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詩寧
(廈門醫學院 福建·廈門 36102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身心健康的事件。[1]我們應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思考醫學高校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舉措,培養醫學生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勇于擔當、勇于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良好的品德和修養,傳承“醫者仁心”“大醫精誠”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由于醫護工作有其特殊性,其工作的對象是人。對于培養醫護工作人員的醫學高校,肩負著更重的責任。要扣好醫學生“人生第一粒扣子”,就要樹立其正確的三觀,樹立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的高尚道德情操。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學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加大,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線上教學全過程的把關和監管受到限制。在進行網上授課的過程中,學校對教師線上教學的內容、形式、審核以及教師教學行為等方面的把關和全過程監督較困難,對思想導向較難把握,難以完全避免教學“翻車”、內容違規等現象。教師居家備課、上課情況較多,集中備課受條件限制;與學生互動由線下轉為線上,不易捕捉學生深層思想動態。
(2)實習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短板。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由于專業特殊性,實習學生多數處于醫院、衛生院等一線崗位,與病患直接接觸較多,由于實習學生閱歷較少、思想較純粹,三觀還未定型,容易受到社會上一些突發事件的沖擊,加之實習地點較分散,遠離學校家庭等因素,實習學生思想管理難度大,學校對其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及時、不到位的潛在風險。
(3)“宅課堂”中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新挑戰。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宅課堂”成為常態,線上教學信息傳輸頻繁。在這個特殊時期,制造網絡輿論熱點、欺詐活動、網絡攻擊甚至發布違法言論等行為頻出,容易導致“信息疫情”的蔓延,誘發一系列“次生災害”;[3]學生獲取各類咨詢的手段更加多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確定性增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4]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各方力量,構建學校、家庭、學生“三位一體”全員參與的育人體系尤為重要。
(1)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做好“勤消毒”工作,提高學生思想“免疫力”。身體的免疫力缺失,人的生命將難以持續,同樣的,思想的“免疫力”如果缺失,人的靈魂便會被吞噬。醫學高校要發揮主導作用,堅持每日與學生、家長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學生的不良情緒進行“日常消毒”;對接受隔離或受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的學生,加強人文關懷,做好心理疏導,確保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加強對班級微信群、QQ群等的備案管理,嚴格核實群內成員身份,落實群主管理責任。
(2)發揮家庭紐帶作用,做好“勤通風”工作,為學生思想“測體溫”。學生居家學習期間,學習環境和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家庭與學校的角色暫時性地互換。因此,家庭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了更為直接的作用。家長要積極配合,與學校相關人員勤溝通,為家校聯系“通通風”,確保學生每日身心健康監控到位,對學生思想“溫度”進行常測常新。
(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做好“勤洗手”工作,避免成為錯誤思想“密接者”。信息時代下人人都是自媒體。然而,網絡空間并不清朗,網絡思想斗爭依然尖銳復雜,暗流涌動的思想病毒不乏其間。要通過網絡安全課程、電子書信等方式,加強學生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增強防范意識,重點提升防網絡詐騙能力和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引導學生防止網絡沉迷和不良信息等,不受思想病毒的侵襲。
(1)充分發揮課堂育人作用。充分利用線上集體備課和教研活動等,探索立體化、交叉式教學,同時,充分發揮醫學高校的特點,凝練醫學教育中思政教育因素,用好醫學高校歷史文化積淀和特有的文化資源,推動“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建設。一是講好思政課。引導教育學生深刻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深刻感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之治”顯著優勢。善于用講故事的形式來講課,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特別是身邊專家老師、校友、學生志愿者等的先進事跡作為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案例,提升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親和力。二是講好專業課。善于把專業課與醫學倫理學、傳統醫學思想、現代醫學結合在一起,利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鮮活素材,融入道德模范、時代楷模、身邊好人學習教育。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樹牢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教育引導學生胸懷“大慈惻隱之心”,以“普救含靈之苦”為己任,[5]厚植人文情懷。
(2)充分發揮實踐育人作用。畢業實習是醫學高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既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是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精神,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的重要契機。一要明確學校職責。對醫學生畢業實習工作實行校-系-指導教師分級管理。既要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期實習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又要加強畢業實習基地師資培訓工作,建設高素質的畢業實習指導教師隊伍,要及時對優秀實習帶教教師、教學管理工作者及優秀實習生予以表彰。指導教師應具有較強的教學意識和責任感,在做好實習學生的業務指導的同時,抓牢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職業素養的培養;要關心學生的思想進步,定期采集各實踐教學基地的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并及時給予反饋。二要明確實習教學基地職責。實習教學基地要加強對畢業實習教學工作的管理,抓細抓實。結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期醫院醫務人員堅守一線、不怕犧牲、救死扶傷、無私奉獻的英雄故事,經常性開展職業道德、個人品德、社會公德教育;定期召開實習學生座談會,培育和選樹學習勵志、實踐奉獻等方面的典型,發揮朋輩引領作用。對實習學生要嚴格要求其遵守考勤制度和請假銷假規定;對思想狀況出現不良傾向的學生,要密切關注,并及時向學校報告相關情況。
(3)充分發揮網絡育人作用。要看到,我們既處于一個微時代,也處于一個大時代。要積極統籌多方力量,依托微博微信、社交媒體、視頻網站、手機客戶端等傳播平臺,利用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進行深入推廣,全景展示。積極運用并充分發揮學校微信公眾號等校園網絡新媒體傳播矩陣作用,加大宣傳力度,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一是加強網絡宣傳教育。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學生愛聽愛看的方式方法,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宣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感人事跡,大力弘揚新時達愛國主義精神;不斷探索網絡宣傳新形式,依托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傳播平臺,充分發揮校園網絡新媒體傳播矩陣作用,結合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等線上活動,倡導學生參與發聲,增強網絡宣傳的引導性和有效性。二是多形式開展“云”活動。采用“云講座”形式,組織學生學習優秀醫護人員等英雄事跡報告會,組織“云征文”活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題舉辦網文、書法作品比賽,開辟“云攝影”專欄,鼓勵學生拍攝上傳反映愛國、愛崗中富有感染力的圖片、短視頻、微電影,舉辦“云繪畫”比賽,引導學生創作救死扶傷、感動瞬間的畫作、動漫等,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用學生的視角、語言、感悟和方式進行網絡創作,讓正能量充盈網絡育人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6]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學高校要善于捕捉有利的育人時機,進一步加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提升醫學生高尚的醫德和品德修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