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婭娟 王麗娜 孫志琴
1、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氣象局
2、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氣象局
目前,農村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生產水平受到農民思想觀念陳舊和知識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影響,仍然相對比較落后,進行農業生產也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因此降水、溫度、濕度以及風力情況等自然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因素影響著農業生產、農村居民收入以及農村的經濟發展,因此,提高農民的農業氣象預警意識,加強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做好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理工作,盡可能降低農業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既可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又可以加快農村的建設與發展,促進農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般情況下,只有通過氣象資料統計,以及農業部門和氣象部門等相關部門之間的互相配合和共同研究,才能有效地確定如干旱、洪澇、冰雹等眾多類型的農業氣象災害指標,但是,目前農業氣象災害預警的服務產品數量較少主要受制于農業氣象災害預警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不夠全面和具體,因此不能很好地為農業生產提供有效服務,進而影響了農業生產的收益與發展。
目前,我國越來越重視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而且,目前農業氣象部門對干旱、洪澇、冰雹、寒潮等農業氣象災害的預測預報的準確性與時效性也在逐步提升,通常可以有效預測農業氣象災害并及時發布各類極端天氣災害信息,但是農機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可以接收到農業氣象災害信號的有效渠道就是電視臺的天氣預報節目、電臺廣播的氣象新聞等,因此農民有時不能及時準確地接收到氣象災害信息,也無法進行農業氣象災害的防御工作,從而嚴重影響農業生產,減少農業生產效益,影響了農民的基本收入。
雖然國家頒布了《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為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提供了相應的法律依據,而且農業氣象災害防災減災預警與應對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目前農業氣象災害預警機制的實際落實與實施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政策層面,各個相關部門之間聯動不協調、職責不明確、反應遲緩,缺乏建立統一協調完善的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與應急體系以及氣象災情傳遞體系,也缺乏先進的氣象災情評估技術和手段,同時,缺乏對農業氣象災害的防御意識與能力,因此,建立完善的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防御、應急救援等一體化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保證我國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以及應急處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不斷變化,大部分地區的農業氣象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對干旱、洪澇、寒潮以及高溫的極端氣象災害預警技術進行開發與應用,逐步建立完善的農業氣象災害指標體系、預測預報和評估體系,增強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能力與評估能力,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預警機制在農業生產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想要保證農業氣象災害預警機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準確性與時效性,就必須增加農業氣象信息發布渠道和覆蓋面,保證農業氣象災害信息可以及時準確地傳達給農民群眾,要盡量保證氣象信息傳達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提高農業生產進而提高經濟效益,所以,在發布傳達農業信息、農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時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多媒體,如網絡平臺、電視、廣播、報刊等多種宣傳渠道,同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業氣象預警機制也在逐步地完善,建立農業氣象信息發布平臺,開發農業氣象服務手機軟件,擴展農業氣象信息的電子顯示屏和多媒體終端,讓農民群眾可以通過多種傳播方式及時獲得相關的農業氣象信息和農業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并及時采取防御措施,保證農業生產安全和經濟效益。
氣象環境瞬息萬變,對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危害也是無法預估的,一旦發生極端農業氣象災害,農業部門、氣象部門以及廣大農民群眾不但要提前做好氣象災害的防御工作,同時也要做好氣象災害發生后的應對處理工作。氣象、農業、林業、水利等有關部門應該互相協調、合理建立農業氣象災害預警機制平臺和農業氣象信息傳播平臺,同時,也要不斷地應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對現有技術進行完善更新,保證農業氣象災害預警機制在農業生產中發揮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