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芬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蔡莊小學 甘肅武威 733000 )
興趣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教師應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對學習充滿動力;對數學知識充滿好奇心,增加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而主動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現代教學的必然選擇,也是新課程教學理念的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教師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讓枯燥的數學教學變得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講解新課時,可以引用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小故事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發揮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讓他們能進入較好的學習狀態。例如,筆者在教學“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一課時。上課前,給學生講述了“烏鴉喝水”的故事,提前讓學生對將要上的這節課產生了興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筆者接著布置任務:讓學生測量梨、石頭等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課堂中,我為他們講述了阿基米德為國王測量皇冠體積的故事,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增強,積極性也得到了激發,他們積極討論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筆者在教學“比較兩個較大的數”這一節時,也采用故事引入輔助教學:大數媽媽有兩個兒子,一天,他們爭吵了起來,都說自己大,都想當大哥。此時,筆者讓學生幫助大數媽媽解決問題。學生兩人一組,分別充當大數媽媽的兩個兒子,并說一說自己是大數的理由。同學們在交流中,輕松愉快地學會了比較兩個較大數的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故事進行輔助教學,既完成了教學目標,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與理解性都相對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中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課堂教學中引用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可以有效改變學生厭學的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教師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課堂教學,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兩步加減的應用題”時,利用公交車上人數的實例創設教學情境:公交車上原來有52人,過來3站,下去23人,又上來18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這樣,教師創設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實例,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把數學問題提煉出來,再將數學知識回歸生活,讓學生深刻體會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重要性,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學習興趣。由此可見,教師把生活中的實例運用到教學中,能使概念由抽象到具體,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師課堂教學時,把生活實際和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在學生已有知識與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學生營造各類貼近數學教學的生活情境。教師通過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營造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和思考,并在生活中體會、運用數學知識,從而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筆者在教學“方向與位置”一課時,把課堂設置在操場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指出不同的方向,在學習中玩辨別方向的游戲。有的學生方向感很差,方位很模糊。但在小組學習中,他們和同學互相啟發、幫助,很快就掌握了這一知識點。教師利用小學生愛好游戲的天性,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快樂學習,也鍛煉了與同學之間協作探究的能力。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就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適時適度的運用好激勵性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會積極主動去學習。教師課堂教學中,激勵性的語言不能太隨意,需要巧妙運用語言,適當對學生進行贊揚和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時,或者與同學探討交流時,教師也應給予學生肯定、贊揚和鼓勵。例如,教師在贊揚和鼓勵學生時可以說:“你的想法、觀點富有想象力,極具創造性。”“讓我們一起為某某同學喝彩!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這么難的題某某同學都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某某同學是我們班的小愛因斯坦。”“我非常欣賞某某同學的想法,請說具體點,好嗎?”等等。在學生取得成功后,教師也要表揚學生,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教師的表揚與肯定比任何激趣方式,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課堂中,教師使用表揚激勵性語言時,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表揚,學生的性格特征不同,平時表現也各不相同。教師運用激勵性語言時要客觀,讓激勵性語言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教師掌握數學教學的方式和方法,采用形象、生動、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興趣是非智力因素,卻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