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芳,李克錫
(中共天水市委黨校,甘肅 天水741018)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因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藥品安全、動植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具有突發性、復雜性、破壞性的主要特點。2020 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大、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城鄉社區成為阻擊疫情、聯防聯控的前沿陣地,特別是社區網格化管理對于我國成功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總結疫情期間社區網格化管理的成功做法,深入研究社區網格化管理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對于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社區治理發端于18 世紀末德國的濟貧改革。19 世紀,英、美、法等國紛紛發起“睦鄰運動”以鼓勵社區內的自治與互助。20 世紀中葉,為盡快恢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衰頹的經濟社會局勢,聯合國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推廣“社區發展計劃”。隨著社會資本的流逝,西方國家的社區生活一度衰落,直到以合作治理為要義的新一輪社區復興運動在西方國家出現。20 世紀90 年代,中國開始籌備“社區建設”工作,并于2000 年底在全國推廣“社區建設”。長期以來,我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區治理道路,經過十余年的探索、磨合、調整、提升和演化,逐漸形成了社區網格化管理的新思路。網格化管理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在解決城市管理資源分割、信息不暢、協調不靈、效率低下問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逐漸成為地方政府創新社區治理的新模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網格化管理第一次被寫入黨的綱領性文件。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的一次大考。以天水市七里墩街道為例,疫情期間社區網格化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彰顯了這一中國特色社區治理模式的巨大優勢。
天水市秦州區七里墩街道轄區面積12 平方公里,有11 個社區居委會,居民25901 戶,90081人,是天水市秦州區最大的一個街道,也是商業與工業企事業及行政單位密集區域。七里墩街道依據戶籍人口、管轄面積、居民區樓群、轄區單位等將轄區11 個社區劃分為80 個網格,每個網格由一名網格管理員具體負責,服務范圍大約在400 人左右。
為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七里墩街道按照“分片包干、網格管理、群防群控”的原則,堅持“一網覆蓋、責任到人、任務明確、一包到底”的網格化管理工作思路,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一是織牢“網格+網絡”防控網,打好群眾基礎。大力推行“網格化管理、小單元作戰”工作模式,積極推進“聯防聯控、群防群控”,讓疫情防控“無死角”。在80 個網格配有80 名專職網格員負責溝通網格內信息和事項。在“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網格員通過電話、微信群逐一進行摸排,對工作單位、姓名、住址、是否到過疫區或與疫區人員接觸及身體狀況等進行記錄,一人一檔,確保不出現遺漏,切實做到社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情。二是織牢“宣傳+引導”普及網,提升防范意識。為引導廣大群眾配合參與,街道組織網格員、巡防隊員、社區志愿者隊伍,利用移動廣播宣傳錄音,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當前疫情防控的形勢,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了提升防控知識普及傳播速度,針對老年人群和大多數群眾居家的現狀,街道、社區出動疫情防控宣傳車,全天候在轄區內“走大街、串小巷、入樓院”,對“七不一必須”廣而告之(不能外出串門、聚集、聚餐、打牌、下棋、聊天、不準隨意出門;必要外出必須佩戴口罩),使科學防控疫情的聲音,傳播覆蓋至轄區每一名居民群眾,全面引導轄區居民群眾提升自我范防意識和謠言抵制意識。三是織牢“技防+人防”措施網,把好防控關口。街道、社區干部職工、巡防隊員、志愿者放棄休息,以網格化管理機制為抓手,通過電話詢問查、上門入戶查和信息平臺查等措施,對轄區所有住戶進行地毯式摸排,特別是對“疫區來秦返秦人員”和“節前離秦節后返秦人員”進行全面排查,做到了底子清、情況明。同時,各小區全面實施封閉管理,每個小區只保留一個出入口,充分調動和整合社區、物業和“雙報到”人員力量,加大出入小區人員檢查力度,保證出入人員一戶一證,憑證出入,做到“進來一個、登記一個、測溫一個,消毒一個”。通過“技防+人防”兩個手段的綜合使用,使社區各項防控措施得以落實。四是織牢“便民+服務”保障網,化解矛盾糾紛。各社區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體系,確保“街道不漏社區、社區不漏戶、戶不漏人”。各社區依托屬地網格化管理模塊,深入網格、深入群眾。針對網格內宅居家中群眾生活問題,群眾焦慮情緒,易引發矛盾糾紛的實際,由街道“五色志愿者愛心服務隊”,開展義務幫扶活動,對轄區內居家隔離人員統一采購生活用品,逐戶發放,減少了人與人之間交叉感染機會,同時也減少了矛盾糾紛發生。網格員對防疫中發現的矛盾糾紛,現場能解決的盡量現場解決,對較大矛盾糾紛全力集中化解,確保矛盾不上交,人員不上行,通過11 個社區80 名網格管理員的共同努力下,打贏了這場新冠疫情阻擊戰、防控戰。
