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華 劉玉潔
(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上海 201620)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以及高等教育的發展,目前來中國的留學生越來越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建立來華留學質量標準和保障體系,提高師資和課程的國際化水平,加強來華留學管理與監督,提升來華留學服務水平,穩步擴大來華留學規模。[1]如何培養留學生,保證教學質量,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務。本文根據所在學校留學生的情況,主要分析留學生培養現狀及主要問題,并提出一定的解決方案,以提高留學生的培養質量。
近年來,我校招收的留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學歷層次不斷提高,博士研究生及碩士研究生比例逐步增大,留學生生源地不斷擴大。留學生主要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尤其以東南亞、非洲國家為主。學生來源國家增多,人數不斷增加,為我國優化教育開放布局,提高學校影響力提供了機遇,同時也為留學生培養工作者提出了挑戰。面對留學人員的新形勢、新局面,每一位相關人員都需要認真思考,想方設法提高留學生教育質量,使留學生能夠順利、高質量的完成在華期間的學習。通過總結近些年的留學生培養工作,我們發現,目前留學生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留學生差異較大。來華留學生的生源地是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他們各自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與中國學生有很大不同,這就為他們留學過程中接受中國當地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特色造成一定的困難。[2]我們既要尊重每位留學生的文化及宗教信仰,又要留學生之間互相包容,形成完整的班級。讓所有留學生接受中國文化,熱愛中國文化,適應中國高校的培養方式,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做大量工作。
(2)基礎知識薄弱。許多留學研究生來自巴基斯坦及非洲等經濟欠發達國家和地區,雖然已經受過高等教育及相關的語言培訓,但由于高校教學及科研水平與我國的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留學生的學科基礎知識普遍比較薄弱,與之對應的實踐能力也有待提高。例如,國內院校本科生普遍能夠熟練使用的實驗設備,很多博士及碩士留學生均不會使用,甚至以前從未見過。甚至我國高中生就能熟練掌握的知識點,部分留學生也不熟悉,這一現象極大地拖延了碩博留學生的學習科研進程。
(3)學習態度及學習意識有待提高。中國自古提倡尊師重教,國內學生只要按時上課,遵守課堂紀律,聽從任課教師及導師安排,認真做實驗,分析數據,撰寫論文基本都能順利畢業。受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的影響,部分留學生上課紀律比較散漫,無故缺席、遲到情況時有發生,自主學習意識相對比較差,也有不服從導師安排的現象,導致學習及科研進度無法按計劃執行。
(4)缺乏有效的留學生交流管理平臺。高等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內學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各級管理系統,并有各種交流管理平臺。近年來,留學生人數雖然較以前增加了很多,然而留學生管理人員并未隨之增加。很多留學生管理人員是由教務員兼任,專職留學生管理人員很少,需要同時管理很多留學生。這使得在留學生的管理過程中無法像中國學生那樣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留學生管理人員與留學生的溝通交流機會十分有限,亟需建立有效的留學生交流管理平臺。
(5)中外學生一體化教學科研難度大。留學生的培養主要分為教學及科研兩部分。由于師生語言能力差異的原因,在教學過程中很難使用一種語言,同時滿足國內學生和留學生的教學需要,再加上中外學生學科基礎知識差別較大,這使得教學一體化的推進難度加大。科研占據留學生培養的大部分時間,留學生與課題組內學生交流,共同學習,成為了留學生和國內學生一體化培養的重要切入點。然而,在實際的培養中,我們發現,仍有部分留學生存在抱團現象,只與自己國家的留學生交流,不主動與課題組內其他同學聯系,失去了共同學習的機會。
總結近些年的留學生培養經驗,針對留學生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加強對留學生的管理,制定適合留學生的個性化的培養方案,能夠有效的提高留學生的培養質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培養方案決定著留學生的培養方向及培養標準,因此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留學生培養方案。制定培養方案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與國內學生在趨同化管理的總體要求下兼顧留學生的特殊性。[3]留學生既要學習一部分國內學生的課程,同時又要結合留學生來源地、留學生特色以及留學生的基礎,開設一部分適合留學生的課程。以作者所在單位為例,既開設了一部分與國內學生相同的英文課程,同時通過與留學生調研、問卷、訪談,我們發現留學生許多設備以前從未使用過,學院為留學生單獨開設了實驗設備使用方面的課程。這使得留學生既能學習到學科的專業前沿知識,又能彌補當前學習中的短板,縮小與國內學生的學習差距,減少學習障礙。
