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曉慶
(武進職業教育中心校 江蘇常州 213000)
筆者從事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工作多年,一直苦苦追尋著教改的步伐,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來武裝自己的課堂教學,對課堂教學也有自己想要研究與攻克的方向——課堂實踐教學模式。
課堂實踐教學對財務會計這門課程來說是相對比較棘手的,既沒有現成的教學資料可以借鑒,也不可能讓學生真正到會計工作的一線去親身實踐,在校學生更沒有企業機構和會計崗位的模型意識,一切都只能靠課堂上抽象、蒼白的語言描述。因此,財務會計這門課程對大多數學習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是難度特別高的。把這門課教好,著實是一個特別難攻克的課題。
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感知所學知識點[1]。結合財務會計這門課的特點,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特別增設了實踐教學單元,希望學生在完成單一知識點的學習后,可以通過實踐教學單元的專項練習達到感知知識和增強情感體驗的目的。
筆者設計了“實際成本計價下原材料收發業務的核算”實踐教學單元。這個單元的內容是建立在工作流程為導向的基礎上的。課前,筆者把實訓資料下發給學生,要求他們在課前預習。從預習的成果,筆者已經隱約能感覺到上課時會面臨的被動局面。
果然,進入第一環節“探討原材料收發業務中涉及的原始憑證在各崗位間的傳遞”時,各小組按照課前搜集的信息開展討論,照本宣科地開始了程式化答題,探討過程無影無蹤,課堂變得毫無生氣。“這完全不是我想要的課堂。”筆者暗暗著急。“怎樣才能讓學生動起來呢?我該采取什么的方法去改變這種狀況呢?”一連串問題在筆者腦海中出現,迫切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解決。筆者在心里反復盤算:“我怎樣才能讓學生找到解決這一環節的切入點呢?”這時,筆者拼命搜索多年積累的課堂經驗:任務驅動、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情景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隨著這些詞的出現,筆者突然有了靈感:“何不讓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找到憑證傳遞對應的崗位呢?”主意一定,筆者立刻行動,讓學生找尋自己的崗位,迅速成為一個個公司的財務工作人員。看著初步成型的財務工作組,筆者很是欣慰,心想:“終于又讓學生動起來了。”
隨即,另一個問題出現了:“學生是動起來了,但怎樣才能讓課堂活過來呢?”筆者靈機一動:“學生手里有憑證,既然現在財務工作組已經成立,那么,接下來,讓每一張憑證都在財務工作人員手中動起來,不就可以達到讓課堂活過來的目的了嗎?”于是,學生開始討論每一張憑證應該如何到達經手人手中,接下去該傳遞到何處。不出意料,學生經過這種方式的親身體驗,一下就對憑證的來龍去脈有了清晰的把握。此時的課堂變得異常和諧,每一個學生都加入到了行動中,對“原始憑證在各崗位間的傳遞”這一環節也有了比較感性的認知。
至此,本課的難點部分在筆者的教學重設下被順利攻克,總共用時15分鐘。筆者看了看時間,與預計的時間相差無幾,心想:“理清了這一環節,那后面憑證在各崗位中的核算自然也就順暢起來了。”接下來的情況如筆者所料,那些成本的計算、憑證的填制學生都找對了相應的崗位責任人并進行了系統的核算,所有步驟都按照第一環節探討的結果有序推進。看著學生有條不紊地開展下面的實踐操作活動,筆者感到一種成就感。
在上述案例中,由于教師是基于模塊化實踐教學的研究點展開教學,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注入新知識,僅是對前述單一知識的綜合運用,因此,案例描述中的情況其實是對學生抽象思維的一種具體演示。“探討工作流程”這一環節的設計對學生來講是有挑戰性的。雖然教師在課前已經感覺到了上課時會出現被動的局面,為此設計了“小組討論”這個環節,但預設的討論環節竟然變成了程式化的答題,一下子給整個授課過程設置了重重障礙。這時,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再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在衡量一節課的目標達成度時往往只看結果,會做題就等于目標達成度高,而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的身心發展卻關注較少。
本案例中,教師設計“探討”環節時僅考慮了通過小組討論呈現結果這種粗糙的方式,并沒有深入思考怎樣討論才能完美生成預設。新課程主張教學設計應由“二維目標”轉向“三維目標”,由重視結果轉向關注過程、關注學生發展。教學目標設計要充分考慮到讓學生在嘗試的情境中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學目標轉化成學生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科學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和素質。因此,在發覺課堂氣氛不對勁時,筆者立刻發覺了預設時的不足,毅然更正了最初的設計思想,完全把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感知融入這一環節,最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目標達成度。
教學模式決定了教學過程中師與生、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等的關系[2]。讓學生愉快學習、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原則。新穎的實踐教學模式能讓學生耳目一新,激發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1.創設情境。教師要創設讓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目標意識,形成學習的積極意向。本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工作崗位設計各種財務工作者角色,組成了一個個財務工作組。對學生來講,這就是一個工作現場。
2.主體實踐。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讓學生針對遇到的問題,利用已有的經驗思考和實踐操作,得出個人的見解和疑問。在案例中,每一個財務工作者都有自己對應的工作。這迫使他們不得不去關注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任務,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新課改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調探究過程,注重學習方法培養。這些需要通過設計過程與方法、目標來落實和達成。學生只有經歷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過程和認知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和鞏固知識技能,才能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并從中體驗和感受情感態度,形成價值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教師的關注點要從結果轉換到過程上來。
優秀的課堂不是教學預設的展示過程。教師應該時刻注意和發現生成于課堂進程中的動態資源,在必要的時候臨時改變教學預設,隨時做出適當的教學調整。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成果實時地被應用到實踐之中,教學方案在實踐中不斷地形成、不斷地變化、不斷地把教學引向深入,才能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