社區網格面積雖小,卻是疫情防控期間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網格化管理也成為在社區疫情防控中真正落實精細化、動態化、信息化防控的關鍵治理機制。可以說,基層網格負責人和網格管理員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僅需要負責宣傳防控知識,做好政策措施解讀和輿論引導,及時化解矛盾糾紛,還需要做好轄區內疫情信息收集和報告、人員隔離、秩序維護及重點場所消毒等工作。同時,他們還要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保障和交通服務,為社區民眾提供生活用品采買等服務,可以說,網格化管理對于疫情的有效防范和疫情擴散的遏制發揮了基礎性、關鍵性的作用。同時,秦州區七里墩街道社區網格化管理在疫情防控中還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和短板。
在社區網格配備網格管理員,對網格中的人、事、物等進行精細化管理,對于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現實中仍然存在網格劃分數量不足、網格與網格之間有縫隙、不能做到工作全覆蓋的問題。網格管理員是在一個社區網格化管理中承擔具體任務的工作人員,每一個網格內應該至少配備2 名網格管理員。但是由于地方財政能力不足,七里墩街道網格管理員配備不全,很多網格管理員身兼數職。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專職網格管理員缺乏的問題更加突出,一名網格管理員管控數個網格的情況普遍存在,由于人員短缺,加之防疫任務十分繁雜且瑣碎,網格管理員之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分工不夠明確,人人基本上都是超負荷運轉,影響了防控任務的落實和完成。
網格作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火線,在社區防控工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網格的劃分使得社區的防控工作更加精細化,人員責任更加具體。在抗疫過程中,社區積極動員了多元社會力量(如物業工作人員、黨政機關和事業位的黨員干部) 支援社區防控工作,在落實這些支援人員具體工作崗位與職責時,需要他們與網格管理員進行工作對接。社區賦予了網格管理員很多職責,但是面對眾多支援人員,網格管理員在沒有全面掌握他們的信息的情況下,很難將他們安排至合理崗位,更沒有辦法對他們的工作進行有效監督,這造成了在疫情防控中工作分配、工作落實、工作監督等環節工作銜接不足,社會參與力量空轉等問題。
網格化管理是以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為依托的管理機制,由網格管理員將各類信息通過移動終端及時反饋到信息平臺,由信息調度中心將相關案件分派給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基層防控中,運用信息化技術對疫情的動態信息進行監測無疑十分重要。但是,在具體實踐中,由于時間緊迫,防控任務與已有的立案標準不匹配,短時間內無法制定新的立案標準,網格管理員更多是在做實地入戶走訪工作,再通過手動填表,或是制作簡單的辦公表格進行信息統計,并沒有將疫情信息錄入到網格化信息系統中去,這對于疫情信息的動態監測、部門信息的共享等造成了諸多不便。
社區包含著眾多的社會資源,如何有效調動社區資源參與疫情防控是社區防控的首要環節。換句話說,社區防控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激活基層社會力量,調動他們與社區工作人員共同協作抗擊疫情。對于廣大居家隔離的公眾而言,守望也是相助,不添亂也是幫忙。不信謠、不傳謠,做好自我防護,有發病跡象及時就醫,這些都是社會參與的重要形式。但是,由于社區人員配置不足、基層動員不夠,防疫任務繁雜、工作壓力巨大等現實問題,亟須提升群眾動員能力,激活基層社會力量共同協助推進抗疫工作。
電子化政務信息平臺可以及時對疫情信息進行收集、整理、挖掘、分類、核實、發布,既讓廣大群眾及時了解疫情發展態勢、科學防治措施和居家隔離指南等,也可以對政府疫情防控決策起到積極作用。在西部地區基層社區,由于新冠疫情來勢迅猛,財政經費嚴重不足,電子化政務建設滯后,現代化裝備不足,加上社區工作人員利用新技術能力不足,影響了社區網格化大數據信息平臺作用的有效發揮,暴露出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建設的短板。
