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艷
(貴州省貴定縣德新鎮高枧壩小學 貴州黔南 551300)
小學數學涉及的知識比較基礎,主要是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一定的塑造。在數據運算這一塊,小學階段接觸到的基本上是自然數的加、減、乘、除。在數據較大時,如果直接進行混合運算,計算過程會比較復雜,運算量也較大。因此,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找到了一種便于混合運算的方法,即簡便運算方法。簡便運算可以有效簡化混合運算當中的運算程序。教師在實施簡便運算時,采取相應的策略,提高運算速度很有必要。
小學幾乎是學時最長的一個學習階段,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這六年的學習是為今后各個階段打基礎。從學習內容上來看,小學語文會側重于字詞的學習,數學則更重視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還要具備簡單數據的心算能力。小學數學的教學有以下特點:
小學數學是比較全面的學習體系,為學生提供的是數學學科各個門類的基礎知識,屬于橫向發展。以幾何和代數進行簡單的劃分,學生在低年級會學到基本的幾何圖形知識,到了高年級,則會接觸到簡單的代數運算。小學學科的系統性不像高等學府更加系統,小學教學更重要的是給學生灌輸數學理念,讓學生對數學學科有簡單的認知。[1]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單一,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因此,他們接觸到的數學知識大體上比較具象。比如,圖形題多是一維或二維的層面。因此,教師對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不高,題目多比較直觀。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沒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小學數學要求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過關,能夠掌握基本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方法,并且形成一定的運算技巧。
小學數學中的計算一般計算量都不大。學生通過簡單的演算步驟就能得出答案。學生對一些運算定律的認識較為淺顯,能寫出公式。但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很好地運用,對運算性質的掌握僅僅停留在記憶階段。由于小學數學計算比較簡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時常忽略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和技巧的總結。教師在長期的執教過程中,也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智力開發。大多數數學課堂都是以教材為主,教師主要是教授教材,再讓學生進行習題練習,則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解題能否有更多種可能性,這常常是教師在教學中忽略的問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學生運算能力,尤其是簡便運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和成績。因此,教師需要努力創新,優化數學運算的方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更有效。
小學數學的計算類知識比較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接觸到各種類型的計算,從最簡單的加減到稍微復雜一點的乘除,再到這四類的混合運算,學生的學習難度在不斷上升。那么,簡便運算就是基于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探究出的一種簡化運算過程的方法。簡便運算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算式原來的運算順序,需要根據運算定律、性質重新組合。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簡便運算,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計算效率。教師應該注意運用簡便運算的方法進行探究教學[2]。
簡便運算有一定的方法可循。教師在實施簡便運算時,要善于發現其中的規律,并且總結規律,同種類型的題目一般都有相似的解題技巧。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小學數學學科也在不斷進步。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學習,如果僅沿襲前人留下的知識,在培養學生上,教師就很難進步。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更要注重自身素養的不斷提高,將豐富的教學經驗合理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
相比于其他科目,數學學習內容比較枯燥,小學生很可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倦怠感。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為學生探索數學簡便運算打下基礎,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去鉆研簡便運算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是一門及其嚴謹的學科,一個小數點都不容出錯。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就應培養學生細致耐心的習慣。簡便運算有時需要學生耐心思考,才能發現其中的規律,如果粗心大意,很可能難以捕捉到簡便運算的技巧章法,從而在考試的過程中丟分。[3]許多簡便運算都是充分應用運算定律和性質,得出該題的結果。如果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就會思路不清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督促學生仔細謹慎很有必要。學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檢查,養成細心的好習慣。
小學數學并不難,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放松。教師在簡便運算方法探究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理解簡便運算的規律性,善于總結和積累。數學學習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有突破性進展,過程學習也相當重要。因此,教師要把握好每個階段的教學,要告知學生不能有畏難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