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紅
(泊頭職業學院,河北 泊頭 062150)
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已逐漸成為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而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對無機化學教學模式與目標提出新的要求。要求相關專業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學習感受,圍繞學生展開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活動。同時,還要求化學專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探索與獨立思考的時間,要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引導下自主探索無機化學課程真正的內涵與理論知識,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無機化學的樂趣。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大多數化學專業的教師并未認識到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仍舊是以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主,并以自身知識的講授為中心,向學生灌輸大量課本理論知識。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雖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作用,但卻極有可能使學生在被動接收理論知識灌輸的過程中產生厭倦情緒,從而降低學習效率。
我國多數化學專業教師認為無機化學這一課程的衍生就是為學生講授基本理論知識、鍛煉學生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為學生今后的專業學習和專業深造而建立的。在這一認知的基礎上,大多數化學專業教師在無機化學課程教學中,往往會將教學的重點和中心放在無機化學原理知識的傳授和實驗技能的培養上,嚴重忽視對相關化學原理的提出環境和相關演變歷史的講解上。而學習無機化學原理知識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鍛煉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機遇。但這種教學模式不僅難以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還會導致學生所接受的無機化學知識過于片面化,難以加深學生對無機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書面理論知識表述等方面的能力,并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專業發展。
首先,院校要對現行的教材內容有所舍取,可對部分重疊的知識進行刪減,并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盡量減少描述性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公式推導的空間,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其次,要在無機化學課程中引入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可對社會中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并為學生講解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開拓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為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提供保障。例如學習物質結構相關知識時,教師可為學生講解MOF材料的功能,并對材料物理性能進行細致化的分析,結合公式進行介紹,以提升學生深入探索的興趣。最后,教師可在完成基礎知識講授之后,并借助多媒體的設備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的真實案例參考,使學生思維能夠保持在活躍狀態中,緊跟教師的教學節奏。在與教師充分互動和溝通的基礎上,完成對問題的分析與解答。
無機化學課程學習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更多無機化學知識,并完成對知識的實踐應用。針對這種學習目標,教師應重視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融合,通過對真實化學反應的展示和分析,幫助學生完成對化學原理的把握,并在真實場景中進行理論知識的轉化,完成對無機化學知識的合理應用。在講解配合物知識時,可引入對植物體內金屬酶含量的研究,并利用實驗來檢驗研究成果,用更加直觀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講授物質結構知識時,教師可為學生介紹全新的納米技術,并展示納米技術在生活中應用的優勢,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應用方法。對生活中無機化學原理的講解,能拓展學生知識面,降低化學學習的難度,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以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總而言之,若想實現無機化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相關專業教師就必須要明確認識到無機化學作為一項重要的化學基礎課程,只有及時調整教學模式,轉變無機化學教學方向和目標,著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實現無機化學教學與時俱進,才能確保今后培養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