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劉華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各方面的發展水平也都在不斷提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也在不斷進行中,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出現,也進一步推動了高校統計工作的發展。如今高校統計的水平和質量都在不斷提升,能夠將大量的學生信息做到條理化、清晰化呈現,但是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調研的深度不夠,數據的獲得不夠科學,數據的分析不透徹等,本文將對大數據環境下的高校統計工作的現狀和策略進行分析。
高校的統計工作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和進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眾所周知,知網是眾多專家學者發表學術論文和專業性文章的網站,但是根據統計,涉及高校教育統計問題的論文所占的比例非常小,這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高校的統計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對這方面工作的重視程度和研究程度都還不夠,而且這些問題不是在新時代才出現的,在以往的發展歷程中,這些問題也有出現,只是沒有被重視起來,以至于遺留到今天還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下面將對大數據環境下高校的統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
統計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證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并且有相關的法律條文予以規定,但高校實際的統計工作中仍然存在著執法不嚴、統計數據容易被外來的因素干預以至于嚴重影響了最終的統計結果的真實性等問題。另外,統計工作者一般只按照既定的程序進行相關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精神,沒有對統計數據進行進一步優化的意識,在工作的過程中缺乏熱情和主動性,這樣就會使統計工作變得越發的無聊和枯燥,久而久之,統計工作就逐漸被邊緣化,成了大家印象中的程序性的職業。
隨著我國的一步步發展以及新時代的到來,我國現在所面對的形勢和發展方向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指標化已經成了眾多領域發展的一個新形式。但是,在目前的大數據環境下的高校統計工作中,指標體系并不是很完善,尤其是對高等人才能力的分析的計算還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或者方案。目前高校的各方面發展基本上都處于各學科的領先地位,但是指標體系對于各方面人才的智庫建設還遠遠達不到高校發展的需求。另外一方面,教育部和相關的高校對數據的利用和分析還不夠,數據的價值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對數據的研究和分析還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間。
從前文中提到的知網論文的比例,不難看出高校統計工作的專業隊伍力量比較薄弱,大多數高校的統計人員不是專業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兼職人員所占的比例較大,這樣帶來的不利的效果就是兼職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大,因此對于具體工作的整體把握度就會差很多,容易導致數據庫混亂、難以一體化等等問題。
強化依法統計,不僅需要高校的相關人員提高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也需要上級教育部門更加關注和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政策性文件,來督促高校更好地落實統計工作。
高校的教育統計工作也同樣應該跟隨時代的發展,在滿足高校其他方面迅速發展的基礎上,爭取在大數據環境下的高校統計工作方面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首先就是要完善教育指標體系,對指標體系的發展進行更深層次的監測和評估,在數據的分析和利用方面能夠更加深入。
高校在統計方面應該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聘請一批專業的統計人員,致力于高校的統計工作以及統計工作的研究和開發,提高整體的統計水平,使統計數據和結果能夠更好地反映高校的一些工作現狀,促進高校其他方面進步和發展。
在大數據環境下,高校統計不再是單一的檔案管理和數據儲存,我們要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從而能夠為高校其他方面的發展提供一個強有力的輔助作用,更好地服務于師生的日常學習和工作,從而促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