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華
(寬甸滿族自治縣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丹東 118000)
伴隨著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第一大產業,為全面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性保障。然而,農業機械化又是現代農業的主要標志。在農業機械化的空前發展進程中,產生了一些制約農業機械發展的因素。我們要結合山區縣實際情況,深刻分析制約因素,提出促進農業機械化更好更快發展的對策,夯實現代農業快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1)農業機械總量增加。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帶動下,農村經濟發展壯大。農民大量購買適用型農機具,農業機械保有量持續遞增,農機總動力大大提高。(2)新機械的引用,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平整大面積種植土地的機械播種、收割進程有了更新的突破,山區農業機械化水平日益提升。(3)農機購置補貼力度的不斷加大,大大促進了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熱情,農機具補貼取得實效,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1)山區縣的土地分布不集中,可耕種面積零散,加之家庭聯產承包制使得農業生產很難形成集約型機械生產。大型農業機械投入生產,很難充分發揮其高效、高產、高質量的性能。許多大型農業機械不被農戶認可,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發展。
(2)農業機械化推廣宣傳不到位。山區縣不管農機監管部門還是農業機械生產商、銷售商對現代農業機械的宣傳力度都不夠,常常也只是流于形式。山區農戶接觸不到新型機械,接觸不到新科技,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和使用。
(3)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不健全。山區縣的農業機械服務落后,農業技術水平、信息水平、銷售形式單一,農戶盲目生產經營。農業機械服務體系的不完善,給農業機械化發展帶了一定影響。
(4)農業機械監管體制不完善。農業機械監督管理是一項實現農業機械化向前發展的基礎性、保障性工作。隨著體制改革的實施,山區縣、鄉鎮、村各級農機監管站人員不穩定,農業機械知識水平不高,一些人員的政治覺悟和服務意識不強,不利于農業機械監管工作的進行。
(5)在城鄉一體化發展政策的指引下,山區大量青年勞動者進城務工,農村剩余勞動力素質不高、知識匱乏、思想觀念保守、傳統,盲目不科學的使用不配套的農機具,使得農業機械生產效率達不到初期效果。
(1)加強農業機械監督管理工作,保證農業機械化健康發展。農業機械監管部門應加大對農業機械的監督、檢查管理。經常對農業機械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開展業務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意識和業務水平。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農業機械監督管理工作中,更好地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
(2)加強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知識培訓,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對農業機械使用者開展關于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知識講座,讓農戶掌握和了解新的農業機械設備,掌握新技術,以及農業機械維護保養常識。轉變農戶落后觀念,提高對現代農業機械安全運行和高效生產的充分認識,取得農戶對現代農業機械的認可和肯定,進而促進農業實現全面機械化發展。
(3)完善農業機械服務體系,保障農業機械化發展。無論是農業機械監管部門還是農業機械生產銷售商,都要努力提高自身農業機械知識水平,深入推廣科技研發的新型農機具,引導農民科學、合理耕作,形成科學、經濟、高效的農業生產鏈條。降低農業生產風險和經濟損失,有效推進農業機械化健康發展。
(4)加快農業機械的推廣進程。農業機械監管部門要結合山區縣的具體情況,根據山區地塊特點,推廣適用的新型機械。結合保護性耕作來實現增產、增效的現代農業機械化水平。鼓勵農戶開展土地流轉,將種植格局進行科學、合理設置,進而大范圍推廣農機作業,提高農業機械效能,增加種植經濟收益,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
(5)開展農業機械市場監督管理,農業機械管理部門協同市場管理、工商、技術監督等部門,對投入市場的農業機械加強監督檢查。保證農業機械市場質量,使購買農戶都能使用到安全、可靠、高效的農業機械。
(6)繼續加大農業機械補貼力度,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山區縣要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爭取更多財政補貼資金的投入。對于那些適用山區的農業機械要優先給予補貼。保護性耕作和玉米機械化的資金要保障,用先進的農業機械推動農業機械化穩步快速發展。
山區縣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健康、快速、有序,但基于一些山區縣的實際問題,又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通過加強農業機械監督管理、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的培訓、農業機械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和農業機械推廣工作的不斷深入、農業機械市場的嚴格監管和農業機械補貼政策的大力實施,山區縣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一定會有更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