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婷飛
(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清涼小學,江蘇 常州 213003)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育領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能夠對傳統課堂教學形式進行有效補充,還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范圍內幫助學生把握重要知識點,給學生提供自主性和個性化的學習空間,充分滿足學生的個體學習需要。微課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依托誕生的現代化教學方法,短小精悍,務必明確內容具備針對性,可以給學生的能力訓練提供良好平臺,也能夠極大程度上降低語文教學的開展難度。在古詩詞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把微課作為突破教學難點的方法,讓學生深入分析古詩詞的內容與意境,與古詩詞作者進行深度交流,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之下完成學習任務。
微課屬于一種全新的授課模式,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也實現了對網絡化教育資源的充分運用,可以對知識內容進行分解,拆解知識點進行學習,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為學生建構完整的學習體系打下基礎。微課的載體是教學視頻,呈現形式非常的豐富多樣,用信息化形式整合教育資源,突出教學當中的重難點,可以讓教學容量得到擴大,也能夠讓抽象知識更加具體生動。微課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術和課程教學有機結合的產物,促進教育改革發展方面有著獨特優勢,除了關注知識傳遞之外,還重視方法指導,將會給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帶來極大的助推作用。把微課應用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可以有效體現微課內容精練、時間短、主題鮮明、知識形式豐富等優勢,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微課可以給學生營造動態化與開放化的學習場景,有效活躍課堂氛圍,開拓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古詩詞學習實踐當中有更好的發揮;微課除關注學生知識理解之外,還特別重視學生能力拓展,所以和古詩詞教學的結合能夠讓學生的文化分析理解能力、拓展學習能力等得到充分發展。
在教育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互聯網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我國在教育領域發生的變革也越來越深刻,其中一個非常明顯的體現就是微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和有效教學方法進入教學課堂,轉變了學生的學習狀態,改變了教學面貌。微課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是幫助小學生突破古詩詞學習難題的突破口。為了充分發揮微課的應用優勢,消除古詩詞教學中的難題,教師需要在微課應用當中遵循科學化原則:第一,提高微課設計質量。微課教學和小學古詩詞的結合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屬于一種新事物,所以要想保證課程實施質量,就要提高微課設計制作的質量。高質量的古詩詞微課需要滿足的條件是主題鮮明,目標明確,內容凝練,可以幫助學生針對性突破學習當中的重點和難點。第二,關注學生自主探究。雖然微課是古詩詞教學的重要輔助條件,可以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學習便利以及豐富的學習資源,但是并不是只要依靠微課就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而是要依靠學生自己,關注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所以教師要擺正微課和學生在教學當中的地位,以學生為中心,以微課為輔助,讓微課為語文古詩詞教學增添光彩。第三,實現師生平等互動。古詩詞的學習難度相對較大,歷史悠久,有很多語言表達方式是現代學生不熟悉的。所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運用好微課之外,還要加強對學生的耐心指導,用教師的專業幫助和支持助力學生突破學習難題,讓古詩詞學習事半功倍,在鞏固學生學習基礎的同時,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運用有效的誦讀方法對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古詩詞,理解古詩詞的內容與內涵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吟誦能夠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古詩詞學習氛圍,幫助學生記住古詩詞內容,品味作者內在的情感表達,并在此基礎之上內化成個人個性化的審美體驗。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特別關注古詩詞誦讀,并在這一環節巧妙運用微課帶給學生更加深刻而又豐富的吟誦體驗,讓學生沉浸在優美旋律當中,激發內在積極情感。例如,在教學《憶江南》時,為了讓學生邊吟誦邊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日美景,教師可借助微課給學生提供與古詩意境相符的背景音樂《洞庭新歌》,這首清新優美的古箏曲把學生帶入到良好的吟誦氛圍當中,讓學生在背景音樂的輔助之下,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誦讀當中,如同身臨其境,處在春日美景之下,在誦讀當中保持高漲的情緒和良好的狀態。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為學生指出背景音樂停頓點,引導學生分清輕讀與重讀,運用抑揚頓挫的吟誦方法感受作者對江南的喜愛與懷念。
古詩詞的語言表達非常獨特,一字一句都有著很高的推敲和思考價值。因為古詩詞包含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其中的語言表達方式比較陌生,作者的情感抒發方法比較含蓄,導致學生在對古詩詞作品進行鑒賞時,不能夠深刻體會其魅力,影響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發展和經驗的積累。為了保證古詩詞鑒賞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使得學生可以真正和古詩詞作者對話,教師就可以引入微課,用畫面和詩詞相結合的方式帶領學生把握古詩詞內容,體會詩詞精華,掌握鑒賞技巧。例如,在學習《示兒》時,教師應該著重指導學生鑒賞詩人的愛國情懷。而為了讓學生的鑒賞質量得到保障,提高學生理解的深刻性,教師可以用微課給學生展示一段關于大宋時期國土被女真族侵占的視頻短片,讓學生把畫面和詩句結合起來進行理解,深入感受作者渴望統一祖國的迫切心情。古詩的最后兩句交代作者在臨死之前都渴望祖國統一,而如果學生對微課給定的背景材料有深刻認識之后,就可以被詩人的愛國精神感染,無形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
在古詩詞學習當中,意境的分析和把握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影響著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質量,同時也關乎學生的學習信心。在古詩詞創作環節,作者常常會為了更好體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用簡單凝練的文字描繪豐富而又深刻的意境,以便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合到古詩詞當中。很多時候這樣的意境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所以教師常常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意境,導致學生的古詩詞學習不夠深刻,只能夠形成淺顯了解。微課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體會意境,清晰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讓學生在一個開放性的教學情境當中突破意境理解的難題。例如,在學習《清平樂·村居》時,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作者用語言勾勒出的場景與意境,就可以用視頻呈現出和古詩詞景象相對應的房屋、綠草、兒童玩樂、編織籮筐等場景,讓學生結合這樣的場景,理解古詩詞描繪的內容,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
古詩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更是博大精神文化的一個縮影。教材當中涉及的古詩詞內容比較有限,能夠讓學生品味的古詩詞文化也有著一定的局限性,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古詩詞拓展教學,開拓學生的眼界,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古詩詞資源。微課能夠讓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突破時空限制,接觸到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滿足學生自主拓展的要求。例如,在學習李清照的《如夢令》時,為了讓學生對作者的作品有更加豐富細致的認知,了解李清照創作的特點,教師可以制作李清照創作的《一剪梅》的微課視頻,指出這首詞的意境、情感和大致內容,并引導學生跟隨微課進行朗讀練習,感受李清照詩詞風格與獨特魅力,在對比學習和拓展學習當中增加課外積累。再如,在教學《春望》時,教師可以用微課為學生介紹我國其他愛國詩人的經典古詩詞作品。如《過零丁洋》《示兒》等,讓學生了解古詩詞在表達相同情感時運用的差異化語言形式,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博大精深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古詩詞是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是古代先輩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能夠對當代人的思想情感進行感染和熏陶。小學古詩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古詩詞教學一直都是教學難點,學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常常會在課程學習當中遇到很大阻力。微課的產生與應用為古詩詞教學創新帶來了活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深入解讀和深化學習。語文教師要正確認識微課教學的價值,應對微課程進行合理化設計,體現出微課在古詩詞教學不同環節的積極作用,提高學生傳承文化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