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渤雯
(沈陽師范大學 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幼兒的午睡習慣需要逐漸養成,由于幼兒比較好動,在睡覺前教師需要通過講故事等方式使幼兒入睡,但是實際上這種方式并不是完全有效的,因此,可以使用搖籃曲來改善這種情況。通過搖籃曲類兒歌的播放,可以使幼兒在安靜的氛圍下進行入睡,同時適合幼兒自身的特點,能夠使午睡活動更加順利。
幼兒在日常的勞動中應培養主動的習慣,為了使幼兒自主地進行勞動,可以采用兒歌來對幼兒進行影響,比如《好孩子》這首兒歌,其中包括幼兒拖、掃和擦等動作,幼兒在兒歌的學習中可以體會到勞動的方式,并且對勞動有正確的理解,變得更加熱愛勞動。
洗手是幼兒需要形成的習慣,對幼兒的衛生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使幼兒更快地養成這種習慣,結合兒歌進行教育,使用《甜嘴巴》兒歌進行引導,使幼兒在兒歌的學唱中了解禮貌的行為,并且進行模仿學習,使幼兒養成正確的習慣,在生活中能夠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改正。
游戲能夠使幼兒的參與更加積極,并且引起他們的興趣,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幫助。兒歌在教育中可以結合游戲來達到更好的效果,選擇適合的兒歌與游戲活動結合,可以使幼兒對兒歌的掌握能力提高。
結合兒歌使幼兒進行模仿,可以使幼兒對表演有更好的理解,比如在《蝸牛出門》兒歌的學習中,幼兒對蝸牛進行模仿,教師引導幼兒表現不同的動作,使幼兒通過表演來體會兒歌的內容,也可以加深對兒歌的記憶。
幼兒喜愛游戲活動,通過比賽等表現自己,其中,猜謎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比賽活動,這種活動可以使幼兒更加積極地參與,還可以使幼兒結合猜謎來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
兒歌可以作為口令,用于指導幼兒進行做操,這樣可以使幼兒更加協調地進行運動,同時避免了枯燥性的產生,教師也可以和幼兒共同進行做操,對幼兒進行指導。由于幼兒缺少經驗,需要通過指導來進行模仿操的創編,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進行創編。
幼兒園教學是教師采取多種方式對幼兒進行引導的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考慮到幼兒的特點,使幼兒能夠積極地進行活動,促進幼兒在活動中得到全面的發展,并且對身心健康起到良好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由于忽略了幼兒的興趣,會使教學的質量降低,因此需要分析幼兒的身心特點,設計符合幼兒特點的教學活動,合理地進行開展,使幼兒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參與。
幼兒教育中的氣氛對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應在教育中使幼兒的興趣增加,可以使教學的效果加強。比如,在教學前通過兒歌《一共幾只小鳥飛》進行引導,使幼兒對內容產生興趣,并且結合情節進行思考,并且對教學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在兒歌中,可以利用帶有疊詞的兒歌對幼兒進行教育,使幼兒對語言有更多的認識,還可以幫助幼兒進行記憶。幼兒在語言學習階段中,通過兒歌進行引導,可以激發幼兒對語言的興趣,還可以借助兒歌的節奏性和生動性提升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使幼兒更加愉悅。
在教學中,向幼兒教授歌唱具有一定的難度,將歌曲分成不同的部分,使幼兒逐步進行學習,先對歌詞進行朗誦,再結合音樂進行歌唱,可以加強教學效果。
幼兒教育中采取適用于幼兒特點的方式,可以使教學的質量提高,通過兒歌來引導幼兒,使幼兒的興趣增加,并且提升自己的能力,這對幼兒有著積極的作用。應在教學中科學地使用兒歌,選擇不同類型的兒歌,借助兒歌來提升教學的水平,使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