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是對新時代中非關系的升華和發展。中非友誼源遠流長,并且“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向前推進以及中國自身的建設性作用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現實基礎。但非洲國家內部局勢的不穩定,歐美國家的干擾以及中非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使得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面臨著不少困難。中非之間應攜手前行,團結一致,直面挑戰。
關鍵詞:中非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可行性;障礙
一、引言
2013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中國首次提出,在此后不斷得到新的闡釋和完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個國家相互聯系、相互依存。[1]? ?中國政府曾用“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對新時期的中非關系做了高度概括,賦予中非關系新的時代內涵。尼日利亞前財政部長伊韋阿拉表示,“中非命運共同體主題非常契合當下國際環境,因為國與國之間需要相互依存”。[2]當前世界正面臨“大變局”,“變”和不確定性成為當前國際局勢的重要特點。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對于中國和非洲地區國家的共同發展以及促進中非關系穩中向前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可行性
歷史和現實因素以及中國積極作為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一)中非友誼源遠流長
中國和非洲地區國家都曾經遭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迫害,有著相同的歷史遭遇。1949年新中國建立,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統治在中國徹底瓦解。但非洲地區仍飽受殖民和帝國主義的壓迫。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非洲地區的國家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爭取民族獨立運動。在這一時期,中國對非提供大量的援助,并且不附帶任何條件。中國的對非援助極大地支持了非洲地區爭取民族解放的運動,獲得了非洲國家的普遍稱贊,為今后中非關系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而且從上世紀60年開始,中國加大對非援助力度,協助非洲地區加快鐵路、醫院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國負責任行為極大改善了非洲地區的社會生活條件,同時也進一步增進了中非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據不完全統計,僅在醫療領域,57年來中國向非洲50多個國家派遣了2萬多名醫療人員,救治非洲患者達2億多人,[3]除此之外中國還向非洲提供了大量醫療設備。
1971年10月,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極大地提高了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而在中國重返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過程中,非洲國家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之后,中非關系不斷向前發展,中國和非洲國家在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糧食安全、信息通訊等領域合作成果顯著。
(二)“一帶一路”建設助力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2013年,中國政府首次提出“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推進互聯互通,與沿線國家加強政策、基礎設施、金融、貿易等方面的合作。“一帶一路”建設作為21世紀中國政府向世界提供的一個重要公共產品,惠及世界各國,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該倡議自提出以來,得到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參與”,[4]獲得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同,目前已有37個非洲國家和非洲聯盟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
“一帶一路”建設是國際政治經濟合作的新模式,是通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5]“一帶一路”作為一個開放性合作平臺,中國及非洲地區國家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身政策,尋求利益結合點,同時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共享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成果,造福非洲地區人民。
(三)中國的積極引領作用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走出了一條邁向現代化的特色道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經驗。而中國首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是對世界形勢和世界未來該走向何方的重要論斷。中國提出這一理念并努力推進這一理念的實踐和落實,努力營造有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際環境。推動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利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更好地應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的威脅,更好地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有這些促使中國愿在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發揮積極引領作用。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而廣大非洲國家的支持與合作也是中國今后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所以,中國愿同廣大非洲國家一道,攜手并進,循序漸進,為最終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做出貢獻,這既符合中國廣大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維護和促進非洲地區人民以及世界人民的利益。
三、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障礙
目前中非關系友好且穩定,并且“一帶一路”建設助力構建中非命運共同以及中國對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所發揮的建設性引領作用,所有的這些為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奠定了一定的現實基礎,但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所面臨障礙性因素也必須意識到并且要加以重視,這其中既涉及政治因素、也涉及經濟、社會因素等因素。
(一)非洲國家內部局勢的不穩定
安全的國際國內局勢在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非洲某些國家內部的局勢動蕩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增添了挑戰。非洲絕大數國家內部政治和安全局勢較為混亂,種族和土地矛盾異常尖銳,武裝斗爭和軍事沖突時有發生;政治腐敗嚴重,國家內部政治斗爭激烈,無法保證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尤其是非洲地區深受恐怖主義的影響,尤其是靠近中東地區的北非地區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成為恐怖主義的重災區。根據澳大利亞經濟與和平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發布的2019年全球恐怖主義指數顯示,從2002年至2018年的17年時間里,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就發生了45102起恐怖襲擊事件,共造成大約10973人死亡。[6]此外非洲某些國家的社會治安存在嚴重問題,暴力案件和犯罪問題突出,并且發生過針對中國公民或企業的犯罪案件,海盜活動頻繁也是非洲地區的一大嚴重治安問題。所有的這些都為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埋下了眾多的不確定性和巨大安全隱患。
(二)西方大國對非政策的干擾
上世紀60年代之前,非洲地區的絕大數國家一直處于西方大國的殖民統治之下。雖然目前非洲地區的國家已獲得民族獨立,擁有了國家主權。但西方大國仍然沒有放棄對非洲的影響,在非洲國家內部仍能看到西方勢力的身影。尤其是在政局動蕩的國家,西方大國打著“民主”和“人權”的旗號,支持非洲的某些勢力,以達到推翻“反西方”政權的目的,西方國家干涉行為導致某些非洲國家內亂不斷,政局持續動蕩。此外,西方大國現在還存在著某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嫉妒心理。其原因在于,歐美國家也對非洲援助,但非洲國家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反而使得非洲國家更加厭倦。而目前中非合作成果顯著,中非關系不斷邁向新臺階。為什么會出現目前的局面,關鍵在于西方國家表面上是對非進行援助,其實質卻借援助之名加強對非的干涉,擴大自身的勢力范圍和影響力。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西方某些國家制造輿論,不斷歪曲中非關系,試圖阻礙中非合作的步伐。在西方國家看來,中非之間的聯系越緊密,歐美國家在非的影響力和利益將越會受到損害。
(三)中非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2011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為世界所矚目。而非洲絕大數國家為落后或發展中國家。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高達14.34萬億美元,而非洲地區所有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僅約為2.7萬億美元,中非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巨大差異。此外非洲各國生產方式發展手段較為單一,基礎設施較為落后,人民受教育水平較低,所有這些都為構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帶來了不小的困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各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不論大國還是小國,發達還是落后,都是平等的國際社會成員。因此,中國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努力將自身經濟建設與非洲國家經濟發發展利益緊密對接,共享發展紅利。
四、結語
構建中非命共同體符合中國和非洲地區的人民利益,是中非攜手應對全球挑戰、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方式。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困難,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和非洲國家要化挑戰為機遇,團結一致,加強政策溝通與交流,完善中非合作的制度框架,推進中非之間人文交流,削減第三方因素對中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影響,為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做出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非盟峰會代表高度評價中非命運共同體.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7/03/c_1123072428.htm,2018-07-03.
[3]. 中非衛生合作57年:直面挑戰 深化合作 .搜狐網. https://www.sohu.com/a/391299962_120022585.
[4].外交部發言人談歐洲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http://world.people.com.cn,2019-03-29.
[5].陳岳,蒲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修訂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6].Global Terrorism Index 2019: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terrorism. http://visionofhumanity.org/reports.上網時間:2020-9-16.
作者簡介:
田素地(1996—)男,漢族,山東鄒城人,延邊大學政治學專業研究生,主要從事國際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