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彰武縣豐田鄉農科農機站 趙國權
隨著我國傳統農業逐步往現代化方向轉化,玉米秸稈這一原本用途不廣的資源現也被廣泛運用到了諸多產業之中,如肥料、飼料、燃料及副業生產等。傳統處理方式為露天焚燒,無法避免環境污染,所以需要加大對玉米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以此改善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促使我國農業逐步往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方向發展。
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技術,即一種利用聯合收割機在收獲玉米的同時直接將秸稈粉碎并還田的機械化技術。該技術具有一定的使用要求,包括玉米秸稈粉碎還田的高度、長度分別不得高于8cm與10cm,且需將拋撒不均勻率控制在20%以內;其次,需對作業的速度及工作的間隙進行合理控制,以防發生漏切現象;再次,在更換刀片時,需注意保持刀軸平衡。最后,需增施一定量的氮肥在還田的秸稈上,加快秸稈腐爛的速度。
有關玉米秸稈的飼料利用,其中一項機械化技術便是青貯,該技術一方面可以將蠟熟期的玉米借由青貯收獲機械化的方式完成對秸稈的切碎與收集,而后便可直接裝入塑料袋或窖中進行密封貯存。其次是利用莖穗兼收型玉米聯合收獲機完成對粉碎后秸稈的回收;該過程的技術要求則包含以下幾方面:一是在收獲玉米秸稈時,需保證其含水率在65%~75%之間,過高或過低均需采取相應的方式加以調控;二是在開展青貯收獲作業時,需確保地面留茬小于15厘米,而秸稈切碎的長度亦不得高于3厘米;三是在黃貯階段,需在玉米籽成熟前進行,且含水量亦需在65%左右,如若不足則需補加適量水。最后則需將黃貯飼料秸稈切碎,以確保其長度不高于5厘米。
回收打捆是處理玉米秸稈過程中一項常用的機械化技術,而該技術的具體工作流程則為:撿拾秸稈→輸送秸稈→壓縮秸稈→自動打捆→成型出倉。目前,常用的打捆機主要有圓捆打捆機和方捆打捆機兩種。但是,無論何種打捆機類型,其均可撿拾打捆好整秸稈及粉碎后拋撒于地表的秸稈。至于撿拾打捆的具體要求則主要包含如下幾方面:一是撿拾打捆作業的具體開展過程需務必根據地塊坡度來合理調試距離以確保秸稈含土率及含雜率符合飼草及發電原料的要求;二是需確保傳動軸與地表角度在30°以內,以免對撿拾打捆機的正常工作產生干擾;三是打捆作業不可在雨雪火、空氣濕度較大的情況下進行,否則將容易導致物料堵塞的現象發生;四是打捆作業開展過程需務必保證秸稈含水率在20%以下,否則將容易導致秸稈霉爛的現象發生。
機械深松除了需在不影響土層原本的結構下進行外,尚需明確當前的土層結構是否需要進行深松作業。通常,需要進行深松的土壤結構需其土壤容重大于1.4g/cm3,且為黏性土壤。而若耕作層為20cm以下地塊為沙層則不宜深松。除此之外則是深松作業的進行需保持與玉米種植相同的行距,而其深度則不得低于25cm。
秸稈在粉碎還田前需首先對土壤肥力加以測試,如若土壤本身肥力不足,則需在增施氮素肥料后進行還田的相應工序。而在還田的具體過程,需首先確保土地的平整,若不符合此要求,則需進行耙壓或鎮壓,以此防止土壤失墑的情況發生。而需要進行深松的土壤結構需其土壤容重大于1.4g/cm3,耙壓或鎮壓的深度則不得深于25cm,且需保持耕幅與深翻的深淺一致。
在滿足相應條件后方可進行免耕播種。至于免耕播種所需的具體條件,一是需土地本身具有良好的防堵與破茬入土性能;二是需在此前進行覆土鎮壓。而就兩方面事項而言,一需確保與玉米種植保持相同的行距,而其深度則不得低于25cm。二者則是要確保深松的土壤結構需其土壤容重大于1.4g/cm3,耙壓或鎮壓的深度則不得深于25cm,且需保持耕幅與深翻的深淺一致。
總之,就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技術而言,無論就地或還田,其均需基于農業機械的協調與配合,故有關玉米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研究也更應引起我國農機部門的高度重視,繼而加大對玉米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的研究力度,如此方能在提升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同時切實維護我國農業產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