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又叫作低音貝斯,在整個提琴家族中,它是體積最大、發音最低的弓弦樂器,也是樂隊中音響的支柱。低音提琴的音色豐富,尤其是特有的低音優勢使其可以更好地與很多曲種進行融合。它是所有合奏類基本節奏的基礎,盡管低音提琴相比于小提琴、大提琴等其他弦樂來說起步較晚,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演奏家、教育家持續不斷的努力下,低音提琴的音樂表現力被大大豐富,逐漸以獨奏、重奏等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一、低音提琴的特性
低音提琴是西洋四大弦樂器之一,出現時間比較早,但跟其他的弦樂器相比,其作用易被人們忽視,因為在18世紀前,低音提琴經常以伴奏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并沒有單獨使用,直到低音提琴在維也納古典音樂中參與獨奏,它憑借自己獨特的魅力,逐漸從伴奏樂器演變成獨奏樂器,并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有著一樣重要的位置。直至今天,低音提琴對整個樂隊的演奏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低音提琴的定弦跟其他樂器比起來有不一樣的地方,平時樂隊演奏時的定弦大多數為G調轉D調轉A調轉E調,在獨奏時,樂器的音高比樂隊的整體音高高一個大二度,所以定弦也要增加一個大二度,變成A調轉E調轉B調轉#F調,低音提琴一般是純四度的定弦方法,這種方法的優勢是利用空弦,在低把位完成常用的音階,在高把位時又可以換弦,這種方法大大降低了低音提琴演奏難度。因為低音提琴從最開始的伴奏樂器慢慢演變為獨奏樂器,所以在定弦上要調高一個大二度,在琴的張力提高的同時,音域會增加,音震動的頻率也會適當提高。低音提琴記譜與正常的記譜方式沒有差別,譜面上不會顯示音高,但是在演奏時,需要調高一個大二度才可以進行定弦,低音提琴的音域比較低,所以需要運用泛音來調弦。
二、低音提琴的發音原理
樂器的發音點決定每個樂器的發音,作用于琴弦運弓的位置、速度以及琴弦的壓力。在演奏樂曲時,要體會樂曲想要表現的內涵來確定發音點,琴弓要使弦大幅度地振動,音量的大小決定琴弦的壓力,當運弓速度較慢時,琴弦的壓力較小,這時弓子可以靠指板近一些。在演奏低音提琴的過程中,不管是撥弦或是拉奏,都需要一定的力度,使琴弦充分振動來保證音質。
(一)低音提琴在樂隊中的發音
為了確保低音提琴演奏質量,在進行低音提琴訓練時,應該重視發音點、弓速。此外,表演者需要有標準的演奏姿勢,無論是按弦、揉弦還是換把,都需要把握必要的技巧,更好地實現低音的最佳效果。低音提琴體積較大,聲音較低,更粗的琴弦具有更大的跨度,因此發出的聲音稍有遲鈍,演奏者需要準確把握提前量,將低音提琴的聲音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低音提琴的振動
低音是由琴弦和弓毛之間的摩擦而形成的。演奏者以合適的壓力和速度振動琴弦發出聲音。怎樣更好地控制低音提琴演奏出的聲音呢?要調整彈奏速度,振動幅度變化,音量也會變化。低音提琴弦的振動可以用拇指控制弦來調節,音高會隨之變化。音色可以通過控制運弓技巧來改變。
(三)低音提琴的演奏
運弓、持弓的技巧是在演奏時需要重點注意的部分,要想控制好演奏力度,人們需要適當地放松與用力。如果太過放松,則拉不出聲音,如果用過大力量,則發出的聲音會缺少柔和的感覺。低音提琴演奏必須重視姿勢,盡管低音提琴具有較大的外觀,但是位置要求在演奏時并沒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分為站姿和坐姿。雖然低音提琴演奏看起來很容易,但正確地掌握姿勢并不那么容易。當持琴正確時,演奏起來會更舒適,演奏者會感到自己與琴融為一體,并且可以很穩定地完成演奏,充分發揮自身水平。當拉低音提琴時,必須向前看,放松手臂。雙腳間距略微大于雙肩的距離,左腳可以適當向前,使琴內側靠近身體,只有持琴姿勢正確,演奏起來才會更加舒適,達到最佳的演奏狀態,發揮最好的演奏水平。
