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強 李銘 張曉宇
摘 ? ?要: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在各個地區廣泛種植,在農產品市場以及諸多工業生產領域有著較高的需求量,而加強對玉米栽培技術的研究,對玉米種植質量和產量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玉米種植;栽培技術;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玉米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和主要的糧食作物,在其他眾多行業和領域也有著廣泛的需求和應用,隨著我國農業生產結構改革步伐的深入,玉米栽培面積呈現出了一定的下降趨勢。為了滿足市場對玉米的需求,農業管理部門及農戶要從提升玉米單位面積的產量入手,將新理念和先進技術合理運用到玉米種植工作當中,對玉米種植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1 ? 玉米栽培技術的現狀
玉米是我國目前種植規模以及產量排名前列的農作物之一,在我國許多地區廣泛種植,特別是隨著玉米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我國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工作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資源投入,其中包括玉米栽培管理方法以及玉米栽培環境控制方法等諸多領域,在促進我國玉米栽培技術不斷完善與成熟的同時,也推動了我國玉米種植質量和產量的不斷提升[1]。
2 ? 玉米栽培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2.1 ? 田間土壤翻耕不徹底
玉米植株普遍具有莖稈高大、生長茂盛等特點,使得玉米植株對養分的需求量和消耗量較其他類型農作物要高,而且,玉米植株對于養分的攝取大多通過根部來完成,這就對玉米栽培區域的土壤環境條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玉米栽培區域土壤翻耕作業一方面是為了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蓄水能力,為玉米植株及其根系的發育和生長提供更好的土壤環境,并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另一方面還有助于對土壤中的病原菌及害蟲蟲卵進行滅殺,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玉米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和影響范圍。但是,在實際的栽培工作中,部分農戶存在土壤翻耕不徹底,甚至不翻耕的情況,不僅容易導致土壤板結,而且會對玉米的正常生長帶來較大影響,還增加了玉米植株在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環境下出現倒伏的概率[2]。
2.2 ? 玉米種子選購技術較差
玉米種子的品質是關系到玉米種植質量和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條件、土壤條件以及養分和水分條件等因素都會對玉米生長帶來較大影響,不僅應根據種植地區的氣候及土壤環境特點來選擇適宜的玉米品種,還應在此基礎上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及抗倒伏能力強的玉米品種。但是,部分農戶在選擇玉米種子時,經常出現盲目跟從不良商家廣告的情況,而且,目前種子市場的秩序和監管也存在較多疏漏之處,使得很多品質較差的玉米種子流入市場,再加上部分地區農業技術人員并沒有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導致部分農戶仍然在選用質量較差的玉米種子進行播種,對當地玉米的種植質量和產量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2.3 ? 玉米種植密度不合理
合理規劃玉米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的提升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種植密度的規劃不僅需要考量玉米的品種及其生長特點,還應綜合考量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和土壤條件等因素,從而確保玉米在生長過程中能夠獲得充足的光照、養分和水分,并實現田間土壤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但是,部分農戶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往往會按照自身的種植經驗來決定玉米的栽培密度,并沒有根據玉米品種的變化等因素對種植密度進行適當調整,不僅會使部分玉米植株因養分爭奪現象而出現產量下降的問題,也不利于推動當地農業生產模式的科學化和規范化發展。
2.4 ? 田間管理工作不到位
田間管理工作的質量也是影響玉米種植質量和產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其中包括澆水、灌溉、除草及病蟲害防治等幾個方面的工作內容,很多農戶為了降低工作量,通常會在玉米播種環節一并開展澆水、施肥及除草等工作,并簡化了玉米種植后期管理工作的開展;還有部分農戶片面地認為藥劑拌種等一系列玉米種子處理工作,完全可以滿足玉米種植病蟲害防治的需要,從而忽視了田間病蟲害管理工作的開展。這些田間管理觀點的弊端在于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很多玉米病蟲害問題大多出現在玉米生長的中后期階段,比如頂腐病及玉米螟等玉米常見病蟲害,而藥劑拌種等種子處理措施對這些病蟲害問題的防治效果較為有限,很容易導致玉米種植產量的下降;其二,玉米種植田間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季節性要求,玉米植株的不同生長階段對養分和水分的需求也存在一定差異,如果農戶沒有根據玉米各生長階段采取妥善的田間管理措施,也會對玉米種植質量和產量帶來較大影響。
