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涵
(山東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71000)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下旬發生后,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從2020年1月25日(農歷正月初一) 到3月18日,54天召開7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審時度勢、綜合研判、科學防治、精準施策,集全國之力,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全國人民和各行各業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團結一致、共同抗疫。目前,全國疫情形勢向好發展,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贊譽,也為世界各國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中國模版”與“中國經驗”。這場疫情大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住了檢驗,充分展現了多種顯著優越性。
2020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實踐證明,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各項工作部署是及時的,采取的舉措是有力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1]。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的堅強統一領導。自2019年12月下旬疫情發生,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進行統一決策部署。在《關于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中,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2]的總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政治總動員,為贏得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大的政治保證。2020年1月25日(農歷正月初一),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領導下開展工作,并向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派出指導組,推動有關地方全面加強防控一線工作;2020年2月23日,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電視電話會議對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再部署;2020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飛赴湖北武漢,在醫療救治一線,在人民群眾中發出“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3]的總攻令。面對疫情大考,十四億人口的大國,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有序推進,社會秩序和而不亂,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統一領導下才能做到。黨的堅強統一領導是我們戰勝風險挑戰、不斷奪取勝利的關鍵所在,只有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就能凝聚起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磅礴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4]。面對傳染源頭不明、傳染速度高于“非典”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23日,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決定建造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火神山醫院。兩天后,決定再建雷神山醫院。按照常規,3萬多平方米的項目,至少要建兩年,搭建臨時建筑都得1個月,但“兩山”醫院的工程奇跡卻在中國創造。1500余名管理人員、12000余名工人參與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2500余名管理人員、22000余名工人投身武漢雷神山建設。白天,機器轟鳴、人聲鼎沸;入夜,燈光如晝、焊花四閃。4萬多名“兩山”醫院的建設者們,以“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兩班倒”24小時晝夜不停施工,爭分奪秒搶抓工程進度,更有數千萬網民在瞬息萬變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施工的網絡直播中擔當“云監工”,為建設者們加油鼓勁。2020年2月2日,總建筑面積3.39萬平方米,編設床位1000張,各種醫療設備極為完善的火神山醫院交付使用,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僅用10天;2020年2月6日,總建筑面積7.99萬平方米,可提供1600張救治病患的床位,可供2700名專家、醫護人員和部隊官兵工作、生活使用的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僅用12天。世界為“兩山”醫院的“中國速度”所驚嘆。2020年2月4日,武漢市全面著手將會展中心、體育場館等改造為“方艙醫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輕癥患者,起到控制傳染源和救治輕癥患者的作用。僅僅一天多時間,2020年2月5日晚上十點,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江漢“方艙醫院”啟用。截至2020年2月22日,武漢已建成16家方艙醫院,14家方艙醫院開放運行,到2020年3月10日方艙醫院全部休艙運行37天,開放床位13000多張,收治輕癥患者12000多名,治愈患者7000多名,來自全國的94支醫療隊,8000多名醫護人員援助方艙,有效解決短時間內數量暴增的患者救治問題。“兩山”醫院和方艙醫院的迅速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我們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所賦予的,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為人民群眾辦大事、辦好事、辦急事。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之一。面對席卷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堅持全國一盤棋進行疫情防控。中央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局,各地區各部門各司其職,協調聯動。全國各地調派醫務人員迅速集結,馳援武漢;建設者日夜奮戰,建成“兩山”醫院、方艙醫院;軍隊運送物資,抽調醫護人員支援;企業加班加點,生產疫情防控物資。湖北和武漢是此次疫情的重災區,也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更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勝之地。疫情初期,由于大量增長的感染患者,醫護人員告急,為保證醫護工作者數量充足,在國家衛健委的統一調配下,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進駐湖北省和武漢市,2020年1月24日(農歷大年三十),上海醫療救援隊、廣東省醫療救援隊等第一時間趕赴武漢;2020年1月25日(農歷正月初一),四川省醫療救援隊、江蘇省醫療救援隊、浙江省醫療救援隊、山東省醫療救援隊、湖南省醫療救援隊開赴武漢市。