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農機技術推廣站 任翔宇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目的是實現將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中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作為最重要的一環,自然成了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機械化作為現代農業生產的基石,農業機械化必須優先發展,這對農機推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機推廣工作既有新的機遇也有著新的挑戰,因此農機推廣工作必須堅持“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拓寬大領域、實施大推廣、服務新農村”的方針,做到貼近農民、貼近農業、貼近農機工作、貼近農業、貼近新農村建設,扎實做好新農機、新技術的推廣工作。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生產大國,曾經充足而低廉的勞動力使得我國農業水平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然而逐漸緊缺的勞動力以及越來越高的人工成本逐漸制約了農業的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既解決了勞動力短缺,也解決了高成本的人工問題。經過全國各級農機推廣部門大力開展工作,目前,就機械化進程來看,大宗糧食作物基本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果園以及其他經濟作物機械化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節本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石。除此以外,為突破農業發展瓶頸,取得大發展,各項農機農藝新技術,例如:農機深松、免耕播種、農田深翻等也是通過各級農機新技術推廣部門的工作才逐漸實施的,為保護農村環境、保護耕地資源、突破發展瓶頸、提高農業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奠定基礎。
首先,農機新技術的應用離不開推廣工作。無論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如果不能得到應用也起不到作用,這需要農機推廣部門深入到生產一線,有規劃、有效果地組織試驗示范,從而實現大規模推廣與應用。因此,農機推廣部門承擔著農機新技術與農業生產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其次,農機新技術的改進完善也同樣必須依靠農機推廣。農機推廣的試驗示范過程,實質也是農機技術成果的轉化檢驗再認知過程,農機新技術通過農機推廣來檢驗技術的適用情況以及問題,并且獲取一線使用操作者的建議,有利于對產品的改進升級或者二次開發,使其更具有先進性、適用性。
我國土地遼闊,總體來講仍然以農村為主,這就造成不同地區生產技術、環境條件差異較大,而且農業經營者文化水平不一,生產習慣、農藝措施、經濟水平差異大,這就導致農機新技術的應用必須經過了解當地情況的基層農機推廣部門,當地農機推廣部門必須深入一線田間地頭,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情況進行差別推廣,手把手地教,現場解決問題,以一帶十來推動新技術的應用,使更多的農業生產者掌握先進的農機技術。
新農機新技術的投入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農民擴大生產,加快新技術的運用,使得農民增收、產業升級,使得產業發展進入一個良性循環。而且,新農村建設還對農業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農業生產要在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中發展。農機新技術的運用可引導農業生產者使用安全、無污染的農化用品,這對自然的生態保護以及農田的可持續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且近些年來保護性耕作等措施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新技術得到有效推廣,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水土保護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大量先進適用的農機技術運用后,將解放大部分的農村勞動力,大批勞動力可以轉移到其他領域,例如養殖、服務,甚至參與到全國的城鎮化建設中,發揮更大價值,增效創收。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等三農相關重大政策相繼出臺,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也加快了步伐,農機推廣工作也應當進行相應調整以適應農村快速發展的需要。然而,我國農機推廣體系目前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推廣理念陳舊,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對農機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現實農業生產力的需求,傳統的推廣手段以及工作機制不適應現在農業對保障公共服務高效履行的要求,推廣內容不符合農業的現代化、產業化的發展需求等。因此農機推廣部門應當及時轉變思路,緊緊圍繞發現現代農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新時期以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跟緊時代步伐,大力推進改革,為三農服務,為鄉村振興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