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寧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由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五個專業組成智能制造專業群。基于專業群前期的建設成果,智能制造專業群獲批遼寧省高水平特色專業群建設立項。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專業群建設的重要內容。經過對標深圳職業學院,遼寧建筑職業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還存在著觀念保守、模式單一不靈活、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不足等問題,針對以上突出問題,結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文件精神,智能制造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主要從現代學徒制、訂單人才培養與“定制教育”、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實施卓越人才培養、學歷證書+多個職業技能證書制度幾個方面進行建設實施。
邀請企業技術專家、院校教育專家組建智能制造專業群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研討確定智能制造專業群人才培養,以“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辦學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多技術技能復合的人才觀”為指導,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與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簽訂《遼寧建筑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專業群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協議書》,制定《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雙導師選拔、聘用管理辦法》、《雙向掛職管理辦法》、《現代學徒制管理制度》,完善組織管理與制造管理。
構建“321”三段式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育人機制,企業全程參與育人過程。第一個“3”是指學生用3個學期(第1~3學期)在學校學習公共課程、專業群平臺課程以及部分專業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企業案例,由專業群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利用校內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共同開展教學;第二個“2”是指學生用2個學期(第4、5學期)赴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學徒制學習,由企業按1∶5~1∶10的比例確定技術能手與學生的師徒關系,全程由師傅負責專業課程教學與實操訓練;第三個“1”是指學生用一個學期(第6學期)開展頂崗實習,由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學生知識與技能水平,安排在各機器人公司從事工業機器人生產、組裝、調試等崗位的頂崗實習,或安排在全國各省從事工業機器人售后服務、銷售等崗位的頂崗實習。
深化產學融合,與中國能建集團東電一公司開展“訂單教育”與“定制教育”,根據企業需求,校企共同設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定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共同開發課程、教材、數字化教學資源工作,建立工作流程、標準、規范、制度及“企業代表”的監控機制,實施“定制教育”。
將職業發展、就業指導、創業基礎等創新創業課程納入公共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在專業平臺課與專業課程中加入創新能力訓練,加大實踐教學學時(占總學時的80%)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定期舉行創業校友報告會,邀請校友回校面向學生傳授親身的經驗,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技巧;通過學院網站、QQ群,對國家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進行宣傳;智能制造領域示范性就業創業實訓培訓基地、雙創學院、創業孵化器入駐項目等平臺,提供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條件;積極組織及參加各類創業大賽、精品簡歷大賽,鼓勵師生一起、師徒一起創新創業,以此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
專業群內開設“卓越技能人才班”,按智能制造技術組合模塊劃分為工業機器人技術卓越班、高端數控技術卓越班、逆向工程技術卓越班、電氣自動化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卓越班,覆蓋全專業群10%在校生。各卓越班實行由企業大師和校內導師共同開展“雙師”聯合培養,各年級學員經選拔后混合編班、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滾動培養,每周開展6學時卓越人才培訓。卓越技能人才班學員將參與職業技能大賽、科研項目研發、社會服務等功能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專業知識與提升職業技能,成為帶動專業群學生技能發展的排頭兵。同時帶動專業群學生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根據《關于做好第二批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積極申報了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項目的“1+X”證書試點,獲得了批準,緊跟要求及建設步伐,開展面向在校學生、社會人群的培訓,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深化了育人機制改革,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人才培養導向,實現了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在后續的工作中,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進行深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