同時,黨中央充分考慮疫情現狀、人力資源儲備及受援地市醫療資源缺口等情況,統籌安排全國19個省份在做好本地防控的同時,加大對湖北省武漢市以外的16個市州及縣級市的對口支援,全力支持湖北省的病患救治工作。2020年2月10日晚,廣東省對口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首批108名隊員啟程,星夜奔赴;2020年2月11日重慶市赴孝感對口支援隊158名隊員集結,火速馳援;2020年2月11日下午,山東省第九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從濟南出發,其中107名醫護人員援助黃岡。在全國的統一調配下,短時間內形成了全國支援湖北的局面,330多支醫療隊、41600多名醫護人員緊急馳援。全國各地人力、物力資源在中央統一調配下奔赴武漢,支持抗疫主戰場。疫情防控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項工作都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支持。黨中央統籌安排科研項目攻關,蔬菜、肉蛋奶、糧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等各項工作,工作內容環環相扣、緊密相連。面臨重大突發事件,對口援助和資源統一調配等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資源調配機制,彰顯了社會主義全國一盤棋的資源調配優勢。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戰場上,黨員先鋒、人民軍隊挺身而出,勇挑重擔。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共產黨員和人民軍隊深入防控疫情最前線,挺身而出、英勇斗爭,用血肉之軀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廣大共產黨員和人民子弟兵夜以繼日,奔波忙碌在抗疫一線,譜寫了一篇篇舍小家為大家的動人篇章。一頁頁摁滿紅手印的請戰書,一聲聲鏗鏘有力的誓言,一張張黨旗下的合影,共產黨員戰斗在抗疫最前線。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沖鋒在前、不怕犧牲的白衣天使;讓我們看到了主動請纓的各地醫療隊;讓我們看到了疫情一線監測、預警、聯防聯控的基層工作人員;讓我們看到了身后科研攻關、物資保障、捐款捐物的廣大黨員。這次疫情,年逾八旬的鐘南山院士日夜操勞,李蘭娟院士巾幗不讓須眉;湖北省58萬余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村),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青年學生黨員奔赴各自所在社區,積極參與基層防控志愿活動。截至2020年3月26日,全國已有7901萬多名黨員自愿捐款82.6億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習近平總書記對軍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強調:“牢記宗旨、勇挑重擔,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貢獻”[5]。人民軍隊在中央軍委的指揮下,2020年1月24日(農歷大年三十),450名醫護人員向武漢集結,2020年2月3日,軍隊抽調1400名醫務人員承擔武漢火神山醫院醫療救治任務,2020年2月17日,軍隊又派遣由一批1200名醫護人員抵達武漢;駐鄂部隊成立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從2020年2月2日起開始擔負武漢市生活物資的網點運輸保障任務,平均每天出動200多人次、車輛百余臺,運送果蔬、大米、雜糧等生活物資240多噸;武警部隊平均每天動用1000多名兵力、100余臺車輛,協助地方疫情防控部門擔負醫療物資調運卸載、防疫消毒和警戒值守等任務。廣大共產黨和人民子弟兵向來有著敢于壓倒一切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越是艱險越向前,在疫情防控斗爭中經受嚴峻考驗,接受黨性洗禮,鍛造疫情大考中的中堅力量,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共同帶領人民群眾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和公立醫院為主體、非公醫院為補充的醫療體系,為這次疫情防控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和醫療基礎,彰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強大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保證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證,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6]。國有企業是我國公有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的堅實力量和支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國有企業在黨中央統一領導、國務院決策安排部署下,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切實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發揮主力軍、國家隊作用,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公有制經濟是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在“兩山”醫院的建設中,中建集團承擔了施工任務;國機集團幫助修訂完善圖紙,并提供技術支持;國家電網全力保障24小時不間斷供電;國有石油、化工企業免費提供柴油和潤滑油;通信企業快速搭建5G基站等等,為“中國速度”“中國奇跡”保駕護航。面對疫情中心武漢市和湖北省防護服、口罩等醫療防控物資緊缺的問題,國藥集團為武漢提供防護服5萬件、N95口罩36萬件以及醫用物資290萬盒、試劑盒5萬人份,并將持續供應;國機集團中從事無紡布生產的企業,以最快速度轉產醫用口罩;還有一些國有企業雖然自身的業務不涉及醫療物資生產,但都積極為疫情防控出資出力。國有企業能夠在疫情防控中做到國家和人民有需要就生產,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成本困難,都會保持物價穩定。公立醫院在國家號召下,派出一批又一批的醫療隊奔赴武漢,全國各地派出335支醫療隊,420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省和武漢市,涵蓋了重癥、呼吸以及醫院感染管理等多個專業,廣大白衣戰士不顧個人安危,夜以繼日、連續作戰,始終奮戰在阻擊疫情的第一線,用生命筑起了鋼鐵防線,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獨特優越性。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始終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著想。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及時收治所有確診病人”。2020年2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 做好防治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做到“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7]。“應收盡收、應治盡治”不只是對武漢一市,湖北一省,是對于整個國家的戰疫總動員;不只是基于防控疫情傳播,更是一種對生命權利的宣誓,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同等重要,都有被救治的權利。全方位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人民立場的具體體現,是黨的初心使命的具體要求,體現了堅持人民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面對疫情,既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還要密切關注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需求,尤其是做好居家生活必需品的保障供應。在封省封城、居家隔離的日子里,國家全力保障城市用水、電力、燃氣的正常運行,日常生活用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不僅保障了生命健康權,也保障了人民群眾生活的權力。在我們國家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不用花一分錢。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表示:“全國確診患者結算人數為44189人,涉及總費用75248萬元,人均費用1.7萬元,其中醫保支付比例約為65%(剩余部分由財政進行補助)”。這就是社會主義的人民立場。
