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近日印發了《河南省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三年提升計劃(2020-2022 年)》(以下簡稱《提升計劃》)。
《提升計劃》共分為四部分,包括總體要求、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和組織實施。
總體要求明確了河南省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三年提升的指導思想及總體目標,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經過三年努力,基本形成組織領導有力、指揮應對科學、救援能力較強、物資保障充分、災害救助及時、聯防聯控有序、上下銜接順暢的應急管理格局。
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包括完善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應急管理制度體系、應急管理防控體系、應急管理責任體系、應急管理保障體系5個方面,基本涵蓋了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具有河南特色,為做好全省應急管理各項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包括提升監測預警能力、決策指揮能力、救援實戰能力、社會動員能力、應急保障能力、應急協同能力、監管執法能力、輿情引導能力8個方面,提出了具體任務和工作措施,全面提升全省應急管理能力。
《提升計劃》還從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等方面,對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相關部門提出了具體要求。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應急管理廳與自治區氣象局簽訂《關于建立應急管理與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聯動工作機制框架協議》。
雙方將在數據共享、信息服務、應急響應、基層共建、科普宣傳、充分發揮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作用等方面深化合作。
一是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數據共享力度,建立數據共享專線,制定詳細的數據共享清單、交換渠道、途徑方式、評價機制。二是自治區氣象局通過專線等方式,向自治區應急管理廳通報氣象監測預報預警信息;自治區應急管理廳及時向自治區氣象局通報災害和應急工作信息,反饋重特大事故災害氣象服務工作需求;加強信息服務系統建設;聯合發布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提示信息等。三是根據相關預案要求,及時啟動氣象保障應急響應以及預警響應,落實相關聯動措施。四是推動市、縣級應急管理部門與氣象部門加強合作,聯合開展基層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建設,建立基層聯合檢查機制,聯合開展對基層防災減災隊伍的培訓和考核管理。五是建立科普作品聯合創作與推廣機制。六是加快推進廣西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和應用。
近日,浙江省安委辦、省減災辦在杭州舉行浙江省直升機常態化備勤項目簽約暨運行啟動儀式。浙江省應急管理廳與上海金匯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浙江省應急救援直升機常態化備勤項目合同,自7月起啟動直升機常態化備勤工作。
浙江是全國應急救援航空體系建設的試點省之一。為充分發揮應急救援航空體系作用,浙江省謀劃以常態化備勤為抓手,統籌各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建立一個完善的航空應急救援網絡體系、一支過硬的航空應急救援隊伍、一套科學的應急響應工作機制、一套系統的標準規范體系,高水平推進應急救援航空體系試點省建設;要求相關地市加大配套力度,加強備勤點建設、機隊機組備勤保障,推動專業空勤隊伍的聯勤聯訓,盡快建設好本地救援網絡,充分發揮直升機常態備勤的使用效益。
據介紹,航空救援隊以“全災種、全天候、全覆蓋、綜合性、高水平”的應急救援為要求,全面加強空中指揮巡查、搶險救災、消防滅火、傷員轉運、裝備運輸、物資輸送等任務需求和保障樣式研究;依托直升機常態化備勤點,打造“1+X”航空救援模式,打造若干支快速響應、快速投放、高效救援的拳頭力量,滿足多種救援需求,建立高效、多能、順暢的空地協同指揮機制,提升從事故接報、任務下發、啟動響應、航空調度到救援指揮全流程的協同能力,做到零延遲、零失誤、零故障,在救援能力、空地協同指揮上打造浙江樣板。
據了解,為實現直升機常態化備勤工作,日前浙江省應急管理廳公布的《浙江省應急救援航空體系建設方案》提出:近期響應目標為全省范圍內45分鐘,單點覆蓋半徑100 千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期響應目標為全省范圍內30 分鐘(15 分鐘準備,15分鐘飛行),單點覆蓋半徑50千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遠期響應目標為全省范圍內15 分鐘響應,單點覆蓋半徑30千米,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近日,四川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推進部署會暨省安委會全體成員(擴大)會議召開,省長尹力在省政府主會場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嚴防死守扎實做好主汛期安全生產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
會議指出,四川省高危行業點多面廣,當前全省已進入主汛期和生產經營旺季,各類安全事故風險隱患交織,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復雜。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和松勁情緒,全力以赴抓好主汛期安全生產各項工作。要著力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著力防范應對災害引發安全生產事故,著力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著力提高應急聯動處置能力,著力加強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統籌抓好防災、避災、救災、治災各項工作,確保全省安全度汛。
會議強調,全省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全面壓實黨政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不斷健全知責履職、按單辦事、依單追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閉環管理體系,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安全生產的部署要求落地見效。
為切實用事故教訓推動安全工作,安徽煤監局緊盯事故調查處理“后半篇”文章,推動煤礦企業種好“責任田”。
一是念好警示約談“安全經”。聯合地方監管部門對事故礦井領導班子開展警示約談,推動基層管理者在責任落實、制度機制、防范措施等方面深入反思,提高思想認識,落實主體責任,把牢安全關。以事故教訓為切入點,推動煤礦上級公司健全完善制度體系,堵塞安全管理漏洞,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從根上消除隱患。
二是彈好警示教育“多重奏”。聯合安徽省能源局組織召開全省煤礦警示教育大會,力求“查處一案、警示全省、規范一方”的效果。在事故礦井召開現場警示教育會,組織全省煤礦企業有關負責人入井察看事故現場,實現“一礦出事故、礦礦受教育”。在事故礦井舉辦事故警示教育培訓、與基層班隊長和一線職工代表開展“面對面”座談,豐富煤礦事故警示教育案例庫,加強體驗式警示教育,持續提升警示教育效果。
三是扎緊事故處理“緊箍咒”。扎實開展“四不放過”專項監察,對事故處理決定執行情況跟蹤督導,確保處分決定在“最后一公里”不打折、不掉擋、不脫節;對事故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回頭看”,督促煤礦企業事故教訓吸取到位、防范措施落實到位。
四是唱好監察服務“紅黑臉”。對于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安全生產周期較長的礦井,總結推廣經驗做法。對“不放心”的礦井,督促上級企業派駐工作組“開小灶”;對事故礦井進行全省通報,實施聯合懲戒,納入“黑名單”管理。同時注重采取座談交流、談心談話等方式,對部分受事故處分人員進行思想教育,引導他們深刻認識錯誤,放下思想包袱,化悔恨為工作動力,在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