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東坪鎮人民政府 蔣來慶
當今社會,農業機械現代化是提高農業生產率的重中之重,傳統農業生產工具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和弊端。隨著社會生產能力的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也應當隨之發展,在農業機械的發展過程當中應當使農機和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明確市場定位,創新技術發展,因此本文以加強農機管理,促進農業機械化健康發展為主題展開論述,希望能為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現在農機的主要使用者是廣大農民,因此應當對農業生產者進行專業技術的訓練。但是當前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工作開展中還處在起步階段,很多農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對于農機的使用也未曾獲取駕駛證等相關憑證,如收割機等農業機械,大多數的農民未能取得駕駛證,這就為安全生產埋下了隱患,很多農民按照固有的經驗進行操作,容易導致安全事故。以收割機為例,收割機本身的體積較大,操作步驟較為煩瑣,尤其是在天氣干燥時節,機器的保養和運作都需要專業化的指導,加上現在普遍使用的聯合收割機視野范圍較小,若無專業訓練,很可能由于忙于農業生產而導致收割機的線路出現問題,嚴重的可能會導致人身安全事故,損害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當前農機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市場定位不清晰的問題。雖然我國的農業生產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相關的農業生產設備和器械也占有一定市場的份額,但是就其總體水平而言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也就是說,農機市場的前景較為廣闊,值得爭取。但是當前我國農機產品缺乏準確的自我定位,導致了其市場定位較為模糊[1]。雖然有很多大型的農機設備生產廠家已經將目標定位在大型農機市場當中,但是農機自身的質量和產量都達不到市場的標準,農機設備的功能也有待提高,無法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更多的小型農機生產企業卻沒有利用好客戶源的相關優勢,一味地哄抬物價導致價格虛高,客源量流失,出現了質量和價格不成正比的情況,造成農機市場發展失衡。
加強農業機械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農機產品的科學技術含量,在農機的生產當中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包括從零件到整體功能的創新。政府有關部門在農機創新生產上應加大資金投入,給予農機生產行業支持和鼓勵。同時,在不同區域推廣農機產品應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農業生產水平,與當地的農機生產技術相結合,開發適合當前區域農業生產的農業器械。其次,在機器的推廣過程當中應當注重對農業生產者的專業培訓,提高其安全責任意識,告知其農機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并出具說明書,當農機在使用中出現問題時應當配備完善的售后服務,確保農機能夠得到及時的維修和養護。農業生產者在使用農機進行田間操作時,應當嚴格按照說明書所規定和示范的步驟進行,特別是在使用需要駕駛的農業機械時,應當實行行業培訓制度,相關的操作人員應當取得駕駛證。只有大力加強對農業生產者的專業培訓,才能強化其安全意識,使農機操作更好地服務于農業安全生產。
農機的現代化管理工作還應當開拓市場,找準自身目標和定位,確定有購買意向的客戶群體,實現農機推廣的高效性。對于農機的生產研發者來說,必須進行市場調研,明確客戶的需求,找準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和消費意愿,將市場需求最大可能結合到農機的開發和生產中,提高農機的市場接納度,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全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2]。這就意味著必須對市場進行精準布控,把握市場需求和市場動向,針對上文所描述的農機產品價格虛高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分為兩部分來解決:一方面應當禁止生產企業哄抬物價,虛標價格,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參與到農機產品的定價當中;另一方面,應當降低農機的生產和研發成本,輸出農機的經濟效益。此外,農機的制造工藝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使用功能,在制造環節應當堅持質量導向,延長農機的使用壽命,同時提高全社會的農機勞動生產率,在農機的銷售過程當中應當盡量減少中間商賺差價的行為,支持直銷形式,多方面降低農機的最終銷售價格。除此之外,農機推廣是決定農業機械能否大面積使用的關鍵環節,有關的推廣工作人員應當選擇實用性較強的農機,推廣到農業生產者當中,用以點帶面的方式起到示范作用。在這項工作中,工作人員應當了解當地農業生產的動態和自身農機的性能,使農機的使用性能和農戶的需求相匹配。
綜上所述,在我國農業機械的管理工作當中應當正面迎接問題和挑戰,采取多種方式進行高效管理,使農業機械生產達到現代化的水平,開拓銷售市場,以農機的推廣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