面對傳播力非常強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值春運開始,病毒疫苗尚未研發成功,為了全國疫情防控大局,截斷病毒傳播渠道,打贏這場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央果斷決定封城。1月23日武漢市實施封城,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等離漢通道暫時關閉,5天后,除神農架林區外,湖北省內13地市全部封城。武漢這座“九省通衢”的一千多萬人口的城市“封”了起來,這在人類城市發展史上是沒有的。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武漢時指出:“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防控斗爭,作出了重大貢獻”[8]。武漢市、湖北省本著集體主義原則,為了全國人民安危,按下了“暫停鍵”,采取原地隔離的方式,進行分層收治管理,為全國抗疫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湖北的事就是全國人民的事,全國物資源源不斷匯集到湖北,全國醫療精英爭先恐后地齊聚湖北,封城下的醫療救治和日常生活得到了全面保障。全國其他城市和地區,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從省、市、縣、村到每個街道,實行居家隔離,減少外出,嚴防死守,全力阻止疫情擴散。這就是我國集體主義的優勢,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在價值信仰上超越其它社會的重要標志。各地區、各部門、每一位人民群眾,堅持從整體利益出發,強化大局觀念和全局意識,各司其職、積極作為,既分工又合作,實現了統籌兼顧、協調聯動,構筑起了防控疫情的堅固長城。歷史也一再證明,在集體主義匯聚起來的磅礴偉力之下,沒有什么困難能夠壓垮偉大的中國人民,而中國人民也必將戰勝疫情。
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中,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眾志成城,攜手抗疫,所展現出的新時代中國精神,是我們取得疫情防控斗爭偉大勝利的強勁動力。疫情防控的戰斗號角吹響后,在黨中央的統一指揮、統一部署、統一調度下,人民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中華兒女沒有旁觀者,沒有局外人,愛國之情已經將人民與祖國緊緊的粘在了一起。一支支來自各地的醫療隊馳援湖北;一批批來自世界各地的疫情防控物資運抵中國;一件件發自各地的日常生活用品運抵防控一線;一句句“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動人口號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這是一場為了人民的戰爭,也是一場依靠人民的戰爭。廣大醫務工作者沖鋒在前,戰斗到疫情防控第一線;人民子弟兵積極支援地方防控,生動闡釋軍民魚水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加班加點、爭分奪秒,為疫情防控構筑堅實的物質基礎;科研工作者徹夜不眠、奮力攻關,提供強大科技支撐;供應保障部門24小時待命,讓人民群眾生活無所擔憂;基層干部群眾共同努力,構建基層防控嚴密防線;人民群眾聽從指揮“宅”在家中;社會各界無償捐錢捐物支援疫情防控等等。面對嚴峻的疫情,醫護人員與病毒生死搏斗,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權;人民軍隊接管火神山醫院,時刻站在抗疫第一線;廣大基層干部、志愿者堅守一線,鑄就抗擊病毒的“防火墻”。2020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出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9]。
當今世界,各國人民命運相連、休戚與共,人類社會已經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截至2020年5月10日,全球確診病例突破400萬例,疫情波及214多個國家和地區,嚴重影響了世界各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給世界公共衛生安全帶來了嚴峻挑戰。面對疫情,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2020年3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呼吁:“當前,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斗爭”[10]。在這次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面前,中國立足人類共同發展,心懷大愛,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作為發展的重要目標。在中國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40多個國際與地區組織負責人致電致函慰問支持中國;很多國家政府、國際組織和企業向中國捐贈疫情防控物資;許多國家人民也紛紛自發組織,為中國傳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聲音。目前,中國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堅定支持其他國家抗擊疫情,以多種方式開展合作、提供幫助。中國第一時間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與全球180多個國家、10多個地區和國際組織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向世衛組織提供5000萬美元捐款;同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舉行專家視頻會議;向12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口罩、防護服、核酸檢測試劑、呼吸機等物資援助;向伊朗、意大利、塞爾維亞、巴基斯坦、老撾、英國等國派遣醫療專家組等等。這次疫情使國際社會更加認識到,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唯有團結協作、互幫互助才能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挑戰。中國本著人民生命健康至上的價值理念,與國際社會一道,攜手努力、互幫互助。世界各國也應拿起團結合作這個最有力的武器,超越意識形態差異,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導下,在全面加強國際合作的過程中凝聚強大合力,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為維護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斷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