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門學科都有其學科特點,對塑造學習者的價值觀和性格特征都有其特定的意義。由于文學作品雖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的特點,就使文學學科具有兩面性的作用。因此,文學學科學習者容易出現的與社會的脫節和背離,由其產生的社會思潮反映了不同群體的理想、愿望、利益和要求,具有階級性、理論性、多樣性和非主流性等主要特征,對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著積極和消極的雙重影響。要正確認識并客觀分析文學學科帶來的社會思潮,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深刻把握大學生感知相關社會思潮的取向特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高校的良性傳播。
關鍵詞:學科特點;價值觀;文學學科
大學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大學教育尤其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一生發展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大學教授是具體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者,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大學教授對大學生傳播了誤導性的價值觀和錯誤思想,就自然會影響他們正確世界觀的形成。而受到影響的大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又會在自己影響力范圍內傳播錯誤的思想觀念,從而導致謬論流傳,對社會的和諧運轉、安定團結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一、全國高校人文類尤其文學類教授出現諸多不當言論的現象及危害
此前,某些高校較為密集地出現不當言論的大學教授,在社會尤其是在互聯網上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這些大學教授,其實也都是當年在大學里接受教育的大學生,并且其中絕大多數來自于文史類學科。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當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
大學教授,需要德才兼備,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之重任。因此,對于大學教授之德才兼備的訴求,德須排在才之前,大學教授既要傳授給大學生謀事之才,又要循循善誘出大學生立世之德。倘若大學教授自身德之不存,又如何能夠立德樹人、塑造出大學生的美好心靈呢。難以想象,以上略加列舉的堂堂大學教授,竟然會如此“三觀”不正。有理由相信,這些大學教授既然敢于借助自媒體而口無遮攔、信口雌黃,就膽敢在三尺講臺上一以貫之的誤人子弟,玷污神圣的課堂和圣潔的大學校園。事實也證明,其中有的大學教授所出現的課堂誤導性現象,就首先是由班上那些實在看不下去的大學生舉報出來的。
教育者自身的精神世界都發生了傾斜以致坍塌,何以承擔教書育人的職責呢?可以說,對于社會而言,文化水平不合格者是殘次品,而思想品德敗壞者則是危險品,思想品德不合格的大學教授就是真正的危險品,隨時可能會發生爆炸,也必然會殃及那些無辜的大學生。這些身居高校的教授,自身的思想意識都問題重重,其教育出來的大學生怎么樣也就可想而知了。對于類似大學教授,有網友的評價是:吃著國家鍋里的,還熱衷于砸鍋,真是豈有此理!而以上那般的大學教授們,一旦被揭露,還懂得挑燈夜戰、大量刪帖,并且知道刪掉什么留下什么。這說明他們也并非黑白不分,而只是出于個人目的,有意顛倒黑白而已。
筆者不經意的發現,被曝出問題的大學教授,往往是文史類專業的居多,而其中又以文學類的更多更為典型。對此,筆者不禁陷入了沉思并有所發現。
二、學科特點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影響
誠然,每一門學科,因其學科特點,對學習者價值觀的形成和性格特征的塑造,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1]在這里,培根只論及了部分學科門類對于學習者的教育作用并且僅談及積極的作用。但是,也應當關注相關學科知識對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負面影響。比如,力學因其孤立片面研究問題的方法而使人機械,外語因其課文相對簡單而使人相對幼稚,文學往往使人抱怨,繼而向右轉或自由化,因為文學作品高于其來源的生活,當偏科的文人放下書本回歸現實,就往往有從天國降到煉獄的落差感覺,久而久之就如此這般了。因此,只有博覽群書、加強思想修養,才能克服專業學科的局限。
本話題的研究鮮為少見,就文學學科的價值觀形成障礙成因及對策的研究,學界更是無人涉足。筆者認為,本課題的正確解決,有利于厘清文學學科特點的正確價值觀形成影響成因,并得出合理有效的應對策略,這對于文學學科大學生的學習有預警功能,再輔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就能夠有效避免大學生誤入價值觀歧途,使他們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合格人才。
文學學科的大學生,由于其熱愛的文學作品雖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的特點,就使文學作品產生了雙刃劍的作用。文學作品一方面賦予大學生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會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構成某種障礙。因為,當他們走出作品所刻畫的精神世界,回到真實的生活場景,心中就難免產生或大或小的落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其精神世界與現實社會的疏離之感。如果處理不好,就可能導致其最終與現實社會的背離,由此也就有了前述的大學教授們。
文學學科學習者容易出現的與社會的幾大脫節和背離表現在,其一,文學作品與真實生活的脫節和背離;其二,精神世界與現實社會的脫節和背離;其三,理想社會模型與現實社會的脫節和背離。這些所謂的脫節和背離,如前所述,其來源于文學作品本身源于并高于生活的自身特征,其實質即是哲學層面的矛盾現象的反映。由于矛盾本身的客觀性和普遍性,決定了每個人愿意并能夠面對之;由于矛盾對立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的性質和轉化特性,又使得問題能夠得到所期望的有益轉化與合理解決。只要對上述三個脫節和背離進行認真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就能夠提出消除其脫節和背離,進而導出所需要的應對策略。
三、文學學科特點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影響的應對策略
近來,教育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青團中央等聯合印發了《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2],明確提出要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加強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設;要求各高校黨委要加強體制機制、項目布局、隊伍建設、條件保障等方面的系統設計,定時分析高校思想政治領域情況,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協調推進重點任務落實,明確黨委書記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責任人,校長和其他班子成員履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也就是說,對于像上述事例中政治思想出現問題的高校教師采用“問責”制,黨委書記及相關的領導班子也要負同等責任。
《意見》的出臺是及時并有針對性的,也是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由此,當明確了文學學科特點的正確價值觀形成影響成因,并對癥下藥、拿出切實有效的應對策略,也就從思想上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根本的解決。由此,《意見》的宗旨和目的就能夠得到更加自主自由的實現。
當前,包括前述出現不當言論在內的大學教授,有的已經受到所在高校的相應處分,有的仍然處在調查處理階段。對“三觀”不正、擾亂高校正常教學秩序、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大學教授及時亮劍,要讓他們為自己的不智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同時,高校也要提高教師準入門檻,并重視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以杜絕類似情況的發生。
有一個詞叫做前車之鑒,這就是高校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學科教育的全部意義。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理解我國的現行道路和制度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當前的現實,是遵循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一路走過來的,是國情使然。這樣,就能夠更好的引導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
如今,疫情當道、國際形勢異常復雜,更需要上下一心、共度時艱。由此,更需要反思前述無良教授不當言論產生的成因,以便從教育的源頭上予以整肅,讓大學思政教育步入正軌,為社會培養出真正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一個國家民族的有用之才,其看問題,總體應當從正面去考慮和引導。心中有一輪太陽,世界就充滿了光明。一切思路都要有利于自己和社會,因為個人和社會是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有利于自己的一切利益出發,要和自己所處的社會一條心并互諒互讓、相互成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所以,首先要和父母家人處好關系,然后與班級小集體、學校、社區、社會、國家、民族以致世界保持一個積極健康的互動關系。作為大學生,首先要學好自己所學專業的基礎知識,然后,以博覽群書為補充、消除各門專業知識所隱含的價值觀形成局限和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英】弗蘭西斯·培根.培根論說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
[2] 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Z].教思政〔2020〕1號,2020-04-22.
[3] 葉燊. 引導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N].光明日報,2015-08-23(07).
作者簡介:
黃朝勇(1964—),男,漢族,貴州綏陽人,西南師范大學政治系畢業,本科,教授,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及法律實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