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 王靜寧 劉翠霞
在互聯網+ 教育的影響下,信息化教學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選擇《微信小程序開發》課程作為信息化教研究對象,探討了“三引法”在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效果。希望可以為其他類似課程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三引法”是指在課程中引入軟件開發前沿知識、引入軟件企業真實案例和引入教學平臺。引入軟件開發前沿知識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不要與社會先進技術脫節,開拓學生視野,把握行業方向。引入軟件企業真實案例的目的是使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后能夠快速進入自己的職業角色,實現與社會需求的無縫鏈接。教學平臺是為教學服務的,它能夠對教育數據進行收集,分析與挖掘,得出的分析結果可以幫助教師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實現差異化教學提供數據基礎,為教師進行合理教學設計提供數據支持。
高職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弱、學習過程中情緒化較強,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習積極性較高,對不感興趣的東西熟視無睹。自我管理能力差需要有效的監督機制,才能完成相應任務。實踐動手能力強,對于實踐操作項目頗感興趣。因此,在教學資源的選擇上應更注重趣味性和啟發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多安排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做中學”。教師與學生一同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與懲罰措施,使學生樹立制度意識,有學習責任感。
教師在選取案例時,主要依靠教材,因為教材有滯后性特點,所以使得案例比較陳舊,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案例選擇要新穎及時,要用學生熟知并且貼近生活的案例,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更加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傳統課程教學中教師因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習進度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在備課時,沒有將案例實現劃分層次,所有同學都要實現同一個案例,同一個目標。使得有的同學“學不會”,有的同學“學得會”,有的同學在完成學習任務后,無所事事。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沒有注重層次化教學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低,教師授課時的課堂利用率低。因此教師應該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對授課對象進行分層教學,通過對教學過程中教學數據的分析與挖掘,獲得不同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設置不同的完成程度,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平時成績一般由考勤和平時作業組成,期末考試后,由卷面成績和平時成績構成本學科的最終成績。在整個成績評定的過程中沒有體現學習過程的監控。然而,學習效果的監控應該是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其中,要注意過程性評價是多方面的,僅有考勤和作業的過程性評價是片面的。它還應該包括課前任務的參與度,課堂上教學環節的參與度和課下任務的完成情況等。只有總結性評價與全面的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才能真正客觀地去評價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
通過參加上海交通大學余建波老師的直播講座——“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建設”,認真聽取專家的建議和具有權威性的理論觀點,決定利用“職教云”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進行教學改革,線上教學時長占20%左右的時間。
3.2.1 課前
課前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進行IT 熱點話題的討論也就是引入軟件開發前沿知識,另一部分是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完成自主學習或合作式學習。發布任務后,第一時間用QQ 群、微信群及時通知學生完成相應任務。教師在上課前查看平臺討論情況及預習任務完成情況。根據數據統計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可以按照學生水平層次不同設定不同教學目標,或者按照個體差異進行分組以達到優勢互補。
3.2.2 課中
(1)上課點名,使用手機在“職教云”簽到,可以節省課上用于點名的時間。“職教云”自動進行統計分析,簽到結果一目了然。
(2)引入企業真實案例,比如學生經常聽音樂,可以引入音樂播放器的制作;學生經常點外賣,可以引入美團點餐案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案例要結合課前任務中教師統計分析獲得的學生認知水平設置不同層次任務,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3)分析討論案例中用到了哪些知識,通過分析引入新知識。通過案例展示總結出設計實現方案和步驟;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下發不同的任務單,完成任務后提交。在案例完成過程中,教師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教師總結在巡視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搶答或搖一搖的方式找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與教師打分,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對于實現復雜的任務時,需要小組合作完成,教師可以指定分組也可以隨機分組。小組成員可根據自身能力承擔相應任務。任務完成后,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代表進行展示。通過“職教云”投票學生評選出做得最好的一組給予加分,然后組間成員之間進行互評,最后教師再給予分數,多角度評分使用評分更具合理性。隨后,學生通過“職教云”指出各小組作品優缺點,小組推選代表談談如何進行改進。然后,教師對以上內容進行總結。
(4)發布自制測試題,針對學生學習,教師需要實時了解學生本節課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生答題后,教師可根據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與挖掘,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測試題進行查漏補缺。
(5)布置作業,在課上任務基礎上設置不同水平學生的拓展任務,用于提高學生自身的技能水平。或者將小組課上完成項目根據學生及教師提示的不足之處進行完善從而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
3.2.3 課后
為鞏固上課所授內容,學生課后將作業提交到“職教云”,教師給出成績與評語。學生根據教師點評,認真改正作業,鞏固所學知識。同時,使用“職教云”完成下節課的課前活動,周而復始,良性循環。
學期末,采用調查問卷方式對18 軟件技術5 個班167 名學生發布了調查問卷,回收問卷157 份。調查表明,67.5%的同學對IT 前沿信息感興趣;71.2%的同學對日常使用的應用程序感興趣;45.32%的學生喜歡觀看動畫、微課;64.75%的學生樂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最終本門課程的通過率達到94.5%。調查表明改革思路符合現在學生的學習要求與習慣,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