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秋
(山東省單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山東 單縣 274300)
(1)人才不足,經費緊缺,工作、裝備條件落后仍然困擾農機化發展。農機系統普遍存在人才不足,經費緊缺,工作條件、裝備條件和研發條件落后的現象,基層農機安全監理人員缺乏,要擔負的各類農機監理任務卻很重。各級推廣機構建設投入少,推廣能力弱,人員結構老化,知識陳舊;有的鄉鎮農機站沒有基本的工作經費,影響正常工作開展。
(2)育插秧新技術和大型農機具應用,標準化農田建設薄弱。由于農村長期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土地流轉不多,規模經營較少,大多數是家庭使用的小微機具,基本農田大部分都是小塊農田,且無機耕道,大型機具難以開展連片作業,導致能夠體現機械化效率的大型機具推廣緩慢,增長不多。
(3)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仍處在起步階段,數量、規模和管理水平,受項目資金、技術手段和服務方式等條件限制,農機服務組織特別是農機合作社發展緩慢、實力不強,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需求。
(4)農機隊伍擔當意識不強。由于受歷史原因和地理區域等客觀因素和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認為農機部門地位不高、作用不大,有得過且過的思想。
(1)抓好作風建設。堅持問題導向,開展以“治頑疾、轉作風、敢擔當、提效能、促發展”為主題的作風整治年活動,集中整治農機部門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要突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風,強化監督,持續正風肅紀。要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扎緊防腐籠子。要弘揚憲法精神,嚴格依法行政,時刻心存人民。要增強工作自信,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2)抓好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提高農機服務水平。一是按照國家對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增點擴面提質升級的要求,探索培育壯大各種形式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重點培養一批管理規范、功能健全、服務帶動力強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著力培育打造一批全區、全市、全國示范性合作社;三是利用好農機購置租賃融資貼息資金,破解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投資大、融資難、貸款難等問題。
(3)抓好農機購置補貼,助推現代農業發展。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抓手,繼續加大爭資立項力度,加強部門溝通協調,重點服務發展大蒜、蔬菜、水果等特色產業,提高機械化耕作水平,助推現代特色農業發展。
(4)抓好農機科技推廣,突破傳統耕作模式。加強與民間農機科研團隊合作,集中力量加快研發和應用適合于賀州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農藝特點的優勢特色的大蒜、水果、蔬菜等農業機械裝備。以植保機械化技術推廣為突破口,重點發展糧食生產加工、田園管理、大蒜加工、蔬菜大棚、農副產品初加工等農機裝備,通過示范引導,政策扶持,帶動影響周邊農戶發展機械化作業,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有效緩解鄉村勞動力緊缺,提高生產效率。
(5)抓好農機安全生產,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繼續抓好農機安全日常巡查和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力爭年度農機安全事故指數得到有效控制,確保農時作業零事故;繼續加大揚塵治理、“五亂”整治工作力度,嚴查拖拉機違法違規行為;扎實開展農機監理人員應急處置能力培訓演練,提高監理人員應對自然災害的防御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穩中向好。
(6)抓好農機技術培訓,提高行業技術水平。以農機學校為主體培訓陣地,積極創新培訓模式,以鄉村為單位、以田間為課堂,采取“理論講座+實際操作+現場指導+考核驗收”等有效方式開展農機實用技術培訓,重點加強對新型農業機械薄弱技術環節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廣大農機手操作技能和作業服務水平。
(7)抓好農機質量投訴監督,提升投訴處理水平。嚴格按照上級農機質量投訴監督規范化建設要求,不斷加強規范化軟硬件建設。加強業務培訓和宣傳監管,積極受理農機消費者的投訴案件,切實維護農機消費者合法權益。
(8)抓好農機工作宣傳、調研和培訓。深入貫徹落實農機促進條例,積極宣傳農業機械化在改變傳統農業經營方式的優勢和作用。對農機工作的重點環節加強調查研究,提出可行意見,尋找發展路徑。要針對財務管理,項目實施等薄弱環節加強培訓教育,使各項工作運行更加規范、高效。
(9)抓好脫貧攻堅推進工作。繼續抓好扶貧攻堅工作,充分發揮派駐的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優勢,實施精準扶貧,扶持產業發展,為民多辦實事,在聯系點的脫貧致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中作出積極的貢獻。
綜上所述,農機部門要在農機化建設中理清思路,充滿信心,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實現農機化事業再上新臺階,努力成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