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和中國畫同根同源,其不僅追求外表的形式之美,也十分注重內在的意境之美。意境美既是一種氣韻,也是一種境界,難以用語言進行有效表達,卻能給人留下深刻的記憶。中國書法和中國畫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二者不僅具有同類型的審美特征,而且在物質媒介方面具有相似之處,例如,創作時均需要使用筆、墨、紙、硯等材料。本文首先介紹中國書法中的美學,然后分析中國書法和中國畫的相似之處,最后探究中國書法用筆方式在中國畫中的體現。
一、中國書法中的美學體現
(一)書法線條之美
從美學角度來看,中國書法的美感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動感美、力感美以及形感美。其中,形感美是指書法線條具有立體感,筆者需要采用中鋒,以增加線條的厚度和圓潤的感覺。我國傳統書法術語多對力感美進行強調,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等,而中國畫的用筆更加重視骨感美。動感美則是指書法線條的節奏感,其屬于書法生命力的體現。中國書法和中國畫屬于兩項不同的藝術,但是二者具有密切的關聯,相互影響,“以書入畫”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隨著書法線條的日趨完善,中國書法和中國畫之間的審美更具有一致性。宋元時期以后,古代畫家對筆墨等工具的需求逐漸傾向于中國書法所需的工具,進一步證實中國書法與中國畫的同根同源,并有效推動了中國畫的發展。
(二)書法藝術的主客體
書法藝術能夠充分體現筆者的個人風格特征,即“書如其人”,書法蘊含的魅力不僅能夠由外部形式進行體現,還能夠從筆者整體的思想和精神方面進行體現,也就是說,書法能夠展現筆者更深層次的氣質和意趣,屬于一種能夠反映生命力的藝術,具有抽象性。例如,顏真卿的書法堂堂正正,猶如廟堂般雍容,王羲之的書法則風流瀟灑,如行云流水。書法藝術能夠反映時代審美,如明代書法尚態、宋代書法尚意、唐代書法尚法、近代書法尚韻等,中國書法在思想、工具以及文字等方面均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與中國畫并稱為“中國藝術之首”。在中國畫發展的過程中,其不斷與書法技巧進行融合,通過應用書法技巧,有效提升自身的形式審美,從而更加充分體現東方藝術之美。
二、中國書法與中國畫的相似之處
(一)書畫用筆形式相同
早在魏晉時期,中國書法和中國畫已經具有一定的關聯,二者的用筆能夠決定線條的表現力。例如,顧愷之《女史箴圖》使用線條對動人的形象進行描繪,展現出優美、均勻的節奏,而閆立本《歷代帝王圖》的線條與顧愷之的風格完全不同,更加傾向于使用粗細均勻的鐵線描法,使人物面部表情更加圓潤和飽滿,而人物的衣物線條豐富多變,時而簡練,時而粗重,生動地展現作品物象的特征。由此可見,中國畫與中國書法相同,均通過線條的粗細、輕重以及干濕對虛實效果進行凸顯,實現形神兼備的目的。在用法上,中國書法和中國畫均強調墨分五彩,其中白(即留白)能夠有效地突出意境,另外四種彩需要通過筆法的控制進行體現。從實際來看,歷代出色的畫家多擅長書法,例如,齊白石的畫作結合了隸書的特點,由此可見,中國書法與中國畫的確同源。
(二)道家思想的影響深刻
對于中國書法和中國畫來說,在其美學思想逐漸孕育和發展的過程中,道家思想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世間萬物不斷變化,“道”為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而中國書法和中國畫能夠充分體現道家思想文化,由此可見,二者一直追求道家的內在精神。例如,宗炳的《畫山水序》大力宣揚圣人之道,否定了作畫屬于娛樂形式之一的說法。王徽的《敘畫》指出了山水畫與《山海經》插圖的區別,其中點明山水畫創作不應僅對簡單的自然情境進行繪畫,還應融入作者自身的情感,此與中國書法的精神品質具有一致性。
三、中國書法用筆方式在中國畫中的體現
(一)強化中國畫的表現力
骨法用筆屬于“畫論六法”之一,不管是中國書法,還是中國畫,它均在其中占據重要位置。“線”屬于骨法用筆的一種,能夠充分展現中國畫的基本表現語言,線條的美感則能夠通過力度控制進行有效表達,而力度即為線條蘊含的內在骨力,可以說是中國書法作品的內在精神之一。所以,一般來說,擅長中國書法的人也擅長中國畫,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國書法和中國畫的學習方式具有較高的統一性,擅長繪畫的人必須擅長書法,否則難以熟練運用卓越的筆法。從實際來看,歷代書法家均注重應用骨力,并提倡將中國書法的用筆方式融入中國畫中,將“以骨為質”的線條造型作為中國畫創作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提升中國畫線條品格
中國畫講究使用線條對不同的內涵進行體現,所以此處使用的線并非客觀角度的物體,而是作者主觀意識中提煉出的思想內容。中國畫要描述物體的輪廓,采用筆法對具有變化的線進行描繪,將物體自身具有的質感、量感、空間感和動態感展現出來。線條的表現形式十分豐富。歷史上,受到書法用筆方式影響的畫家有很多,如東晉顧愷之、唐代吳道子等,書法用筆方式在繪畫中體現的功能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唐代以前已經出現絞轉用筆,明清時期廣泛應用旋轉用筆,二者均可以充實線條的抽象內涵,提升線條的力度和獨立審美,顯著增強線條的雕塑感和情感表現。另外,在中國畫中,線不僅能夠作為結構或輪廓,也能夠反映作者的心境,通過調整用筆技法,畫者所作的線條姿態各不相同,它能夠充分體現其情感波動。
(三)增加中國畫的內涵美
書法用筆方式的應用不僅能夠在技術方面增強中國畫的表現力,還能夠從精神層面豐富中國畫的內涵美,如形式和結構方面的美感,還能夠展現精神境界,即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言的氣韻。在中國畫中,畫者的道德涵養、人生閱歷、性格特征以及學識品位等均能夠通過筆墨變化進行無聲的傳遞,并且畫面層次、用墨濃淡等因素均能夠體現專屬于中國畫的生命力。在中國畫的創作中,筆墨應用方式不同,則體現的情感不同,二者具有密切的關聯,筆墨既是對畫者精神世界的描寫,也是對畫者品味格調的體現。
四、結語
我國歷代書畫藝術的審美不僅在于外在形式,更在于內在精神,無論古今,對中國書法和中國畫兩項藝術中的精髓進行傳承和弘揚,均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作為后生,要充分了解、掌握和吸收中國書法和中國畫的優點和相通之處,以不斷提升中國書法和中國畫的藝術魅力。
(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
作者簡介:梁和瑄(1999-),男,山西呂梁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