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露露 郭浩

一、案例背景
給剛進入小學校園的一年級學生上體育課,最能考驗體育教師的耐心與智慧了,他們時常會忘記上節(jié)課確定的排隊位置,對于枯燥的身體練習更是無動于衷,任憑教師怎么提高嗓門,他們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他們又活潑可愛,想象力豐富,對游戲充滿了極大的興趣。怎樣在常態(tài)教學中,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師布置的任務,在課中持續(xù)保持專注,教師除了需要科學的預設之外,還要把握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
二、案例描述
1.老師,我的“小汽車”沒油了
這是一節(jié)30m快速跑課,我選用傳統(tǒng)的“紅綠燈”游戲作為導入,旨在引導學生采用自然站立式姿勢進行起跑,學生們一聽玩游戲高興得手舞足蹈,躍躍欲試。“同學們扮演小汽車,紅燈時停下不動,綠燈時小汽車加速快跑,黃燈時等一等做原地踏步,同學們聽明白了嗎?”“明白!”因為學生們知道一些交通常識,所以對游戲規(guī)則一點就通。學生們開始時玩得熱火朝天,這在我的意料之中,可是幾分鐘之后,有的學生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陸續(xù)坐在了地上,其中就有平時愛搗蛋的學生A。看到這,我有些生氣,徑直上前想“殺雞儆猴”,嚴厲訓斥道:“你怎么坐在了地上?”他吞吞吐吐:“因為……因為……我的小汽車沒油了啊。”“沒油了?”我露出詫異的表情,卻對他這個如此應景的理由生不起氣來。的確,這個傳統(tǒng)的“紅綠燈”游戲一直這樣進行確實比較枯燥,剛才已經有學生小聲嘀咕無聊了,更有學生已經開始互相碰撞尋找刺激了,這樣下去玩這個游戲的目的就真的“名存實亡”了,那我為何不改變一下呢?
我隨即召集學生們,宣布要升級“紅綠燈”游戲為2.0版,學生們一聽,來了精神:“老師,2.0版怎么玩?”我就挑中剛才坐在地上的學生A問:“你剛才坐在地上是不是因為你的小汽車沒油了啊?”學生A聽了既驚喜又不好意思地笑了,其他學生一聽都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我的小汽車也沒油了,老師我需要加油!”還有的學生調皮地說:“老師,我的小汽車還沒氣了!”引得其他學生哈哈大笑起來。在學生們的笑聲中,我突然有了靈感,為何不把專門性練習與“紅綠燈”游戲融合呢?于是我自信地向學生宣布:“升級版的游戲中我們設置了兩個加油站,如果哪輛小汽車沒油了,可以到達1號加油站加92號汽油,即原地兩腳前后站立練習擺臂20次,也可以到達2號加油站加95號汽油,即做原地提踵20次,大家聽明白了嗎?”學生們歡呼雀躍紛紛表示:“我要加92號汽油!”“我要加95號汽油!”“但是老師還有一個要求”——學生們一聽,瞪大了眼睛看著我。“同學們,開汽車時一定要尋找安全的空間,千萬不能發(fā)生碰撞或追尾哦,要不然老師就變成交警去抓人了!”學生們響亮而真誠地回答“好!”之后便忘我地投入到游戲中去了。
2.打開學生心中的“紅綠燈”
基本部分學習時,為加大練習密度,我采用“魚貫式”練習。學生習慣了聽信號練習,沒有了信號引導,頓時像“無燈塔的航船”沒了方向,時不時會發(fā)生擁堵擠到一起,又或是空著場地,離原計劃的加大練習密度這一目標差之甚遠。我突然靈機一動,剛玩的“紅綠燈”游戲能不能改變這一狀況呢?除了看信號、聽信號之外,能不能讓學生心中裝有“紅綠燈”呢?
