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倩
(東營市利津縣鹽窩鎮十南小學 山東東營 257000)
小學數學教育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開篇,關乎學生未來成長的高度,而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是保證學生有效學習及發展的必經之路。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依然有很多教師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不僅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也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擺脫之前教學模式的束縛,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動有效,幫助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獲取知識。
小學生處于初步認知階段,對很多抽象知識無法很快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與學生互動交流,并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加以引導,能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想象力,體驗數學知識的樂趣,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高效。因此,教師要運用情景化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生涯有長遠的影響。[1]
例如,教師在教學“混合運算”一課時,可以為學生創設去商場買衣服的情境。讓學生自己去買短袖衣服和褲子,一件短袖76元,一條褲子120元。然后,教師問學生:1.買4件短袖,買2條褲子,哪項花的錢多?多多少?2.假如教師只有350元,想買兩套衣服,錢夠嗎?3.假如教師只買了一套衣服,剩下多少錢?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計算,引導學生算出4件短袖和2條褲子分別花多少錢,再得出問題答案:4件短袖需要76×4=304元,2件褲子需要120×2=240元,240<304,304-240=64元。因此,買4件短袖要比買2件褲子貴,貴了64元。針對后面兩個問題,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這里的一套衣服包括了短袖和褲子。然后,引導學生回答一套衣服包含短袖和褲子,需要花費:76+120=196元。經計算:196×2=392元,392>350;350-(76+120)=350-196=154元。由此得出答案,350元不夠買兩套衣服,買一套后,還剩下154元。教師通過情境創設教學,讓學生體會數學課堂也可以生動有趣。從而滿懷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團隊合作意識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或企業的成敗,是成功者必備的意識。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分組的方式,引導學生與小組其他成員共同完成任務,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再乏味。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2]
例如,教師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一課時,可以將班內學生分為五組,每組有一名統計員負責匯報數據。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五個不同的長方體紙盒發放給每組,引導每組同學觀察長方體紙盒,并回答問題:1.長方體有多少個棱?每一條棱長度多少?(說出數的方法)。2.有哪些棱長度相同?(有什么規律)。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出:長方體有12個棱,相對應的4個棱長度相等。這樣的小組合作方式,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他們能更加熱情地投入到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
新課改標準下,當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改變舊的知識傳遞形式,要把課本內容靈活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教師切勿滿堂灌教育,造成課堂枯燥無味,學生無法吸收學到的知識。教師要聯系實際生活,把抽象的知識具象化。這樣,既鞏固了學生之前學到的知識,又能讓他們意識到數學之于生活的意義,從而主動學習數學知識。教師要經常布置一些與學生生活實例相關的作業,引導學生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親身實踐完成作業,鍛煉學生迎難而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3]
例如,教師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靈活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可以給學生布置以下生活實踐的作業:1.觀察家里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通過測量和計算求出他們的面積。2.教室的面積多大?桌子的面積多大?如果不進行疊加放置,一間教室能放下多少張桌子?教師可以讓學生下課后完成這兩大實踐任務。由于課堂作業與實際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東西有關,也契合了小學生愛玩鬧的特點。學生做作業的態度出現了轉變,變得更積極。從而提高了學生活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良好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把生活元素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此,讓課堂教學生動有效,順利實現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