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摘要:藏(地)毯是青藏高原傳統民族手工藝品,有著4000多年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國家對紡織產業的調控,金融行業支持力度下降及近年來對該產業支持力度的不足,其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新時代新起點新要求,藏(地)毯產業發展如何開創新局面?研究發現:藏(地)毯產業是促進民族團結、助力精準扶貧、推動生態保護、維護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產業,加快藏(地)毯產業發展是貫徹落實“四個扎扎實實”和“四個轉變”重要思想的重要體現。藏(地)毯產品市場廣闊,應該向山東、新疆等地毯生產大省學習發展模式和經驗。
關鍵詞:藏(地)毯;產業發展;可持續發展
青海藏(地)毯產業發展歷史悠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藏(地)毯產業逐漸走上產業化發展之路。改革開放后,青海藏(地)毯產業走上“政府支持、龍頭企業帶動、社會力量參與、生產企業平等競爭”的民族特色產業發展之路。2003年,青海省將藏(地)毯產業作為民族特色產業重點扶持發展,并制訂藏(地)毯產業發展綱要,著力培育龍頭企業,青海省逐漸成為中國藏(地)毯生產和出口大省。在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下,青海省持之以恒地扶持藏(地)毯產業發展,不斷注入資金,出臺政策,使藏(地)毯產業依托原材料優勢、藏文化地域優勢和藏(地)毯發源地品牌優勢,經歷了家庭手工生產、鄉鎮企業簡易加工、現代企業規模化生產三個歷史發展階段,產業逐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青海走向世界。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和全球經濟下行影響,尤其是紡織行業金融抽貸嚴重,加之企業創新不足,青海省藏(地)毯產業面臨著巨大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們對青海藏(地)毯產業如何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研究發現
青海藏(地)毯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地域優勢明顯,符合黨的十九大產業發展要求,也符合貫徹落實“四個扎扎實實”和“四個轉變”重大要求。
青海藏(地)毯產業發展經歷了一波三折,如今在政府扶持和幫助下,逐步向集群化方向發展。
青海藏(地)毯產業發展曾經取得了輝煌成就,但在當下經濟發展下行期,遇到了與其他產業發展一樣的難題,也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與全球和國內其他地區比較發現:青海藏(地)毯產業在國內外仍有一定優勢。
造成當下藏(地)毯產業發展困難的原因,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市場需求預測不準,龍頭企業后期帶動作用不明顯,產品質量不穩定,市場開拓能力弱等,導致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客觀原因:政府政策引導與產業發展規律不匹配,對民族特色產業發展政策支持持續力度不夠,區域品牌建設支持力度弱,產業鏈集約化調控政策欠缺,引導企業創新、研發與人才培養投入力度不足,行業協會未能充分發揮作用等,這些客觀因素導致產業發展沒有及時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青海藏(地)毯產業發展空間巨大,但發展模式和思路不能與時俱進,應適當改變發展思路,學習借鑒其他地區經驗。
青海藏(地)毯產業集群化發展模式并不是真正的集群化發展,而是“假集群”或者稱之為尚處在產業集聚的初級階段,遠遠達不到東部集群發展的效率,相關產業發展極其落后,目前只實現了簡單的地域聚集,打造產業集群需要政府持續的政策支持和引導,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國內外產業集群發展經驗也證實了這一結論。
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對青海藏(地)毯產業走出去和形成區域品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也面臨展會發展模式轉型升級問題,對青海藏(地)毯產業發展推動作用出現了邊際效益遞減趨勢,加快展會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青海藏(地)毯手工地毯和機織地毯實施完全差異化發展模式。手工藏(地)毯實現“高精尖”,實施藝術品、收藏和私人定制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發展模式。機織地毯進行現代化工業大規模發展模式,走數字化工業之路,依托國家“2025”發展戰略,走大規模生產之路。
二、研究觀點和策略
青海藏(地)毯產業發展除了面臨的當前現實困難外,還存在諸多影響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如果這些“根源性”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僅僅解決上述現實問題,也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當前困難(表面現象):由于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國家在紡織產業扶持政策力度上的減弱、銀行信貸政策的調整、資金不足導致原材料收儲困難等諸多因素影響,藏(地)毯產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現實困難。具體表現在:一是受國家信貸政策影響,銀行對毛紡企業抽貸資金嚴重,企業資金壓力巨大。二是羊毛原材料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勞動力成本呈上漲態勢。三是青海特色輕工業發展是以積極的產業政策為前提,依托資源優勢發展起來的。四是青海省配套政策的減弱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發展。
根源性問題:一是政策引導方面的問題。二是行業協會支持方面的問題。三是企業自身方面的問題。