在城鄉居(村) 委會全面實行網格化疫情防控,建立基層疫情防控工作組織體系,聯系到人、聯系到戶,確保各項防控措施全面落實、不留死角,特別是加強公共衛生防疫能力建設,充分運用現有的網格內的基礎信息(例如房屋位置、人員信息等),在這些基礎信息上增添疫情信息(例如人口流動的時間節點,重點對象和群體的身體狀況、聯系方式等),實現與街道(鄉鎮)、社區(村) 和各網格之間信息共享,為政府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進行公共衛生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原有網格的基礎上,根據疫情防控任務的實際需要,進一步細化和縮小社區網格,從社區(村)縮小至一個小區、一條街道甚至一個樓棟。針對覆蓋面不全、劃分不合理等問題,快速劃分出新的網格,力爭實現疫情防控工作中網格劃分不遺漏、不留死角。在網格細化的情況下,應當進一步落實網格管理員的具體工作內容。首先,網格管理員應當根據工作需求承擔不同的工作任務,譬如宣傳工作、信息摸排工作、封閉小區工作、封鎖道路工作等等。其次,網格管理員應當在掌握轄區居民的情況后,緊密聯系重點人員做好每天電話或視頻回訪、督促測量體溫、解決生活所需物資、提供心理撫慰等工作。還可針對不同觀測人群建立合賬,對從疫情嚴重地區返程人員,詳細記錄其外出地址及工作單位,做到精準對接服務。
在微網格的工作范圍內,網格管理員和其他一線防控工作人員能夠更好地掌握管轄范圍內幾乎每個人的信息和動態,做到對人員和信息了然于胸,真正實現精細到個人的社區管理。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走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依靠社區民警、樓棟長、志愿者、物業工作者、小組長等力量,嚴格執行街道、小區、樓棟管理,收縮合攏每個人需要負責的范圍,提高疫情防控中的人口管控效率,將防控措施落實到戶、落實到人,做到“防輸入、防蔓延、防輸出”,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有效遏制疫情反彈蔓延。
在社區居民身體被隔離的情境下,網絡社會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人們通過網絡進行社交、娛樂、學習等活動。社區在防疫管控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網絡手段,在互聯網上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信息媒介和途徑,將疫情防控知識、抗疫通知公告、疫情防控信息動態等進行準確傳遞。同時,還可以通過創建社區或小區微信群、QQ 群等平臺,增強社區內人際交往,引導社區居民做好疫情防范、工作溝通和生活秩序維系,進一步創新社區組織方式和活動方式,通過開展線上家庭活動、趣味運動競賽等,為社區生活增添樂趣,增強社區活力和凝聚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行責,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水平。各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分工,積極主動履職,抓好任務落實,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城鄉社區既是疫情知識宣傳的重要陣地,也是疫情防控法制宣傳的重要前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大部分居民能夠積極配合防控工作,但仍然有部分個體隱瞞謊報行程和病情,有些居民拒不配合基層防控工作,個別商家存在哄抬物價、造假售假等行為,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的法制宣傳非常必要。一方面社區防控人員既要注重對居民進行醫學防護知識等方面的宣傳教育,引導社區居民遵守相關規定,積極配合防控工作;另一方面應當做好相關法律規定和制度要求的普及與宣傳,明確告知如果違反管控措施,妨礙疫情防控工作,將依法采取強制措施,更好地維護基層社會秩序。此外,應當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做到社區隔離有力度,居民服務有溫度,有效保障社區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及時疏導和安撫社區居民的情感和情緒。
不斷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必須先打造一支強有力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工作,找準工作定位,明確崗位職責,加強城市社區疫情防控精細化管理,細化織密城市社區網格化水平,建立網格指導員、總網格長、網格指導員、網格員工作職責體系指導員,用優質的服務拉近群眾與社區的距離,調動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健全社區公共衛生防疫服務的保障機制。
一是加大經費投入,搭建縣區政府數字化公共衛生防控平臺,與街道、社區和網格的信息連接;加強大數據、智能化系統建設,實現對社區網格內居民的公共衛生與防疫精準化管理與服務,提高疫情防控能力。二是借鑒浙江等地先進經驗,在社區網格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互聯網+社區”建設,使社區治理變得更加智能化。發揮社區網格化管理在城市疫情防控戰中樓宇“守門員”、街區“守望眼”、城市“技術網”的功能,維護社會生活運行規則和社會秩序,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學習、旅行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