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珠
(江蘇省靖江市第一高級中學語文組 江蘇靖江 214500)
傳統高中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成績不明顯,許多教師不重視學生的閱讀教學。閱讀是提高文化積累與知識儲備的最佳方式,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知曉古今之理,并能與作者進行精神上的溝通,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意義。《史記》生動、犀利的文字,將晦澀的道理展示的通俗易懂,從而引人共鳴,有助于學生從中獲得人生的經驗與教訓;有助于學生擁有更加廣闊的胸襟;有助于學生提高對閱讀的興趣,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語文教育是高中知識教育的重要基礎,在語文教育中,文言文的重要性愈發明顯。近年,我國越來越重視國學的傳承,高中語文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的技巧。《史記》是經典的文言文著作,當中含有較多的文言文常用詞與文言文常見語法、知識點等。學生通過閱讀《史記》,可以熟悉文言文的書寫特點,逐步培養良好的文言文語感,有助于學生對文言文進行準確的理解。[1]
例如,學生在閱讀《老子韓非列傳》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不看注釋與翻譯,對文言文原文進行大概閱讀,嘗試了解文章大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將無法理解的詞語和不確定意義的詞語分別標記。然后,把自己標記的詞語與注釋和翻譯進行對照后,對文章進行詳細閱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學生通過這樣的閱讀方式,有助于逐步適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略讀后,解析詞語,再精讀的方法,有助于學生對文言文詞語的深刻記憶,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文意。學生經過長時間的閱讀訓練,有助于適應課外文言文的閱讀節奏,對文言文的學習更上一層樓。
傳統的寫作指導模式相對固定,由教師授課講解寫作的結構,使學生的寫作在相似結構下完成。這樣的寫作指導模式,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與素材積累,再對正文進行寫作。而表達能力與素材的積累相對困難,教師需要尋找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妒酚洝凡粌H是史學著作,也是文學著作,它具備極高的文學價值。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史記》,讓學生在閱讀《史記》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史記》的表達,從點滴開始積累《史記》的素材,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2]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主題進行素材收集。比如,收集關于勇氣、辯才、智慧的主題。學生可以收集到“澠池之會”“完璧歸趙”“毛遂定縱”“圍魏救趙”“田忌賽馬”等素材;再比如,關于寬容的主題,學生可以收集到“廉頗辱藺”“禮遇侯贏”“讓位管仲”等素材。《史記》在細節方面的描寫十分出色:《高祖本記》中高祖劉邦觀始皇而嘆等細節的刻畫極具參考價值。教師在《史記》閱讀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理解與模仿這種細節描寫,使學生逐步把文章寫作的更加飽滿。
教師通過在《史記》閱讀過程中滲透寫作指導,可以使學生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學生通過《史記》的閱讀與學習,夯實寫作的前提與基礎。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傳統的高中教育更重視應試教育,著重提高學生的書面成績,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新時代,社會對綜合素質人才要求很高,素質教育的開展勢在必行。教師在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中,對學生的人格教育是必要環節。一名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需要擁有積極向上的人格,這有助于學生樂觀面對生活。《史記》中蘊含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學生從中汲取力量,獲得昂揚向上的學習動力。
例如,“人固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是《史記》中司馬遷的名言。這句話表明了司馬遷對于生死的超脫理解,表達出一種超然的樂觀與豁達。其中,更加表達出司馬遷堅定的責任心與擔當。學生可以從中學習與借鑒司馬遷對待生活的態度,理解司馬遷的責任擔當。
《史記》中包含著大量具有警醒意義的名言與事例,教師要組織學生對這些句子或事例進行仔細解讀,幫助學生對其中的高尚精神與積極的人生態度進行深入了解。從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將來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教師通過《史記》的閱讀教學,有助于學生增強文言文語感,提高寫作能力,以及培養健全的人格等。其實,《史記》的閱讀教學還能包含很多方面,需要高中教師對其進行發掘與應用。高中教師需要秉持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原則,為學生進行《史記》的閱讀教學。從而使《史記》的閱讀教學獲得切實的效果,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