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燕
(邢臺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1)
2018年,邢臺市政府正式出臺了關于推動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相關建議,這也為當地在文化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施意見,從而明確了產業發展的具體戰略實施。為了建設文化旅游強市,就必須要積極打造優秀的旅游項目,改善當地的文化旅游環境。隨后,邢臺市更是籌資70億元對多達20余個旅游項目進行了投資建設,這也使當地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邁入了一個新的臺階。邢臺市在發展文旅產業過程中,需要始終堅持和貫徹“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使文化旅游項目能夠充分體現出公共文化休閑功能,并通過清風格、順德府衙、開元寺等核心項目的建設,以此實現當地對邢襄文化中心圈的構建。據相關調查數據表明,邢臺市在2018年接待的游客人數高達3454萬人次,相比于2017年,增長幅度高達32.1%,截止2020年底,邢臺市的文化旅游市場發展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預計旅客人數將增長至4192.4萬人次,平均每年增長幅度將達到19%。由此可見,邢臺市的文化旅游產業正得以蓬勃發展,與此同時,當地文化旅游產業也對外語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對外語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就目前來看,邢臺市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卻存在很大的人才空缺,尤其是高素質的外語人才更是稀缺。要想實現文化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高度融合,使人才能夠實現跨行業流動,就必須要提高人才的綜合能力。而高校在此過程中,也應以文化旅游產業要求為依據,對人才培養理念進行創新,使外語人才能夠對更多文化旅游產業知識進行有效掌握,使其成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真正需要的高素質外語人才。
在文旅產業發展中,邢臺市在外語人才培養中,不僅僅應局限在旅游業,而是要對旅游業所涉及到的所有行業進行擴展,通過對與旅游產業相關行業的技能及知識要求進行明確,以此實現對外語人才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不過,就目前來看,邢臺市在外語人才培養中,對英語課程的設置過于側重其理論性與系統性,這也導致英語教學無法與時俱進,更難以滿足文化旅游產業對外語人才的技能要求。而且,在教學安排過程中,大多數課程都屬于理論教學,只有一小部分課程為實踐課程,但實踐課程無論是在目的性還是針對性上都存在很多不足,實踐內容更是與實際相脫離,無法對外語人才的專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因此,邢臺市在外語人才培養中,必須要結合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來進行專業設置,將外語人才技術應用能力培養作為主線,以此突出教學應用,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對于旅游英語專業來說,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其教學內容則需得到實時的更新,以確保能夠和文旅產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相貼合,依據市場實際需求來對教材進行合理選擇,避免出現教材內容和實際相脫節的情況出現。不過,就目前來看,邢臺市很多高校所采用的專業教材仍舊受到傳統教材的限制,這也導致教學內容難以對文旅產業的新動態及新變化進行充分體現,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往往側重于對教材中基礎知識的講解,并沒有對教材所未提及的新內容進行有效擴充和更新,這也造成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無法接觸到新知識,其學習積極性也受到打擊。在文旅產業高速發展背景下,邢臺市每年接待的旅游人數也逐年遞增,作為旅游專業的外語人才,就必須要對文化旅游產業中的相關知識進行熟悉,了解當地文旅產業的發展動態,這樣才能使語言信息得到流利、生動和正確的傳達。
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背景下,目前邢臺市中大部分外語教師都是專科畢業,雖然其具有較強的英語教學能力,但卻并未充分了解文化旅游產業知識,更不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也導致其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側重于學科知識的傳輸,而在產業動態和相關實踐的知識卻并未有效傳授。從當前邢臺市外語人才培育現狀來看,過于重視外語知識、技能教育,未能夠結合邢臺市文旅產業發展模式以及文化內容開展有效的外語教育教學,影響到人才培育效果,使人才知識體系與崗位工作模式要求脫離,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更不利于邢臺市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