其次,要結合學校及學科特色,開設有特色的課程,使留學生有核心競爭力。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特殊的學科發展史,并在學科領域有獨特的特點,各個專業應深入挖掘自己的優勢,培養既符合學科培養要求,又有自己特色的學生。
增加留學生進入實踐基地的機會。留學生很多來自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建設過程中需要許多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國內院校在這方面有較多的培養經驗,并有較好的實踐基地基礎,但目前實踐機會主要是給了國內學生,各高校應利用此優勢,讓留學生多參與實踐基地項目,有利于培養既懂得科學研究,又有實踐經驗的留學生。目前,我們已經讓部分留學生參與到實踐基地項目中,通過與留學生交流,我們發現,很多留學生喜歡實踐教學這種形式。
大多數留學生紀律意識不是很強,同時受宗教信仰的影響,節日較多,導致留學生延誤了課程學習及科研進程,嚴重影響了留學生培養質量。各培養部門應該加強留學過程管理,開學后導師盡快制定各個留學生的培養計劃,管理部門要求留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每個學期的開學注冊工作,任課教師教學過程中對留學生嚴加要求,強調課堂紀律,經常點名,并將課堂出席及表現作為考核的重要一部分。培養院系要及時給留學生安排開題、中期檢查及預答辯。只有加強對留學生的過程管理,對每個培養環節有明確時間要求,嚴格把關每個環節,才能使留學生不掉隊,否則容易出現留學生上課及科研拖拖拉拉的現象。
留學研究生國內接觸最多的人便是自己所在課題組的師生。他們有著相似的學科背景知識,相同或相近的研究方向。讓留學生與課題組內中國學生建立科研互助小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相互解決彼此在語言、學習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是比較有效的方法。經過對已經畢業的留學生進行統計,我們發現畢業發表論文成果較多的留學生大多數與課題組內中國學生交流較多,關系較好。
學校、學院、導師是留學生管理的三個重要主體。所謂管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人才。學校及學院應該配備擁有良好溝通能力、豐富留學生管理經驗的管理人員。同時,學院應該配備英語熟練、專業知識扎實、業務能力強、指導學生經驗豐富的任課教師及研究生導師。
其次,學校、學院管理人員以及研究生導師,既要各司其職,做好自己的工作,又要加強聯系,定期舉辦交流會,及時分享留學生培養經驗,溝通留學生培養遇到的問題,共同分析,逐步解決問題,逐漸提高留學生培養質量。只有三者各司其職,相互協作,才能使留學生管理輕松順暢。
雖然留學生數量正在逐步提高,但遠遠少于國內學生數量,無法建立班級。同時由于留學生來自許多國家和地區,相當一部分留學生住在校外而非校內,這更加大了留學生管理的難度。以微信為平臺,及時高效的將相關信息通知到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留學生的管理難度。
首先,建立留學生培養公眾號。將有關留學生的所有通知及需要的文件,均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這樣留學生既能感覺到學校的重視,又可以及時的看到自己所需信息,不錯過培養過程中的每個環節。
其次,微信可以克服語言交流的障礙。由于部分留學生英語口音具有地域特點,導致留學生與管理人員之間有時交流有障礙,通過微信發送信息,配合使用相關翻譯軟件,則可以避免這方面的不足,使雙方更準確地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內容。
最后,微信群可以為留學生、導師、管理人員搭建即時的溝通平臺。留學生可以將遇到的問題在微信群里面詢問,相關人員可以及時解答,有效緩解了同一問題多次重復咨詢的困擾,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管理人員也可以將微信公眾號中的內容在微信群中再次發布,以免部分留學生忘記查看,這能夠保證留學生及相關管理人員及時有效的溝通。通過微信交流,留學生也可以及時了解同學的學習及科研進度,督促自己盡快完成學業。
幾十年的留學生培養經歷,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總結了一定經驗,然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及國家的發展,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留學生培養標準及要求不斷提高,每一位相關工作者都應不斷總結經驗,培養熱愛中國、合格的、有學校特色的、能夠勝任各行業工作的、對人類發展有貢獻的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