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浦 張俊麗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湘西 416000)
(1)行業主辦。行業企業為了選拔人才或是推廣最新的智能制造技術和裝備而舉行競賽。如2019年第十三屆“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是在教育部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下共同舉辦的。大賽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自動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和中國仿真學會聯合主辦。
(2)各級教育部門和人社部門主辦。主要指教育主管部門為了提高廣大師生的動手能力,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而舉辦的。如2019年10月9日,由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總工會聯合舉辦的2019年第三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湖南選拔賽。
智能制造競賽的方式就呈現出繁復多樣的狀態。如第三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湖南選拔賽大賽分設裝配鉗工(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單元安裝與調試)、維修電工(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單元生產與管控)、模具工(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單元綜合應用)和無線電調試工(智能飛行器數字化設計與制造)4個賽項,就對智能制造領域機電專業方向各個單元進行了細分細化,最終達到將智能融入制造的目的。而第四屆全國智能制造創新創業大賽比賽方向就略有不同。大賽開放式場景類賽題圍繞工業互聯網產業上下游關鍵技術、核心軟件、集成應用等,著重引導參賽隊伍解決跨環節、跨主體、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兼容適配、性能優化、規模應用等問題。
學生在沒有進入社會取得實踐經歷之前,競賽方式往往呈現單一化和表面化的特點。智能制造競賽未來的發展將會要求參賽團隊成員除了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溝通交流能力。目前智能大賽的賽型主要包括邏輯控制型、運動控制型、設計開發型和工程創新型。未來的智能競賽可能以項目形式發布,提前向社會、向學校發布項目書,截止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來驗收。
智能制造競賽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對教師提出新的挑戰。首先是對教師專業技能實踐應用的促進。其次對教師非專業技能的提升提出了要求,它是將經濟管理、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設計、信息學、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等進行深度融合。
智能制造競賽通常是將多項專業的技能融入傳統機電競賽當中。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在2020年度湖南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工業互聯網+先進制造”賽項中獲得省三等獎。該賽項要求參賽人員融合機械工程、電器工程、機電一體化、數控、工業機器人、智能控制等專業,掌握機、電、控、管核心技能。比賽過程中使用復合式AGV實現智能倉儲物流。運用工業互聯網實現原有數控車間的數字化升級。競賽的題目越來越與現實制造實例貼近,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學生面對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機電專業招收的學生主要來自本地區的少數民族家庭。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基礎薄弱,且當地的經濟落后,機電制造業就業崗位稀少。學生畢業后多外出就業。久而久之加劇了當地產業空心化、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加快智能制造教學研究有利于提升少數民族地區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智能制造屬于高附加值、深加工產業。就此開展校企合作可以為學生實習就業本地化打開局面。
智能制造競賽中的經驗和總結與機電專業教學教改相結合,將有助于改變少數民族地區高職目前陳舊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將前沿的科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給教師的管理和教學科研能力提高帶來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