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亞平
(重慶市渝北區漢渝路小學校 重慶 400000)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寫話指出:“對寫話要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二年級是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的關鍵時期,如果訓練到位,學生進入三年級后,作文教學就會輕松許多。因此,筆者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寫話的訓練。那么,怎樣才能讓二年級的學生寫出通順的句子和一段連貫的話呢?
學生沒有豐富生活的積累和寫作知識的積累,又怎能寫出好文章呢?筆者認為教材是最好的范本,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資源。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應把握好教材的特點,把寫話訓練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從一年級起,就應廣泛積累字、詞、句。教師在課內閱讀教學中,要抓住時機督促學生積累課堂中學到的好詞佳句,聯系生活實際,吸取生活中有價值的東西。部編教材在一二年級課文中,對好詞積累方面有充分的展現。例如,課后對詞語的“讀一讀,記一記”、語文園地中的“識字加油站”“展示臺”“日積月累”“詞語表”等內容,不僅是在識字上積累,也是在詞語上或句子上的積累,都是在為學生將來說話、寫話作準備。為此,為了讓學生積累更多好詞佳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學生一年級開始,筆者利用學校的圖書室,各個樓層的讀書吧,和班級圖書角等,每天安排中午或課余時間,組織學生看課外書。課外書有拼音繪本的故事書、童話、寓言、神話故事、中外名著等。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豐富的語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寫話打下基礎。為了讓學生把閱讀和積累更好地落到實處,從二年級開始,筆者設置了“閱越悅讀”成長記錄卡,讓學生把每天課內外閱讀積累的語言從字、詞、句,篇,閱讀體會、名人名言進行記錄,此活動受到了學生的喜歡,家長也滿意稱贊。
仿寫好句子是寫好文章的前提。學生低年級階段,教師在進行字、詞、句教學中,對詞語的理解運用——造句等,再逐步到句子的仿說、仿寫。比如,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修辭句的仿寫,還有長句子的仿寫。《葡萄溝》課后練習:“讀下面的句子,照樣子寫一寫,‘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中:“讀句子,想畫面,再仿照例句寫一寫——最后一個太陽害怕極了,慌慌張張地躲進大海里”就是句子的仿寫。
到了二年級也出現了段和篇的仿寫。比如,二年級上冊寫留言條范文就是一種仿寫。二年級下冊第八課《彩色的夢》“仿第2節或第3節,把想畫的內容寫下來”明顯提出了段的仿寫。部編教材中對仿寫也有充分的體現。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高,仿寫這一功能還會時時出現。教師恰當地讓學生進行仿寫,是寫作中積累知識的最好途徑,降低寫作難度,給學生的寫作搭上了臺階,消除了學生心中對寫話的恐懼,而樂于寫話。
擴寫是為了讓學生把事物和事情表達具體、生動最有效的途徑。低年級的學生主要是對句子進行比較簡單的擴寫,讓短句子變成長句子,或者把一個句子變成一段話。部編二年級教材中,對此也有大量的內容呈現。比如,二年級上冊園地五中:注意體會加點詞,仿照例子在括號中加上合適的詞語,再讀一讀——(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一個個(綠色的)涼棚;《雪學生》一課的課后第2題,比較兩個句子的異同;語文園地八的擬聲詞的運用。二年級下冊中的《寓言二則》的課后第2題關于兩個句子的比較;園地五的“讀句子,注意加點部分”等都是對句子說寫具體的訓練。句子是寫作篇章的基礎,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資源,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把握好教材的特點,把寫話訓練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為此,教師在教學中,無論是說話、寫話時,都要訓練學生不僅把事情表達清楚,還要表達生動具體,根據事物的特點,人物的動作、神態、語氣等,加上恰當的修飾詞(即擴句)。
此外,筆者還經常針對學生的看圖寫話評講時,適時的幫學生添上一些天氣、環境修飾詞,讓學生感受文章變豐富(即擴寫)后的樂趣,再讓學生去修改自己的作文,讀給同桌聽,看有什么不同。從而讓學生再次感受寫作的樂趣。
低年級學生情感豐富,天真爛漫,想象力特別豐富。教師在語言教學中,發展兒童的想象力是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寫作的良好契機。低年級課本中有不少課文情境交融,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如《彩色的夢》《楓樹上的喜鵲》《沙灘上的童話》等,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引導學生入情、入景的想象,進行仿寫、創編,學生們會興趣大增。
教師在教學中,對圖畫的觀察想象,課本劇的表演,經常開展故事的演講等,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通過豐富的想像,聯系生活實際,能準確表達出來,不僅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也能在輕松愉快中完成寫作。
總之,拓展寫話訓練的方法還有很多,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高度重視學生的寫話訓練教學,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扎扎實實進行說話、寫話訓練,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