在演奏低音提琴時,弓子的力度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力是從表演者的背部發出的,以保證表演者拉低音提琴時產生的聲音一致。因此,演奏時要控制好手臂和后背的力量,手臂與琴弓的力量完美配合,才可以發出最美妙的音色。
三、低音提琴的發音特點
低音提琴獨有的低音特點是其他弦樂沒有辦法比擬的,它發音頻率較慢,聲音較低,總是給人一種渾厚的感覺。在管弦樂隊中,低音提琴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無論是伴奏樂器還是獨奏樂器,都說明低音提琴不可或缺。
(一)低音提琴的音量
低音提琴獨有的低音特點使得人們有時會忽視它的聲音,進而不太會過多關注聲音的質量。其實,音高變化是影響演奏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把位較為固定時,要固定好弓子的接觸點,當音高一直變化時,把位也需要隨之變化,在演奏低音提琴時,要調整弓子的發音點,音量會隨著發音點的調整而發生變化。當發音點越來越靠近琴碼的觸弦時,低音提琴的音量就會越大,音色會更加洪亮,反之,當發音點越來越遠離琴碼的觸弦時,低音提琴的音量會越來越小,音色更加低沉。初學者學習低音提琴時,發音點應該靠近琴碼中間的位置,演奏者可以依據演奏時把位的高低來改變發音點的位置。低把位演奏時,發音點應該靠近指板,而在高把位演奏時,發音點應該靠近琴碼,用來調節音量的大小。
(二)低音提琴的音準
和其他樂器相比,低音提琴操作復雜多變,因為低音提琴的體積和弦長都相對較大,低把位演奏時只能用一根弦演奏同一個全音。因此,低音提琴獨奏經常出現換把操作,演奏難度大大增加。所以,如何掌握左手換把的技巧就顯得尤為關鍵,這對音準的把控起到決定性作用。低音提琴的琴弦相比于其他弦樂樂器的琴弦來講更加硬,拉琴時用到的力氣較大。低音提琴發音時會存在一定時差,因此換把速度要比其他弦樂樂器快。如果把位距離大或需要轉換大音程,就會產生音程偏差,此時需要用手指控制演奏,因此,在日常練習中,演奏者需要更多關注手指張力練習和拉琴時的拉力訓練,更好地掌握低音提琴的演奏規則,掌握演奏的音調。
(三)低音提琴的音色
低音提琴主要包括G、D、A、E四根琴弦。每根線的粗細不同,所以發出的音色也不盡相同。在這四根琴弦中,G弦的音色較為明朗,旋律非常優美,具有歌頌性,音樂的表現力很強。D弦的音色較為低沉,相對暗淡,副屬性較為突出。A弦發出的聲音更像銅管,給人非常渾厚的感覺,且音色非常持久。E弦的聲音較為低沉、飽滿,音色較弱,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E弦與其他的三根弦相比更具有穿透性。演奏者需要充分了解每根琴弦的特點,根據樂曲的需要選擇最適合的那個弦,從而正確地演奏音樂。
四、結語
在弦樂的發展過程中,低音提琴涉及兩個階段,即伴奏樂器和獨奏樂器。在管弦樂隊中,低音提琴不可替代,其體積比其他樂器大,琴弦較硬,揉琴弦時振幅較大,運弓技巧要求較高。因此,在演奏訓練的過程中,演奏者要把握低音提琴的樂器特性,配合人體的生理特征進行研究,并且應該投入更多的感情,使它奏出更加華美動人的樂章,獲得更加良好的演奏效果。
(蘭州歌舞劇院)
作者簡介:王鵬(1987-),男,甘肅蘭州人,本科,低音提琴首席,國家三級演奏員,研究方向:低音提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