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玉敏
(福建省福清市濱江初級中學,福建 福清 350300)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與寫作關系密切,二者互相促進。然而在現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中學生的閱讀精力沒有充足的保證,缺乏科學的閱讀指導以及單篇閱讀自身的局限性等都影響著中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因此,我們提倡中學生開展群文閱讀,促進其寫作能力的提升,培養良好的文學素養。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興的、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方法,主要是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主題來挑選一系列文章,然后師生圍繞主題展開閱讀。
群文閱讀大致有五個級別:第一級別是以學校的教材為主,強調單元整合;第二級別跳脫出教材,相對增加課外閱讀;第三級別與第二級別的基本思路一樣,強調“一本帶多本”的閱讀;第四級別側重于“主題閱讀”;第五級別強調把課內和課外閱讀結合在一起,以“班級讀書交流會”為主要代表形式。
語文教學任務強調要拓寬學生閱讀面,增加他們閱讀量。但是就我們現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仍然有部分教師只重視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閱讀,然而這樣的閱讀量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沒有一定的閱讀量,學生就難以形成良好的語感,積累豐富的語言經驗。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一堂語文課中閱讀三篇以上的文章,可以有效地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初中生的認知水平相對來說較低,他們對閱讀和寫作的理解和認識不夠深入和客觀,在遇到一些事情時沒有深刻的認知,稍有狹隘。群文閱讀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價值體系,提升學生們的認知水平。例如在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任課教師就可以以“了解蘇東坡”為主題展開群文閱讀,學習蘇軾的《定風波》《江城子》《赤壁賦》等,通過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來體會作者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感情,感受蘇軾在艱難人生中的豁達樂觀的態度。群文閱讀可以使學生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這一獨特的視角來洞察人生,體驗社會生活,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
學習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絕非是學生直接接受那樣簡單。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氣氛比較凝重,缺乏課堂活力,長此以往,消磨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產生阻礙。群文閱讀則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有了閱讀興趣之后,重點就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但是目前就初中生的閱讀狀況而言,大部分都是走馬觀花、流于形式,沒有達到閱讀的真正目的。開展群文閱讀可以架起學生課內外閱讀的銜接橋梁,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據相關研究調查的分析,只有少數的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學基礎,寫作能力較好。而絕大部分初中生寫作水平一般,甚至認為語文寫作比較困難,為了應付語文考試,作文寫作通常需要通過背范文、優秀段落來拼湊,這樣生搬硬套往往會導致作文主題偏離要求。
初中生迫于中考的壓力,對閱讀沒有足夠的重視和精力投入,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在經費上,大部分學生花費在文學書籍上的經費較少,與他們一買幾摞的教輔資料相比具有非常大的差距。其二,在閱讀興趣上,隨著科技和網絡的發展,更多的學生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或者喜歡看小說、故事會、動漫等類型的書籍,對提升文學素養的書籍閱讀置若罔聞,大多數學生表現出對閱讀不感興趣,因此就會出現閱讀面窄、知識儲備較淺薄等問題。其三,在閱讀時間上,大部分的學生沒有固定的課外閱讀時間,即使是語文閱讀課時間也會被其他課程教學或作業所霸占,每天進行閱讀的時間不足半小時。
中學生在閱讀方面具有很大的隨意性,部分學生家長或者老師會依靠自我的經驗或者喜好來進行引導,這樣學生的閱讀就會缺乏系統的計劃性,隨意性較大。具體表現為:第一,初中生在選擇讀物的時候,老師或者家長給予的建議較為主觀,他們提供的書單,學生不一定全部喜歡,但是還要根據學習需求強制閱讀,學生不能依靠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讀物。第二,閱讀方法單一。師長指導往往讓學生閱讀書本,學生只能靠讀物來進行閱讀,方式單一,乏味。第三,由于部分家長對學生缺乏足夠的關心和耐心,導致當學生對閱讀表現出抗拒行為時,師長缺乏正確的引導,最終導致其不再閱讀。由此可見,在有關學生閱讀教育上,教師、家長都缺乏科學的指導策略。
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來看,單篇閱讀的教學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說,單篇閱讀的內容少,方法單一,不足以激發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產生閱讀倦怠感,不利于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完成。同時,就寫作來看,群文閱讀方式更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提升學生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但是,就目前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情況來看,大部分任課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去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導致語文閱讀的效率較低。
閱讀與寫作在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寫作是閱讀能力的外在表現形式,而閱讀則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閱讀可以積累知識,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針對初中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探析具有建設性的對策。
群文閱讀不僅僅是單純地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而是要在閱讀的基礎上對學生形成比較、推理、總結、反思等行為習慣進行引導。閱讀的能力可以分為簡單復述、自我解釋、重新整合、拓展延伸、評價品鑒以及創新創造等六個不同的層次。群文閱讀就是要使學生通過基礎的閱讀,能夠對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最終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創造、創新寫作的意識,不斷地推動學生進行寫作實踐活動。
教師是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指導者,所以教師要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引作用。閱讀以生活為基礎,而寫作又高于生活。寫作需要大量的素材,才能夠創作出高質量的文章。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積累寫作素材,尋找生活的細節和樂趣。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參加夏令營、做游戲等,引導學生用心觀察和體會生活中的點滴,養成記錄的習慣,將自己的生活感受記錄下來。同時還要開展讀書筆記展評和讀書分享等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讀書樂趣和體驗分享給大家,在交流中獲得更多的自信和樂趣,循序漸進地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選擇合適的閱讀文章是進行群文閱讀的重要前提。為了更好地發揮群文閱讀的作用,必須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選擇閱讀的文章。其一,圍繞作者精選文章。為了讓中學生了解作者獨特的寫作風格,可以精選某一作者的系列文章,讓學生透徹體驗作者的寫作風格。其二,圍繞主題選擇文章。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來挑選文章,比如有描寫人物形象的、謳歌偉大人物的、表達朋友之情的、贊美自然風光等不同主題的文章,讓學生可以在同類型文章中比較不同的寫作方法。通過不同類型的文章閱讀來積累不同的寫作視角和寫作方法,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寫關于平凡人物的不平凡這一主題的作文時,我們可以閱讀《鄧稼先》《回憶魯迅先生》《臺階》等文章,它們均表現出“平凡人物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的主題,符合寫作的主題要求。我們通過閱讀文章從中提取寫作的技巧,學習典型事例和細節的描寫方法,在分析總結的基礎之上進行仿寫。
總之,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在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要不斷推進群文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提升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為后續語文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