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龍
(甘肅省臨潭縣冶力關鎮中心小學,甘肅 甘南 747506)
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的重心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變成了綜合能力的培養。基于此,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情境教學法屬于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與理念,能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彌補傳統灌輸式教學的不足之處,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的注意力會被情境吸引,無形之中發現語文知識的魅力,掌握與記憶更多的知識點,提升學生的探究欲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情境教學,主要的含義就是根據教學的內容,創設出更加真實的教學情境,并保證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核心的目標就是保證學生都能積極融入到課堂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引入情境教學的方法,真正將教材的知識點以更加生動、直觀的形象展示出來,還可以加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使得學生能直觀地了解教材內容與重點知識,不斷提升對語文重點內容的理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生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情境教學法,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教師都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在實際的游戲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并保證學生能與其他的小伙伴進行協作與溝通,進而更好地完成游戲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并能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還能與同學建立良好的溝通協作關系,不斷提升學生的合作藝術與凝聚力。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通過創設更加真實的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研究欲望,使學生紛紛參與到課程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基于此背景下,課堂的生動性與靈活性能吸引學生主動地理解與學習語文教材內容。
要想將情境教學法的作用發揮出來,教師就需要利用多元化的形式,為學生模擬相對真實的環境。在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結合教材學習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背景音樂,使學生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此外,利用合適的背景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不斷加深學生情感體驗,感悟語文知識的魅力。通過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創設動畫式的故事情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下面以《草船借箭》這一歷史故事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生動的視頻,并且加入更加生動的描述,對當時的戰爭場景與緊張的氛圍進行描繪。教學課堂具有畫面感,更加容易引發學生的思考。利用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模式,能摒除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而且使得學生能將注意力放在語文內容學習方面,學習到有效的語文知識,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能對語文知識與蘊藏的價值進行挖掘。
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渠道。基于大數據與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師與學生都能從網絡平臺中獲取到大量的語文學習資源,并隨意地查閱其感興趣的語言資料。在多媒體式的教學媒介中,對學生的感官產生直接的影響,使其能更快速地接受語文知識。現階段,許多學校在語文課堂上都開設了微課堂,不斷增強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溝通與聯系;還有的學校建立了校內網站與應用程序平臺,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做好對學生的評價工作,發現學生的特色,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標。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保證課堂的教學效率,就需要引入情境教學法。就傳統的語文課程教學進行分析,學生大都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授,服從教師給出的作業安排,在思考的過程中也經常會被教師否定,學習到的答案也都是統一的。因此,教師需要增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并直觀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不能輕易否定其創新思維與獨立思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使其能明確自己就是課堂的主體,并提升學習主動性。
在進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融入合作的元素,并以合作的方式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下面以《獨坐敬亭山》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朗讀全文之后,還可以為學生布置更多的合作探究任務,并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查閱字典的方式,將這首詩中的含義表達出來。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合作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小組長需要發揮領導作用,組織學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小組內的學生需要領取一部分任務,并合成整體,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不斷提升學習效率。通過分享與討論的方式,逐步創設出更加活躍的課堂氛圍,以此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教師來說,最重要部分就是聽取各個小組學生提出的觀點,并針對各個小組錯誤的地方提出修正意見,使得教師與學生都能夠進入到同一個情境當中。在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理解的基礎上,增強師生的溝通與交流,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與情感引導,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會涉及許多教學內容,其中有精美的插圖與文字內容。雖然看圖講課的方式能保證學生迅速理解課文的基本含義,但是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引入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卻能帶給學生聽覺與視覺的刺激,有利于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下面以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文為例,這篇文章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對圓明園的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為振興中華做出自身的一份貢獻。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列舉出許多圖片,包括圓明園被破壞后以及之前的景象,利用豐富的PPT 課件,使得學生感受到之前的美好景象。在此基礎上,將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景象展現出來,使得學生能對圓明園有更加詳細的了解,學生也能了解到我國發展中的屈辱史,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
與此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不僅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提升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興趣。雖然小學語文的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在各個單元當中也有主旨線索。如果這一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對表達人物情感進行描繪,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景物圖片,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景物的基本特點進行觀察。只有抓住一個方向進行詳細的描繪,才能達到良好的寫作效果。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讓學生寫觀后感,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寫作水平也能不斷提高。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十分重要。其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寫字識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基礎內容。引入情境教學法,能將學生團結在一起,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閱讀水平與文章的鑒賞能力。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并且引入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學習的機會。利用為學生設置合理的問題,提升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掌握文章的主旨,不斷提升學習效率。在提升學生自主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斷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