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戲曲展覽場所對公共文化空間的選擇單一且集中在各類展館上,針對這一現狀,戲曲展覽在選擇公共文化空間作為展覽場地時,應將展覽自身的主題內容和目標公眾的特點考慮進去,重視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結合戲曲劇目的展演,吸收學術界的專業力量,重視對劇院和高校校園的選擇。
關鍵詞:戲曲展覽;公共文化空間;戲曲傳播
中圖分類號:J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23-0-02
中國戲曲經過明清和近現代的繁榮后,于20世紀后期逐漸走入低谷。近年來,中央相繼出臺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于新形勢下加強戲曲教育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關于戲曲保護與傳播的方針政策,各種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辦法被相繼提出,促進了戲曲的傳播普及和傳承發展,戲曲的“春天”正通過豐富多彩的戲曲活動直觀地展現出來。各大眾媒介紛紛設立戲曲欄目,戲曲藝術節和戲曲展演分布在各個地方,與此同時,也有更多的戲曲展覽在各種公共文化空間中為戲曲傳播貢獻力量。展覽場地是一個展覽開展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大多數展覽都會選擇開放性的公共文化空間作為展覽場地,戲曲展覽也不例外,因此,公共文化空間的選擇對戲曲展覽的效果有很大影響。
1 戲曲展覽應注意對公共文化空間的選擇與利用
戲曲展覽依托于公共文化空間進行展示,達到傳播和普及戲曲的效果。公共文化空間是對觀眾敞開,相對固定,有組織性或制度化,用于文化交流和交往的公共場所。一個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間大致包括劇院、咖啡館、書店、茶館以及公園、廣場等開放性公共空間,以及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文化館、紀念館等各類展館,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社會職能各有不同,同時也意味著公共文化空間的性質和職能各有不同[1-3]。
戲曲展覽的最終目的雖然都是達到傳播和普及戲曲的效果,但其主題和內容各式各樣,針對的觀展人群也不盡相同。所以根據戲曲展覽的主題內容和目的需要,選擇與利用相應的公共文化空間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更有效且更有針對性地達到傳播和普及戲曲的效果。
2 戲曲展覽對公共文化空間的選擇與利用現狀
2.1 在展館展示戲曲
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文化館等展館是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的展覽展示類的公共文化空間,具備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公共性強,也是戲曲展覽最青睞的公共文化空間。
目前我國有許多專門的戲曲展覽館,如故宮博物院內的暢音閣戲曲館,由原湖廣會館改建的中國戲曲博物館,位于嵊州市的越劇博物館,以及梅蘭芳紀念館、聊城戲曲文化展覽館等。這類展覽具有地點固定、時間長、專業性強、展示全面的特點,前來觀展的群體廣泛,展示的內容從基礎到專業,可以起到很好的戲曲普及作用,讓更多的人通過參觀知道和了解戲曲[4]。
同樣也有一些有時效性的戲曲展覽,如2015年10月,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館開展的“‘南腔北調——傳統戲曲藝術展”;2016年9月,于威海半島美術館開幕的“梨園春夢”張繼東戲曲油畫展;2017年8月,山東省文化館舉辦的梁漢森·中國京劇意象臉譜畫展;2017年9月,于上海市普陀區文化館一樓的城市創意空間展廳舉辦的“戲韻丹青”中國戲曲人物畫展;2017年9月,于廣西群眾藝術館舉辦的“桂戲俊影”戲曲攝影展;2018年9月,于上海市虹口區朱屺瞻藝術館舉辦的“海上有戲”戲曲人物畫名家邀請展等。這一類展覽都不是常設展覽,展期時長不等,展覽的并不是十分全面的普及性內容,而是畫展和攝影展這種欣賞性強,具有一定傳播效果但普及作用一般的展覽。
2.2 在圖書館推廣戲曲
圖書館是具有公共性、知識性和自由性的公共文化空間,是公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務設施。公益講座是公共圖書館發揮公共文化空間職能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目前為止開展最為活躍的業務工作之一。雖然只有極少的圖書館會在建筑結構中加入展廳,但一個圖書館是否具備展廳并不影響圖書館作為展覽場所的職能,因為有些展覽對其所需要的物理空間要求并不高,所以圖書館的大廳或任意開闊區域均可作為展覽場地加以利用。