3 ? 玉米栽培技術問題的解決建議
3.1 ? 加強高產優質玉米品種的遴選
選購高產優質的玉米品種進行播種,是提高玉米種植質量和產量的有效途徑之一。首先,不同品種的玉米在生長特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農戶根據當地氣候環境及土壤條件等因素,選擇適宜當地生長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比如,對于水資源較為貧乏的地區,應盡量選擇耐旱性較好的玉米品種進行播種;而對于暴雨、大風等惡劣天氣情況較為頻繁的區域,則應選擇抗倒伏能力好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確保選購的玉米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地的生長環境。
其次,農戶在遵循適地性原則選購玉米品種的基礎上,應盡量選擇植株枝葉收斂的玉米品種,可以在保證玉米植株獲取充足光照和養分的同時,提高單位面積的玉米種植密度,不僅有助于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土地資源緊缺對玉米種植帶來的影響,還可以顯著提升農戶的玉米種植收益,并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再次,各地區農業管理部門應加強對種子市場的監督和管控力度,從源頭處把好玉米種子質量檢查關卡,最大程度地杜絕劣質玉米種子在市場中流通,同時,各地區農業管理部門和農業服務站應加強對優質種子遴選知識的宣傳力度,并為農戶推廣適宜當地種植的高產玉米品種,促進當地玉米種植產量的提升[3]。
3.2 ? 重視土地整理及播種工作的開展
土地整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玉米的正常生長提供更好的土壤環境。首先,農戶需要對田間土壤進行深耕,且翻耕深度應達到20 cm左右,并對田間石塊、硬土塊等雜物進行妥善處理。同時,在土地整理過程中,還可以根據土壤養分情況,以溝施或穴施等方式施加適量的基肥,促進玉米種苗的快速生根和健康生長。
其次,玉米播種時間的選擇對玉米種植產量也有著較大影響。一般土壤播種層溫度在10 ℃左右時,即可開始玉米播種作業,所以,玉米播種時間的選擇除了應考量到玉米的品種及生長特點以外,還應綜合考量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避免對玉米種子的發芽和種苗的正常生長帶來影響。除此之外,農戶應選擇在天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進行玉米播種,并盡量保證玉米種子播種深度和播種密度的一致性,避免因出苗不齊等問題對玉米植株的生長和玉米產量造成影響。
再次,玉米種植密度很難提前獲得準確的數據,需要根據玉米品種、環境條件和地力條件等因素進行大致預估,然后在玉米種苗生長出5葉之前,通過定苗作業對玉米種植密度進行合理調整,大穗品種的玉米種苗可以適當降低種植密度,枝葉緊湊型種苗可以適當提高種植密度。應注意,玉米種苗定苗作業時間不宜過晚,其不僅會增加玉米種苗拔除作業的難度,還容易對保留種苗的抗倒伏能力和正常生長帶來影響。
3.3 ? 加強田間管理工作的開展
田間管理工作也是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內容。
一方面,田間水肥管理工作除了應考慮到土壤中水分及養分含量這一因素以外,還應根據玉米植株的不同生長階段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案,比如,在土壤翻耕階段施加的基肥應以農家肥為主,并適量添加化肥;第二次施肥應選在玉米播種后的15 d左右,其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玉米幼苗的長勢整齊,也就是為生長較慢的幼苗適當施加肥料,這一階段的肥料應以適量的尿素為主;第三次施肥應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其目的是促進玉米植株莖稈和果穗的生長,肥料的選用應以尿素為主、復合肥為輔,這一階段也是水肥施加量最多的階段;第四次追肥應選在玉米長出玉米棒之后進行,其目的是促進玉米粒的發育和生長,應以葉面肥和鉀肥為主。
另一方面,玉米種植病蟲害防治工作應采用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措施,玉米病蟲害預防工作主要包括良種精選、種子處理、雜草清除以及田間輪作等多種途徑。良種精選主要是指選用抗病蟲害能力強的玉米品種進行播種;種子處理是指合理使用立克莠和種衣劑等藥劑進行拌種,達到滅殺玉米種子病原菌的目的;做好雜草清除工作,不僅可以降低雜草對土壤中養分的爭奪,還可以減少適宜有害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環境;而土地輪作則有助于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數量。對于玉米病蟲害的治理,農戶可以根據玉米生長的實際情況適當噴灑多菌靈、禾果利及粉銹寧等藥劑,其對玉米紋枯病以及蚜蟲等多種病蟲害有著較好的治理效果。
4 ? 總結
總而言之,重視并加強玉米先進栽培技術和種植理念的應用是提高玉米產量的有效途徑,除了應做好玉米種子選購、種子處理、土地深耕及科學播種等工作以外,更應加強田間管理工作的開展,根據玉米植株的實際生長需要,科學地施加水肥,并切實落實玉米病蟲害的跟蹤觀察和提前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 1 ] 劉軍.淺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存在的問題[J].農業與技術,2018,38(1):116-117.
[ 2 ] 陳勇.探析玉米栽培技術應用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8(5):61-62.
[ 3 ] 楊國紅,王明春.現階段玉米栽培技術存在的不足及解決對策[J].吉林農業,2018(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