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玲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棲鳳小學 四川廣元 628000)
語文作為我國的基礎性學科,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從小掌握一門語言,而且通過學習語文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外文化,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在每次的考試中,語文寫作占比較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和側重點也應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寫作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興趣和掌握語文寫作的基本技巧,使課堂教學更加成功。
目前,小學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方法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一是語文寫作的核心本質是通過積累與練習,培養學生的文字感知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而教師未抓住作文教學的本質,久而久之,學生寫作的能力沒有提高,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寫作的興趣;二是教師教學枯燥乏味,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方法不合理,不符合新課改“以學生為主導”的要求,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1]
面對如今小學高段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困境,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然而,教師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總是陷入困境之中。筆者針對此問題,提出以下幾條具體措施。
閱讀素材的積累對學生寫作有重要的作用。小學高段學生在進行寫作時,經常會出現沒有素材可以進行選擇,作文內容空洞,不貼合實際,在用到一些詞語時較為平淡,缺乏這個年段學段應有的文學積累。這是學生平時不注重拓展自己課外閱讀的結果。當代小學生課外閱讀普遍存在的現象是:閱讀內容多數沒有營養,有被惡搞的四大名著,也有漫畫式的快餐讀物。圖書市場的這些書銷量還不錯,小學生認為其非常有趣,對它們津津樂道。而對于很有閱讀價值的書卻不甚了解。要想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課堂上積累的作文素材非常有限,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課外讀物,才能真正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轉化為作文的素材。[2]
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性相對較差,教師可以采取合作閱讀的方式。例如,將全班同學按照一定方式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在每周周會課上,分享自己在上周所讀的書中得到的收獲,其他成員做筆記,記錄自己喜歡或者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學生不僅提高了閱讀興趣,而且從同學的描述中進一步積累了寫作素材。
在傳統的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挑戰的權威性,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師也只是機械的教授教材。由于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較差,很多時候跟不上教師思路,導致課堂變成了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主動創設情境,構建成功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語文寫作需要學生有豐富的知識面,才能下筆如有神。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激發起學生寫作興趣,教師可以利用日記創設寫作情境,模擬真實情境或聯系生活實際,在不自覺中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
小學生在日記本中經常會記錄下自己認為感興趣,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這些事情通常寫的是非常貼合生活實際,并且有趣味性的,將其運用在作文當中非常出彩。因此,在學生寫作過程當中,采用日記的形式對寫作非常有幫助,教師可以為學生定下每天寫日記的任務。這樣,當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會更加得心應手。日記就為學生提供了生活化的情境,能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寫作。
思維在寫作過程中處于核心地位,只有緊緊圍繞思維這一主線,作文才更加精彩,富有智慧。一些小學高段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思維混亂,不知道要寫什么,寫作水平自然得不到提升。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寫作變得條理有序。思維導圖是學生通過聯想的展開與思維的創新,以某一事物或事件為出發點,向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展開聯想,幫助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對事物加以描繪,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例如,第一步,學生可以把文章題目寫在紙的中央位置,以題目為中心發散自身的思維;第二步,確認文字分成幾大部分;第三步,在每部分中確立每段大概內容,根據思維導圖進行寫作。
作文是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只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著想,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必然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