目前并沒有很多戲曲展覽選擇將圖書館作為展覽場所,選擇在圖書館舉辦的戲曲展覽也均是時效性短、臨時性的展覽。2018年2月,重慶市曾舉辦“南腔北調”傳統戲曲藝術展,這次展覽將場地選在沙坪壩區圖書館四樓的展廳。另外,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曾在2018年春節期間舉辦過一次“梨園賀歲·百戲昇平”戲曲文化主題展覽,分別在周村區圖書館、鄉寧縣圖書館、阜新市圖書館、恭城瑤族自治縣圖書館、廣西桂林圖書館臨桂總館2樓、無錫市圖書館1樓東展廳、綿陽市圖書館等多個圖書館展出36幅戲曲展板,每張展板上附有相關資源的二維碼,參展者可通過掃碼進入互動體驗界面,獲取更多戲曲文化資源。這種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方式十分新穎,線下展覽實際展出的內容并不多,展覽占的面積也不大,推出的內容為“中國戲曲文化知識庫”中的內容,均為普及性較強的知識。各個圖書館地點分散,且均為對公眾免費開放的公共文化空間,受眾廣泛,公眾參觀這次展覽,可以直觀地認識到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文化魅力,有效達到傳播和普及戲曲的效果[5-6]。
2.3 在劇院普及戲曲
劇院作為公共文化空間,承擔最多的就是藝術教育普及的職能,但鮮少有人將劇院和展覽相聯系。由于展覽形式的多樣性和所需物理空間的隨意性,劇院其實可以成為戲曲展覽場地選擇中的一個絕佳選項,如紀念楊寶森110周年誕辰“一輪明月”主題展就是在國家大劇院藝術沙龍展廳舉辦的,國家大劇院還曾在“第二節國家大劇院越劇藝術周”期間策劃推出了“藝苑爭芳——越劇主題藝術展”。
綜上所述,目前戲曲展覽對公共文化空間的選擇主要集中在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文化館等展館上,選擇劇院和圖書館的較少,基本沒有戲曲展覽選擇在公園、廣場、書店、咖啡館這類完全開放的公共文化空間舉辦。
3 戲曲展覽選擇公共文化空間作為展覽場地的思考
3.1 增加劇院選擇
戲曲展覽應該更多地選擇劇院作為其展覽場地,雖然許多劇院的建筑結構中不含專門的展廳,但其實劇院的前廳就可以滿足一般展覽對物理空間的需要。戲曲普及與傳播的最終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知道戲曲、了解戲曲,產生興趣,最終進入劇院觀看戲曲演出,感受戲曲的魅力。劇院作為大量戲曲劇目的演出場所,必然經常進行戲曲演出,戲曲展覽可以結合劇院近期的戲曲演出或展演進行,既可以起到戲曲傳播的效果,也可以為劇院的戲曲演出做宣傳,甚至吸引更多話劇、歌舞劇、音樂劇等的觀眾了解戲曲,進而觀看戲曲劇目的演出。
2019年1月,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辦“花雅霓裳——非遺戲曲服裝服飾展”,用這次展覽為整個非遺雅集一系列活動拉開序幕,展覽對京劇等非遺戲曲劇種的代表性服飾實物、制作工藝流程、圖式紋樣、圖騰寓意闡釋等進行了多維薈萃展示,除了戲曲行頭的實物,也有精美的圖文展示。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戲曲展覽是與中華世紀壇劇場的演出相結合的,在展覽的同時,安徽省徽京劇院、南京市越劇團等院團在中華世紀壇劇場進行了一系列非遺戲曲演出,涵蓋京劇、徽劇、揚劇、越劇、祁劇等多個劇種,以最直接的形式對戲曲進行了普及與傳播,是一次十分有意義的嘗試。
在劇院里,將看劇與戲曲文化知識展覽結合起來,似乎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目前各個劇院會對當天或近期即將上演的劇目進行宣傳,宣傳方式包括印發劇目宣傳冊,張貼上演劇目的主演海報,在入口處或樓梯側放置印有上演劇目信息和圖片的易拉寶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展示方式,但上演劇目的宣傳大部分都是短時效性的,持續時間一般在劇目開演前的1~2個月以及演出后的1個月。進入劇院觀看戲曲演出的觀眾們大多是對戲曲有一定了解的人群,可以在劇院中設置砌末、服裝樣式、劇照等更有趣味性的長期展覽,或是將當期劇目中出現的砌末、服裝等,與劇目的推廣宣傳展示結合推出,進一步激發觀眾們對戲曲的興趣,也可以吸引更多其他戲劇種類的觀眾對戲曲產生關注。
3.2 進一步走進高校