具體效果怎樣我不知道,但我打算大膽嘗試一番。我召集學生,故作神秘地說:“同學們,老師還想獎勵大家玩一次‘紅綠燈游戲,只是這次沒有信號燈也沒有交警,你們敢挑戰(zhàn)嗎?”有的學生一聽就慌了:“沒有信號燈怎么玩?”我說:“咱們平時跟爸爸媽媽坐車時也會遇到紅綠燈壞了的情況啊,那也得照樣遵守交通規(guī)則!”“交警叔叔也不可能時刻上班啊,都要靠自己去遵守。”“就是就是!”在學生們的議論聲中,我心里也有數(shù)了:“沒錯,接下來我們就要每名同學心中裝有紅綠燈,自覺去遵守交通規(guī)則,前一名同學到達安全距離時,后一名同學才是‘綠燈才能出發(fā),否則就是‘紅燈不能出發(fā)。”學生們都若有所悟地點點頭表示贊同。接下來的練習中,學生們像一個個小紳士,不擁不擠,文明禮讓,練習效果不言而喻。
3.自主創(chuàng)編,爭做主人
上完主教材后,又到了游戲環(huán)節(jié),我看出學生們對“紅綠燈”游戲依然念念不忘,原本預設的“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被臨時替換下來,但這次我宣布讓學生們自己創(chuàng)編,自己做課堂的小主人。果然幾分鐘后就有小組迫不及待地向我展示3.0、4.0版本的“紅綠燈”游戲。“老師,你看,我們不開小汽車,我們變成開小火車了”,第一小組說。我一看真不錯,小組長當火車頭并發(fā)號施令,其他組員一個緊拉著一個,嘴里還發(fā)出火車“嗚——嗚——”的聲音呢。在我對他們組的創(chuàng)意進行肯定時,第二小組也在呼喚我了:“老師,老師,快來看看我們的……”原來他們在模仿最喜歡的小兔子用雙腳跳進行游戲,我對他們的創(chuàng)新給予了表揚,并和他們一起拓展——也可以單腳跳進行游戲啊。第三小組也躍躍欲試,他們進行了合作版的“紅綠燈”游戲,由兩人一組到三人一組,再到多人一組,學生們在合作中體驗到了團隊的凝聚力、歸屬感和榮譽感。第四小組的學生膽怯地問我:“老師,我們可以邊跳繩邊進行紅綠燈游戲嗎?”“當然可以!”學生們綠燈時進行跑跳繩,紅燈時原地跳繩。我驚喜于學生們能將學過的內容與游戲進行融合,真是了不起。由此也拓寬了我的思路,在下一單元的小籃球教學中,融入“紅綠燈”游戲,不僅可以有效解決低頭看球的動作,還可以讓學生體驗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的不同。各小組展示過后,我提議每個小組再嘗試一下其他小組的方法,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
三、案例反思
1.將生活化素材融入課堂教學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他認為生活就是教育,教學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面向生活,才能顯示成效。建構主義的學生觀提出,學生觀的形成是將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從而主動建構新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拓展,將生活化素材融入課堂教學,課堂不僅是知識傳播的場所,更應是充滿活力的生命教育。案例中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出“小汽車沒油了”“小汽車沒氣了”等生活現(xiàn)象使筆者產生靈感,并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游戲素材融進游戲中,從而豐富游戲內涵,拓寬游戲的價值。
2.讓規(guī)則成為游戲教學的核心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體育課是培養(yǎng)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重要陣地,因為每個體育游戲都有規(guī)則,沒有規(guī)則就沒有游戲,規(guī)則是游戲的前提,也是游戲產生其他價值的前提。“紅綠燈”游戲是把生活中常見的交通規(guī)則遷移到課堂中來,旨在培養(yǎng)學生遵守秩序、保持安全距離等意識,學生在進行魚貫練習時從一開始的擁堵到后來的井然有序,說明學生已經較好地做到了“遷移”,做到了心中有“紅綠燈”、心中有規(guī)則。同理,也希望學生將規(guī)則意識遷移到做事、做人中。
3.順應兒童、發(fā)展兒童是體育教學的旨歸
兒童教育家成尚榮先生說:“兒童既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主體;既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又是教育的旨歸。”“兒童是天生的游戲者,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學習、生活的方式,游戲里生長起的是游戲精神,游戲所產生的‘心流現(xiàn)象,亦會讓兒童進入創(chuàng)新狀態(tài)。”既如此,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兒童,準確地把握兒童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從他們的發(fā)展需求出發(fā)。筆者正是抓住學生愛游戲這一特點,通過對游戲的不斷升級使學生達到“夠一夠就能摸得著”,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潛能。我們要努力做到順應兒童、適應兒童、發(fā)展兒童,精心打造適合兒童的知趣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