為此,筆者歸納了中期評審員的建議,既采取了治標的應急措施,又提出了治本的系統策略,希望可以從根源上拔出產業發展的“病灶”。
(一)治標應急措施
強化藏(地)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職能,真正發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進一步協調成員單位,梳理和調整促進藏(地)毯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大對藏(地)毯和絨紡產業在資金配套、金融服務、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有效整合部門資金,改變少而散撒“胡椒面”的扶持方式,充分發揮資金扶持作用。建議參照2005年和2006年設立藏(地)毯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政策。
組織相關政府部門針對藏(地)毯毛紡企業投資大、銷售利潤率低,外部環境壓力增加的實際情況,制定藏(地)毯毛紡特色產業免征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優惠政策。
建立必要的儲備制度,建議財政部門在每年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的收儲資金,在毛、絨收購季節低息或無償用于青海省主要毛紡企業原材料收購。
抓住企業上市融資、國家政策向西部傾斜的機遇,在政府支持下進行藏(地)毯產業整合,扶持企業上市,破解產業發展瓶頸。
抓住比利時、土耳其、美國地毯企業看準中國巨大地毯市場潛力,產業向中國轉移和投資的機遇(美國地毯企業已在南通、張家口、承德等地投資建廠),大力優化招商引資條件,將國內外地毯企業引向青海,發揮藏(地)毯產業集群效應,打造“世界藏毯之都”。
(二)治本策略
需要從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三方面采取系統措施才可以解決。
政府層面:
1.加強產業政策制定與研究。加強國家戰略研究,保證出臺的政策與國家戰略相一致;加強產業發展規律研究,保證出臺政策與產業發展階段相吻合;加強產業政策延續性研究,保證出臺政策系統性與持續性。
2.建立科學規劃和正確引導的產業政策體系。精心培育多個專業化龍頭企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積極鼓勵新建小企業(手工藏毯加工廠或者家庭作坊);統一質量標準,打造地域品牌;建立專業化市場和專業化人才培訓交流中心;強化招商引資;建立藏(地)毯企業創業基金;設立公共研發中心。
3.加強區域品牌建設的政策支持。拍攝專題片宣傳青海藏(地)毯;設置專門的網絡資源介紹青海藏(地)毯;打造專用政府禮品推廣青海藏(地)毯;權威媒體播放廣告擴大青海藏(地)毯知名度:打造地毯銷售4S店增強青海藏(地)毯消費體驗。
4.制定政策推動青海藏(地)毯產業鏈健全、相關產業融合。出臺相關政策推動青海藏(地)毯產業融合。建議打造“以藏(地)毯產業為核心,融展示、交易以及科技、研發和文化、旅游、餐飲、住宿等為一體的復合式產業集群”;建設“民族團結十里長廊”,搭建多產業融合發展平臺。建議依托南川藏(地)毯產業園建設“民族團結十里長廊”,從南川藏(地)毯產業園到塔爾寺,建設旅游步行街,打造青海各民族民俗文化飲食一條街。將西寧市湟中縣的加牙村打造成手工藏(地)毯民俗體驗村,建設特色小鎮,實現產業與民俗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為精準扶貧提供產業支撐;植入“特色小鎮”理念,加快藏(地)毯產業鏈建設與產業融合。“特色小鎮”推動青海藏(地)毯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青海藏(地)毯小鎮與“民族團結十里長廊”相結合,集觀光、體驗、購物、住宿、休閑于一體,主推青海藏(地)毯體驗游和系列旅游紀念品,通過現場參觀等方式延伸顧客旅游線路,兼顧推廣青海省旅游景點的同時全力打造青海藏(地)毯這一旅游紀念品特色名片。借“特色小鎮”推動青海藏(地)毯產業與文化融合,推動青海藏(地)毯產業與電子商務融合,推動青海藏(地)毯產業與藏系綿羊改良議題融合。
5.出臺政策促進企業創新、研發與人才培養。響應“中國制造2025”,打造國家級青海藏(地)毯制造業創新、研發平臺。大數據收集與處理;優勢資源整合與配置;核心技術研發;出臺政策促進人才培養。結合國家精準扶貧和產業扶貧及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手工藏(地)毯發展模式可以將青海省商務廳牽頭在青海省互助縣實施的“一村一品”工程繼續推進,選擇有編織藏(地)毯技藝基礎的村鎮實施相關政策,開展藏(地)毯編織技藝專業培訓,教會貧困村民一項技能的同時落實國家產業扶貧相關政策,帶領貧困村民脫貧。政府設立農牧民織毯生活補貼基金,解決目前織毯工收入偏低影響生活質量而導致大量織毯工流失的問題。以青海索琳手工藏毯公司為例,國家每年支持500萬元左右,即可為其穩定200人左右的生產人員隊伍。設立人才晉升制度和首席技師制度,培養產業工匠,打造工匠精神。
6.出臺政策構建藏(地)毯產業集群創新體系。出臺相關政策保護民族產業;出臺政策積極引入中介服務機構并構建中介服務體系;出臺政策支持知識產權保護。
行業協會及中介組織層面:
1.強化中國藏毯協會功能。
2.賦予協會相應職權。
3.加強協會建設、提升協會公共服務水平。建議在中國藏毯協會框架下,成立“全國手工織毯分會”或成立“青海省手工織毯行業協會”,服務手工藏毯企業。
4.構建完善行業專業技術人才晉升(考評)體系。
5.大力發展中介機構和公共服務平臺。
企業層面:
1.努力創造便利條件消化已有產能。打造專業化物流服務平臺;推動青海藏(地)毯產業售后服務業發展。
2.凸顯藏(地)毯企業成員間的差異性。凸顯市場差異;凸顯產品差異性;采用差異化生產要素。
3.建立藏(地)毯成員企業間的網絡體系。建立橫向網絡體系;建立縱向網絡體系。
4.提高藏(地)毯企業開放度。提高市場開放度;提高技術開放度。
5.加強藏(地)毯企業創新系統主體建設。培育企業家及企業家精神;促進產學研合作;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6.深入研究如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7.創新企業市場拓展模式。調研發現:“生產商+經銷商”模式在山東和新疆得到了成功運用,實現了零庫存。
8.提升產品質量。
9.產業核心企業積極爭取上市融資。
基金項目:青海省商務廳和中國藏毯協會委托項目“青海藏(地)毯產業發展研究調查報告(20170608)”。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