不少省市配合國家政策,都在積極開展“戲曲進校園”的活動,除了在中小學校園進行戲曲知識的傳播和普及,高校師生也是當前社會的中堅力量,占據戲曲傳播和普及的受眾群體的很大比例。許多高校校園都是對外開放的,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公共文化空間的一種具體形式。同時在各大高校中,也有不少學院的相關專業和戲曲相關社團掌握著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資源,各個高校都配備有圖書館,甚至有的高校還配備了劇院或展館,具備展覽舉辦的基礎場所條件,高校師生人數眾多,為展覽提供了足夠的受眾基數。目前已經有少量戲曲劇目在高校劇場進行展演,但極少有戲曲展覽把目光投向高校,通過展覽的形式對高校師生進行傳統戲曲的傳播和普及。
在高校舉辦戲曲展覽有很多優勢,如可以結合高校內部專業人士,提高展覽的專業性;得到戲曲愛好者或社團的幫助;場地富裕,有大量教室和空場地可供使用;高校校園環境優美,且對外開放,除可以向高校師生傳播和普及戲曲知識外,也能吸引大量附近的居民。綜上所述,高校校園不失為一個戲曲展覽場地的優秀公共文化空間選項。
3.3 考慮展覽的主題內容和公眾特點
戲曲展覽有各種各樣的主題和內容,而公共文化空間的位置和職能不同,參與各個公共文化空間的公眾人群也有所不同。戲曲展覽在選擇作為場地的公共文化空間時,應將自身的主題內容和所指向的公眾人群的特點結合起來。正如普及性較強的戲曲知識展應在不了解戲曲的人群會參與的公共文化空間,如各大圖書館、博物館等進行;專業性較強的戲曲畫展、攝影展等,可以選擇藝術館、文化館、美術館等有較成熟的展廳的地方舉辦,指向對戲曲有一定了解或已經對戲曲藝術產生興趣的公眾人群,以更有效地達到傳播和普及戲曲的目的。
同時,為了吸引更多的觀展群眾,戲曲展覽在場地的選擇上也應更加多樣化,展覽這種傳播和普及的形式其實可以放寬對空間的要求。公共文化空間隨著城市的興起而逐漸變遷,隨時代的發展呈現出豐富多樣的形態,咖啡館、廣場、公園、書店以及各式各樣的沙龍,都可以視作公共文化空間。咖啡館、書店、廣場和公園等公共文化空間面向的公眾人群,與專業展館面向的人群可以說是有很大差異的,而這些公共文化空間也應該更多地被利用起來,且這類完全開放性的公共文化空間隨意性更強,受眾廣泛,個體隨來隨去。低成本、偏公益、內容普及性強的戲曲展覽可以考慮在這類公共文化空間舉辦,并且利用這些空間自身的結構特點,在形式上多花心思,也可以采取線下展覽與線上展覽相結合的方式,節省空間,豐富推廣內容,用更新穎便捷的形式,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戲曲。
4 結語
目前戲曲展覽場所對公共文化空間的選擇單一且集中在各類展館上,針對這一現狀,戲曲展覽在選擇公共文化空間作為展覽場地時,應將展覽自身的主題內容和目標公眾的特點考慮進去,重視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如咖啡館、廣場和公園的傳播效力,且應該結合戲曲劇目的展演,吸收學術界的專業力量,將目光更多地放在劇院和高校校園上,以提高展覽質量,吸引更多年輕人,使戲曲展覽更好地達到傳播和普及戲曲的作用,讓更多的公眾知道、了解、喜歡戲曲。
參考文獻:
[1] 鄭迦文.公共文化空間:城市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空間維度[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164-167+192.
[2] 丁瑜,李爽,伍艷慈.大眾休閑背景下展覽展示類文化空間公眾感知價值研究——基于廣州市中心城區場館個案的調查[J].世界地理研究,2017,26(01):146-157.
[3] 劉雨.公共文化空間下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路徑選擇——基于貴陽孔學堂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模式研究[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16(05):48-51.
[4] 謝錫文,郭佳琦.空間制造:文化社區、文化資本與文化生產——基于“文學生活館”公共文化空間建構的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4):12-18.
[5] 李海萍.高校圖書館公共文化空間構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
[6] 崔月強.淺議圖書館作為公共空間的社會教育職能[C]//全國中小型公共圖書館聯合會、中國知網·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編委會.全國中小型公共圖書館聯合會2014年研討會論文集.全國中小型公共圖書館聯合會、中國知網·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編委會:全國中小型公共圖書館聯合會,2014:7.
作者簡介:陳怡璇(1996—),女,山東濟寧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戲劇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