,在寫作中,替代這種銜接手段可以避免重復性語句的出現,以達到簡約的效果;而連接則是整個語篇中句子之間的一種連接關系,涉及到了介詞、短語等,這種連接手段可以清晰地呈現句子因為何種意義連接起來,使得語義邏輯可以關系清晰化[1]。所以在英語表達中要重視句子間的邏輯關系,通過語言的特征來進一步呈現語義關系。
詞匯銜接手段。在構建語篇中,詞匯銜接是基礎的手段,它通過選擇來完成語篇銜接的作用,而且也有組織篇章結構的功能。英語在表達形式上是豐富的,相比于漢語的同義銜接手段,詞匯在英語中運用較多,但在漢語中重復則利用比較多。在詞匯銜接手段中,涉及到了同義銜接,組合銜接還有重復銜接,不同的方式在整個語篇中發揮著不一樣的銜接力,從而使得語篇更加的連貫。
結構銜接手段。在結構上,英漢語篇存在顯著的差異,主要原因是漢語更看重整體性,而西方則強調分析性邏輯,表達思維的不同決定了英漢語篇銜接手段的差異。英語中的句子以形統意,句子成分間的關系則需要利用形式來標記呈現,漢語重視意義和邏輯上的關聯性[2]。此外,在英語語篇信息結構和主述位結構上也與漢語有區別,英語是主語較為明顯的語言,因此除了省略句之外,每個句子都要有主語,而漢語卻在主題上較為突出。
概括來說,英漢語篇銜接手段分為五種,即替代、照應、省略、連接詞語、詞匯銜接,目的都是為了將上下文進行連接,使得語篇能夠連貫統一,而在具體的使用上兩者則存在明顯的差異。比如在替代上,英語普遍使用動詞、名詞進行替代,而漢語則一般使用重復。在語篇中為了有效避免重復,會經常使用省略,主要涉及到的有名詞性省略、動詞性省略等,漢語在語篇中可以省略主語,但是極少省略動詞,側重于動詞的重復,而相反英語中則強調主語的利用,動詞上則能夠利用替代。英漢在語篇銜接上較為鮮明的是人稱代詞指稱,漢語人稱代詞可相應可以進行省略,而英語主語通常不能省略。
糾正錯誤,使學生正確應用語篇銜接手段。在英語寫作中,語篇銜接錯誤是學生經常會出現的一種錯誤,部分教師對于學生作文中母語負遷移的錯誤進行選擇性地指導,但是卻沒有確保學生真正理解錯誤的本質,更沒有對錯誤形成反思,致使學生的語篇長期處于不連貫的狀態,可讀性較低;此外部分教師對于學生存在的錯誤嚴厲訓斥,導致學生對此存在畏懼感,在實際寫作中難以大膽進行構思,很多時候則選擇回避策略,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在語言上的表達和順暢的建構[3]。因此,面對學生語篇銜接上的錯誤,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鼓勵他們大膽地進行寫作,并且有意識地利用銜接手段。如若出現了銜接錯誤,以正確的態度指導學生,對存在的錯誤進行對比和分類,并且分析導致錯誤的原因,然后對比研究英漢語篇的銜接手段,使得學生能夠明確漢語寫作重意合,英語語言則強調形合這一本質區別,從錯誤中進行有效的反思,不斷進行糾正,以此在作文寫作中正確地利用語篇銜接手段。

對比教學,深化學生對英漢語篇的意識。隨著英語教學的逐步改革,學生的寫作能力愈加受到關注,同時也對學生寫作的整體構建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縱然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基礎寫作階段,同樣也需要利用一定的銜接手段保證語篇的連貫性[4]。比如說以替代、照應等手段的應用,以保持整個語篇上下文能夠連貫統一,結構和諧、讀起來流暢自然。針對這一要求,教師要借助于英漢語篇的銜接對比來進行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深刻區分兩者的不同,并且可以熟練地在寫作中運用銜接手段。在日常包括課文、英語寫作教學以及閱讀理解的賞析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語篇分析的教學。起初從語篇形式銜接入手,讓學生建立銜接意識,懂得銜接為英語語篇的有形網絡這一要點;繼而通過具體講解替代、照應等相關的形式銜接手段,使得學生能夠明確它在作文中所發揮的重要價值;另外,以漢語省略、重復等銜接手段的對比,指導學生明確兩者的區別,避免寫作中混淆概念,以此增進學生對銜接手段的理解,從而有針對性地科學應用,提高個人的寫作水平。
拓展范圍,以英漢對比教學指導學生規范語言表達。英語教學在現代教學體系中關注度顯著提升,而且不斷有新型的教學模式出現,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成為了體現學生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結構,這種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英語表達上有所提升,且開放的環節和自由的交流下學生表達的流利性會顯著提升,但是在規范性和準確性上卻面臨著很大的問題,一部分學生受漢語語篇銜接思維影響,且教師又缺乏兩者間的對比教學,導致學生容易混淆英漢語篇的銜接手段[5]。因此,教師要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注重拓寬英漢對比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重視英漢語言上的具體差異,明確英語銜接手段應用的正確方式,在寫作中注重語篇整體的連貫性和得體性,以此更好地提升英語寫作的能力。
綜合來說,英語的銜接手段包括了詞匯、連接、替代、省略以及照應這五種,其作用就是將上下文緊密地連接起來,以確保語篇的連貫性,保證閱讀的暢通。但是英漢語篇在銜接手段上卻有很大的差異,包括替代、省略、以及人稱代詞等方面,這導致學生在英語表達和寫作中存在嚴重的錯誤。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英漢語篇銜接手段的差異,將其作為啟發,指導學生科學使用銜接手段,在練習過程中借助兩者的對比來規范個人的文章,從而提升表達的流利性和規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