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東關小學 甘肅平涼 744400)
數學這門學科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初始時期,更是為學習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對學生以后的成長與學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怎樣才能讓學生愛上數學,會學數學,能把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是每個數學教師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小學生的年齡還小,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還不強。但他們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擁有頑強的探索精神。由于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非??菰?,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教學,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把抽象化知識轉變為具體化。從而,讓學生體會了數學學習的樂趣,促進了教師高效課堂的構建。
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是抽象性與邏輯性很強。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概念、定理知識,學生如果只是死記硬背理論知識,很難做到真正理解。數學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的一門學科,如果用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很難學好數學。因此,教師要為學生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在理解中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靈活運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都蘊含著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進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在親切和趣味性中進行學習,領悟數學的魅力。例如,教師在教學“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超市的購物小票。然后,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觀察這些購物小票。學生在觀察時,會發現這些價格大多都不是整數,有小數的價格非常普遍,那怎樣去計算小票中的價格呢?教師這時可以導入將要學習的內容—小數的加法和減法,讓學生在求知欲的引領下學習新內容。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現象,導入小學數學課堂中,讓學生在學習時,不在局限于課本內容中。生活中的教學素材有很多,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下積極學習。[1]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不大,他們的理解能力還較弱。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把學習內容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上,用學生摸得到的生活素材,開展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積極發散思維,與數學教師形成良性互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教師在教學“百分數”一課時,由于百分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運用的非常多,為了讓學生留意生活中隱藏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我們在逛商場或超市時,經常見到某些商品打折促銷,有的商品前寫著打7折,或者5折的字樣,還有市面上暢銷的奶茶,是全部奶和茶嗎?并不是,是由奶和茶按照不同的比例調配的,不同的比例,調配出來的味道也不相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按不同的比例調配奶茶。然后,分享給其他同學品嘗。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但活躍了課堂氛圍,還能把百分數知識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拉近數學與生活兩者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2]
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是學以致用,數學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習數學的意義是把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用于生活實踐。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初級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利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領悟數學源于生活的道理。讓學生通過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的實際價值。例如,教師在教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后,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這節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一個長10米,寬6米的小花圃,在這個小花圃中種植5種花,顏色分別是紅色,粉色,黃色,白色和藍色?;ㄆ灾幸幸环N花,在中間呈現正方形,每種花所占的面積要求接近相同。學生根據以上條件進行設計,并在紙上把花圃的設計圖畫出來,看看誰設計出的花圃最合理、最漂亮。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掌握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自身數學知識掌握的程度。這樣,不但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還培養了學生邏輯思考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養成了用數學思維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3]
總之,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非常符合學生的需求。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