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文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青平鎮石圭坡小學 廣東湛江 524449)
小學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關鍵時期。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課程。從小學階段起,學生就應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因此,教師可借助于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策略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著力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為他們將來的數學學習和人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可以讓小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內容。為此,教師要結合班內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改革和優化教學方法,以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本文研究的數學思維能力,主要是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利用邏輯觀點來思考并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其中包含了數學轉化思維、創新思維、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對于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來說,教師唯有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應用數學知識,強化知識與實踐的聯系。這樣一來,學生才能更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數學思維能力是開啟數學殿堂大門的鑰匙。唯有讓學生得到這把鑰匙,才可以使他們真正走進數學世界,也才可以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與目標[1]。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內容中具有非常豐富的知識概念。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引導小學生去探究和發現數學奧秘,使其獲得解決數學問題的有效對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猜想、分析以及歸納等辦法來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更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唯有小學數學教師真正認識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他們才能讓學生使用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那么,學生在學習和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才能更快速地掌握知識。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真正意識到,各個課程、各個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征來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而實現新課改所要求的目標。只有充分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才可以幫助小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保證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新課程改革之后,多媒體技術逐漸被更加廣泛地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來。教師依靠多媒體技術可以把復雜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畫面,以便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小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多媒體技術能為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帶來重要的感性依托。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針對性地制定練習內容,保證班內所有學生都可以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例如,針對圓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我們都知道圓的面積公式是能通過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來推導的。然而,大部分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和想象這一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直接給學生演示相應的畫面。學生能從大屏幕中看到,一個圓被平均分出的等份越多,則拼出的圖案就更加接近于長方形。此時,教師便可要求學生根據視頻,思考、推導得到圓的面積公式。這樣的方式不但能有效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與思考,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符號意識屬于數學思維能力的組成部分。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對數學符號沒有十分清晰的認識,也常常容易在使用時出現混亂和錯誤。例如,部分學生會有小數點位置標錯、分母分子上下順序顛倒等現象。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小學生對數學符號沒有深入、全面的認識。從教師的層面而言,一些教師認為數學符號無需刻意對學生實施教學,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慢慢領會和掌握;從學生的層面來說,部分小學生認為數學符號不會對自己的數學學習帶來影響,在思想上對其有所忽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主動轉變教育理念,加強對小學生數學符號意識的培養。例如,分數混合運算這部分知識不僅囊括了數學計算方法,還包含了分數運算技巧。學習過程中,學生若存在符號錯用的問題,就必然會使最終的結果出現錯誤。因此,我們應要求小學生在運算時認識到先做乘除、后做加減與先做加減、后做乘除的區別,并著重講解計算時有括號和無括號的區別[2]。
教師要讓學生在合作探討和相互競爭的過程中主動進行想象、思考,并積極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從而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問題本質,探究問題答案,促進其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例如,某一練習題具有不同的解法,教師便可將班內學生進行分組,要求他們分組討論。通過小組之間的競爭,教師便可讓學生們產生思維碰撞,從而幫助他們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一些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知識,但還有一些學生的理解能力就相對較差。為此,數學教師應當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真正關注和關心班內的所有學生,并選擇差異化的教學策略,堅持因材施教,為所有學生都營造出一個符合其學習需求的環境,給他們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讓學生能夠實現共同發展。教師通過合理分組的辦法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但能讓他們掌握知識,還有助于其思維的發展。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屬于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小學生未來學習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其個性化發展,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唯有如此,才可以讓學生靈活應用知識,從而實現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