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曲《大漠行》將中東異域風情與中國傳統樂器相結合,展現阿拉伯民族風情的同時,謳歌古絲綢之路的盛況,使人們追溯盛唐文化的輝煌。本文以《大漠行》為賞析對象,分析中國樂器與阿拉伯樂曲風格融合帶來的不同音樂景象,使人在樂曲中凈化心靈、豐富想象,感受古代文化的絢爛輝煌。
作為洋溢著唐文化的音樂作品,《大漠行》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音樂風格,旋律中滲透東方民族的審美情懷。充滿阿拉伯民族風情的樂曲讓聆聽者聯想到壯觀的絲綢之路,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讓人走進音樂營造的盛唐情景中,感受古絲綢之路與中原文化的融合,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唐朝包容開放,都城長安是國際性大都市。作曲家魏軍生長在西安,對唐文化有深刻理解,其作品展現了古代絲綢之路的魅力。《大漠行》背后呈現遠久的歷史記憶,體現人類不同文化的平等對話,本文對其展開作品賞析。
一、跌宕起伏,展現深邃的情懷
《大漠行》第一部分跌宕起伏,描繪大漠中人們載歌載舞的生活情景,其樂曲深遠悠長,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音樂的厚重感、歷史感和滄桑感讓人深思,這是一種非凡的力量,繽紛的音符展現動人的音樂魅力。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多荒漠和綠洲,與富饒的中原地區不同,沙漠給人空曠、死寂、荒涼之感。《大漠行》以動聽的打擊旋律,讓人在腦海中浮現沙漠情景。引子樂段含有豐富的情緒,表現出黃沙漫天及烈日炎炎的景象,節奏逐漸加快,情感也發生轉變。《大漠行》音色表現較為空靈,是對阿拉伯地區“天籟之音”的模仿,表達人們對綠洲的無盡向往。
二、熱情激揚,展現民族文化
《大漠行》第二部分熱情激揚,音色較為干凈,人們聆聽后,心靈得到凈化。阿拉伯人敬畏大漠及生命,熱愛生活,《大漠行》在情景營造上符合阿拉伯民族文化特征,音樂整體形象較為豐滿。唐朝經濟和文化興盛,與此同時,阿拉伯地區發展相對滯后,但音樂旋律較為歡快。阿拉伯文化崇尚簡單純樸,這與阿拉伯人居無定所的習慣有關,成為阿拉伯音樂創作的源泉。阿拉伯音樂文化豐富,廣泛吸收其他民族音樂元素,形成復雜的美學特點。《大漠行》融合我國音樂文化元素和阿拉伯音樂文化元素,顯得歡快、悠遠。
三、旋律寬廣,展現民族風情
“砰、嚓、砰嚓嚓”,一陣鼓聲在夜空中回響,樂師正在敲擊阿拉伯手鼓,這種手鼓是用羊皮或者牛皮制作的,通過擊打發出聲音。人們在地毯上載歌載舞,步調一致,向前向后對唱、對跳,時而隨風起舞,時而揮舞長劍,時而彎腰,時而殺氣騰騰。此時,兒童并未閑著,而是邊歌邊舞,相互嬉鬧,在跳舞人群中穿梭,這便是典型的阿拉伯民族風情,具有動感、質樸、粗狂之美。在古箏曲《大漠行》中,音樂節奏逐漸與中東鼓融合,隨著中東鼓的加入,古箏演奏的空白被彌補,使內容更加豐富,旋律更加寬廣。阿拉伯音樂是五聲音樂與七聲音樂無法比擬的,人們可以透過古箏曲《大漠行》了解阿拉伯歌曲的獨特之處。
四、創新風格,展現現代藝術
古箏是古代樂器,也是現代樂器,人們要傳承古代音樂,創新現代音樂。古箏曲《大漠行》巧妙融合其他藝術形式,拓展了古箏的創作范疇。《大漠行》將古箏與打擊樂融合,樂曲在演奏過程中以打擊樂為伴,鼓面音節強弱分明。樂曲呈現出音樂與舞蹈融合的畫面,《大漠行》具有律動性節拍,在演繹過程中呈現出舞蹈特性,進一步烘托音樂氛圍。《大漠行》利用阿拉伯特色音調,使人們在聆聽樂曲時融入音樂情景中,作品彰顯出阿拉伯風情,也沒有失去中國味,這也是現代藝術融合的典型表現形式。
五、折射空間,展示作品主旨
《大漠行》整體藝術性較強,音樂元素眾多,作品內容深入淺出,樂趣審美已經超脫時空,敘事性及抒情性強。雖然多數人將音樂界定為時間藝術,但《大漠行》折射出強烈的空間感,可謂是中國民族音樂的視覺與聽覺盛宴。《大漠行》使人聯想到無盡的沙漠景象,具有鮮明的時間感和空間感。《大漠行》寓情于景,作品情感與作者經歷密切關聯,作曲者魏軍生在西安,喜愛絲綢之路文化,作品主旨鮮明。
六、兼顧意象,秉承天人合一
《大漠行》作為具有異域特色的曲目,富有節奏,意象豐富。這與作曲者魏軍的個人文化素養存在關聯,他對絲綢之路具有特殊情感,曲目力求表現新絲綢之路——一帶一路,讓人們緬懷已經消逝的聲音。在時空交錯的意象中,人們聆聽音樂,進入古今文化融合之旅。古箏以豐富的演奏力勾勒出新奇、宏偉的異域音響,展現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象畫卷,這也是作者對秦箏藝術的繼承與發揚。《大漠行》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合理勾勒意象,使人在聽音樂時身臨其境。作曲者在創作前便已經在腦海中勾勒意象,利用音樂將感官客體表現出來,滿足聽者內心需求,這也是藝術創作的必要環節。《大漠行》結合我國傳統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突破傳統古箏樂曲的五聲調,借鑒織體語言,使音樂表現力更加豐富,提升古箏的影響力。《大漠行》是一首描繪大漠風情及歷史文化的音樂,在聆聽過程中,人們不禁聯想到沙漠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沙漠中會有綠洲。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人們便能理解古箏技法,體味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感。
七、結語
古箏曲《大漠行》開創了全新的古箏音樂表現方法,結合阿拉伯音樂素材進行創作,打破借鑒西方創作經驗的既有模式,創新古箏創作理念。《大漠行》蘊藏豐富的情感,具有鮮明的時間感及空間感,情感深邃。復雜的時空哲學洗滌著人們的心靈,使人在聆聽樂曲時感受其中耐人尋味的意蘊。《大漠行》為古箏演奏開創了全新的局面,在新絲綢之路的促進下,古箏音樂逐漸融入國際樂壇。
(興文縣文化館)
作者簡介:張培(1989-),女,四川興文人,本科,群眾文化專業技術11級,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