在文旅產業發展背景下,邢臺市在外語人才培養中,必須要將市場需求作為導向,以此設置課程體系,使課程具有更大的知識覆蓋面,學生則需從中學習到文旅產業的相關知識,并了解文旅產業發展動向,除此之外,還要將文化、美學、歷史等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除了能夠對旅游英語詞匯進行學習以外,還能了解管理、國際貿易等知識。邢臺市高校需要開展企業調研,并以企業對外語人才的能力要求來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明確,確保課程體系能夠與當地的文旅產業發展相符,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具有前沿性、多元性與啟發性,進而全面實現課程體系的優化。
邢臺市在文旅產業發展中,要想實現對外語人才的有效培養,就必須要建設一支專業性、能力性都較強的師資團隊,以此加強當地的師資力量建設。通過對專業教師的能力及綜合素質進行全面提高,使以往教師在知識結構上的單一性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其專業技能水平,豐富其工作經驗。為此,邢臺市各個高校需要安排教師到企業中進修,使教師能夠對市場人才需求有所了解,同時還要對教師的知識面進行拓寬,對文化旅游產業知識進行學習。此外,高校還應聘請企業專業人士進行授課,使學生能夠對企業崗位的技能要求及職業規范有所了解,進而為學生的后續就業打下基礎。通過這兩項舉措,使外語人才更能了解文旅產業及其相關行業的崗位需求,進而使其能夠更好地為地方服務。
在文旅產業背景下,邢臺市外語人才的培育,需要豐富外語教育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在傳統外語教育中,重視外語課程知識的教育,忽視學生文化、素養教育,不利于應用型外語知識人才的培育。因此,在外語教育中,以文化教育為導向,豐富外語課程內容,達到良好的外語教育效度。例如:在外語人才培育中,教師既傳遞書本課程知識,更要根據書本課程向外延伸,促進文化知識的融入,包含英美文化、中國文化以及邢臺市文化,豐富教材內容,為學生職業化發展奠定基礎,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就業。
在文旅產業發展背景下,邢臺市外語人才培養需要促進人才多元化發展,不僅要重視人才技能、知識的教育,更要重視人才文化、素養、思維的教育,使外語人才靈活地運用外語知識,融入到崗位工作中,以自身專業素養、能力更好地為邢臺市文旅產業發展服務,促進邢臺市文旅產業的持續發展。要想到達這一教學目標,需要促進外語教學方法的培育,增強外語人才培育效度,促進教學方法的變革,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在傳統外語教育中,重視知識灌輸式教育形式,這一教學模式,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學生形成被動學習模式,不利于邢臺市外語人才的培育需要。因此,在高校外語教育中,應多采取啟發式、思維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諸如運用情境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方法等,將邢臺市文旅產業內容融入其中,帶動學生思維,讓學生融入教學中,感受到外語知識學習的魅力,增強自身語言表達能力,進而使學生更好地為邢臺市文旅產業發展服務。
邢臺市高校在文旅產業發展進程中,大力建設各種實訓基地,安排學生進行校內、校外實習,使學生能夠在實訓基地中得到仿真訓練,并且學校還要和當地景區、酒店等機構進行合作,安排學生進入其中實習,使學生能夠參與到真實的實踐當中去,掌握相關行業技能,以便于更好地適應當地的文旅產業發展,并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首先,重視校企合作的開展。依托于校企合作模式,推進產學研教學的開展,為人才培育模式提供保障,不僅豐富學生文化知識,更好促進學生技能的培育,使高校培育地人才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以此提升高校辦學效度。其次,重視實訓基地的構建。在實訓基地構建中,校企雙方需要融入其中,企業為高校人才培育模式提供技術、人才的支撐,構建指導方案,為高校實訓基地的構建提供保障。高校需要根據邢臺市文旅產業實際發展模式,加強實訓基地的構建,使實訓基地與企業發展相對接,進而使培育的外語人才助力邢臺市文旅產業發展。
總而言之,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背景下,邢臺市在外語人才培養中,需要對現有的人才培養觀念進行革新,實現對專業課程體系的有效優化,以此豐富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同時還要與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實訓機會,以確保自身能夠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