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華
(湖北省陽新縣農業農村局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湖北 陽新 435200)
農業機械化在我國有比較高的應用價值,尤其在平原地區,機械化生產已經成為農業產業的主要種植模式。但是在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應用效果遠不如平原地區,這主要是由于丘陵山區特殊的地質環境造成的。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種植模式還在發展階段,尤其對于丘陵山區來說,整體推廣和建設仍然處于建設的初期階段,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加速建設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在原有的基礎上,借鑒先進的發展理念,創新出屬于丘陵山區特有的農業機械化發展路徑,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和發展速度,提高丘陵山區的農業產業經濟。
實現農業種植機械化發展一直是農業種植人員的工作目標。在現階段的農業產業機械化發展,已經不單單是農業種植業的機械化發展應用,農業產業相關的配套產業也逐漸實現了機械化發展。湖北陽新的丘陵山區具有自身獨有的種植優勢,水分、光照、養分充足,溫度、濕度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整體具有比較高的發展價值。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建設,必須要以實現農業機械化為主要的發展目標,這樣才能全面提升丘陵山區農業產業的機械化發展質量。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與建設,不能以提升農作物經濟價值為主要目的,而是要在提升丘陵山區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對丘陵山區自然環境的保護與改善,實現經濟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此來帶動丘陵山區農業產業機械化的科學發展,從而推動丘陵山區農業產業的發展質量。
丘陵山區的地形結構比較復雜,一些區域的自然地質環境比較復雜,不適合機械化設備的運行,不僅大型的農機設備無法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即使是一些中小型農機設備也不能良好地進行工作。個別地區的土地無法連接成片,甚至一些地區的種植土地存在比較大的高低差,這樣就導致農業機械化設備無法正常投入使用,使農業機械化的建設遇到比較大的實際難題。丘陵山區的耕地范圍與其他地區有比較大的差異,一些種植人員兩塊耕地相隔較遠,導致農業機械化設備的使用出現比較大的難題。大部分現存的農機設備運行道路,路況較差,大型機械設備無法通行,一些道路年久失修或者已經出現停用或者道路不通等問題。
由于受到天氣氣候、環境土壤、種植結構的多方面影響,丘陵山區的農作物種植種類比較多,往往在一塊種植區域上進行多茬種植,這樣就對農業機械設備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不僅要適應地質結構的多方面影響,同時還要受到多類種植作物帶來的影響。不同農作物對于機械化設備的要求不同,從機械設備的種植模式到采收模式上都有比較大的不同之處。現階段我國的農業機械設備研發速度有限,尤其對于適合丘陵山區種植作物的機械設備研發數量較少,整體技術裝備明顯出現供需不平衡的發展情況。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設備在農作物種植的各個環節都比較缺乏。同時農民種植經濟壓力較大,機械化設備價格較高,政府對于丘陵山區購進農業機械化設備的行為補貼仍然較少,導致農民的購買積極性不高。例如在目前湖北的丘陵山區,油菜種植仍然以人工種植為主要手段,機械化發展水平較低。
丘陵山區的經濟明顯要低于其他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而且在丘陵山區還存在比較多的貧困人口,這樣就導致種植人員購買農業機械設備的可行性降低。種植人員大多數只能購進小型農業機械設備,對大中型設備的購買能力普遍偏弱。同時丘陵山區的信息較為閉塞,種植人員對農業機械化種植模式還比較模糊,整體認識不夠全面,個別種植人員錯誤地認為建設機械化種植模式對于整體農業產業作用不大。加上政府的扶持力度不足,一些政府部門認為農業產業機械化發展是市場行為,與政府行為關系不大,這樣也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政府對于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方法和農業機械種植技術缺乏相應的技術指導,導致農業機械化設備無法發揮出應有的能力。同時農業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質量不高,也阻礙了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種植模式的建設與發展。
農業機械化種植模式的發展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新時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經之路。根據丘陵山區目前的現實問題,應當加快農業機械化模式的建設,同時對農業產業的整體進行布局,這樣才能做到因勢利導,根據丘陵山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既然無法改變丘陵山區的地質結構,那就可以從調整農業產業種植結構整體布局入手,改變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思路。積極培育并推廣適合丘陵山區機械化種植模式的農作物品種,積極探索適合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種植模式,可以實行小區域的機械化種植模式,這樣能夠推動農業機械化種植模式的發展。另外,丘陵山區應當加快實現“農業產業化”,從農產品的研發到種植、管理、采收、運輸、處理、深加工、市場流通等環節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這樣也能拓寬農業機械化種植模式的發展途徑。
丘陵山區的道路基礎建設狀況不佳,道路崎嶇,一些地區的路況不適合大型農業機械設備的通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應當在發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種植模式的同時,加快農業機械化相關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村鎮可以聯合政府與當地農民、合作社等,集資籌建農業機械設備的通行道路。將加快道路修建作為主要工作內容,能夠讓農機設備真正進入到田間地頭,使農機設備能夠發揮出真正的作用。不僅要建設一些輕小農業機械化設備的機耕道,同時也要建設一批大中型農業機械化設備的主要通道,改善農田的機械設備運行環境,做好基礎的機耕道修筑工作,逐漸完善相應的農業機械設備的配套硬件基礎設施,從而改善丘陵山區農業機械設備的作業環境。
丘陵山區的農業產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發展比較緩慢,導致農業機械化種植模式在丘陵山區的推廣受到比較大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應當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政府應當對購進農業機械化設備的行為進行補貼,減小農民的購買壓力,加大經濟扶持力度,刺激農民的購買欲望。另一方面,政府應當積極宣傳發展農業機械化種植模式的優勢,讓農民認識到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同時政府要抓好農業機械化種植的技術指導工作,不僅要對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方法進行指導,同時也要對農業機械化種植技術進行指導,定期組織專業的技術人員走進田間地頭,為農民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工作,加快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加速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必須要完成對農業機械化設備的創新與研發工作。為了做好這項建設性工作,應當由政府部門進行牽頭,加快研發適合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設備,創新農機設備技術。同時在社會中培養一批高精尖的技術人才,鼓勵這方面人才走進農業機械化設備的技術研發和推廣的隊伍中,從根本上解決丘陵山區機械化設備研發緩慢的問題。政府可以對一些農業機械化研發企業進行扶持和技術指導,推動農業機械設備研發企業的定向研發工作,引導企業做好研發適合丘陵山區的各種新型農機設備。要積極研發適合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設備,根據丘陵山區的地理環境特征,可以主力研發中、小、微型農業機械化設備,從而實現在丘陵山區發展和推廣農業機械化種植模式的發展目標。
加速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建設與發展,是我國市場經濟和農業產業調整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程項目。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途徑與措施,應當主要圍繞政府部門、農業種植人員以及農業機械制造企業這3個方面進行建設。政府部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加大扶持力度,從經濟層面和技術層面進行指導,做好基礎的機耕道建設工作,改善農作物的種植結構,充分發揮出政府部門的引導、帶頭作用;農業種植人員應當認識到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必要性,加快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盡快掌握農業機械化設備的使用技術和機械化種植技術;農機制造企業應當做好研發和創新工作,始終走在研發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