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豐
(淮安市人民小學 淮安 223002)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觀潮》。
作者描寫了觀看錢塘江漲潮時的壯烈開闊的景象,從而說明錢塘江的偉岸。這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觀潮景象,重點突出了漲潮時的錢塘江景象,“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第一課時講解拼音、重點詞句、文章內容。
第二課時講解文章特色、作者感情、課外拓展。
1.讓學生們了解到錢塘江的外形,還有漲潮的地理因素。
2.掌握本文的“潮”“稱”“鹽”“籠”“罩”“蒙”等13個重要的生字,認識文章中“薄”“號”“籠”“蒙”等多音字,理解“觀潮”“據說”“籠罩”“薄霧”“悶雷”等12個重要的詞,能夠理解“浩浩蕩蕩”“水天相接”“若隱若現”等重要成語的大概意思,并能進行靈活運用。
3.能夠自然流暢、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并背誦重要段落。
4.弄懂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藝術手法。
5.引導學生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領略錢塘江的雄偉景象。
本篇文章的描寫順序(從遠到近)、描寫角度(形、色、聲、勢)、描寫方法(比喻、夸張、引用)。
教學設計:
1.與學生進行交流:你是否弄懂這篇課文的生字、難字;請你找出這篇文章中你不理解的詞語以及句子;你最喜歡這篇文章中的哪一句話或者哪一段落,并說出原因;你是否觀看過漲潮時的情景。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了解這篇文章的內容。
2.拓展課外知識。
老師:重點字、詞、句子以及相關的拓展資料,如漲潮圖片、退潮圖片、漲潮視頻。
家長:幫助學生了解漲潮知識,幫助學生完全相關作業,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帶孩子去觀看漲潮景象。
學生;提前預習,并在網上了解錢塘江漲潮時的景象及相關知識。
讓孩子在家里或者是課下預習《觀潮》,了解這篇文章的大概內容。預習時,我會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為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對應的目標任務,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預習。例如,基礎目標設置:找出你感覺比較難的生字詞,做好標記;進階目標設置:根據預習情況,說說你最喜歡的句子或者段落,為什么;高階目標設置:根據課文內容說明文字結構,準確描述漲潮、退潮的過程,思考其中的原因。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們分角色朗讀這篇課文,并要求將這篇文章讀出氣勢來?!白x書方面,我會逐段設計領讀者,由他領讀。我會先教領讀者閱讀技巧,從而讓閱讀變得更加精彩。”
1.將學生們不懂的、不會讀的生字和詞語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大聲讀兩遍,并要求其在本子上工整地抄寫一遍。
2.隨機抽問學生進行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游戲以及詞語寶寶連線游戲(將詞語與其正確的解釋用直線連起來)。
3.理清文章的順序,找出描寫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詞語及句子。
4.隨機抽學生回答以下問題:這篇文章的情感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你讀了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1.布置課后作業。2.背誦重要段落。3.小組交流學習心得,老師啟發學生如何進行景物描寫。
1.問題設計:這篇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敘述的?
答:由遠及近。遠:開始描寫潮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近: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鞍桌朔瓭L”“白色城墻”又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馬齊頭并進,聲如地崩山裂。
2.問題設計:課文中還能從哪兒看出錢塘江的氣勢雄偉壯觀?請讀全文加以體會。
答:在文章第五自然段中,“霎時”說明時間極短,潮水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以后,江水已漲了兩丈高。這些都可以看出潮水之猛,氣勢之大。
1.給學生分享其他有關錢塘江的文章或者是有關漲潮的文章。
2.在PPT上展示錢塘江漲潮時的圖片,讓學生對錢塘江漲潮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1.學了這篇課文,讓我們了解到了錢塘江漲潮時的盛況,讓我們對祖國的大好河山有了更加清晰的見解。如果你成為一名導游,你會如何介紹錢塘潮呢?2.寫一篇課文小結,談談你的看法。
《觀潮》教學反思:
在教學《觀潮》這篇文章時,我讓學生提前做好充分的預習,因為這篇文章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它的抽象性非常強。學生理解起來是十分困難的。為此,我還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將錢塘江以及它漲潮時的圖片插入到PPT中。直觀的圖像讓學生們更能理解這篇文章寫作的微妙之處,讓學生的視覺得到滿足,從而去理解作者當時的情感。
我還將有關錢塘江漲潮的視頻播放給學生們觀看。再多的文字都不如實際感受,就好像作家在寫作前,都會進行“采風”,然后才能構思出優秀的作品。給學生們播放這些視頻有利于對他們的聽覺形成沖擊,會使他們的印象更加深刻。特別是對于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也許從來沒有觀看過“漲潮”。這就造成了他們對漲潮這個概念十分模糊。教師使用視頻可以讓他們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對于這篇文章,我主要對高潮部分,也就是“漲潮時”進行了講解。這樣做是為了突出本文的重點,讓學生們養成“讀文章要找關鍵點”的意識。另外,我還重點講解了本文的順序,讓學生對“時間順序”這個知識點有更加清晰的理解。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讓他們分角色朗讀并且進行小組交流。總的來說,我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了這篇教案。然而,玉有瑕疵,人無完人,其中肯定也有不足之處。但是,這些都是我的體會,也是我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