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琴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碧波中學,江蘇 蘇州 215128)
微作文曾經也被稱為“小作文”,是一種微型的寫作方式。它要求寫作者圍繞寫作材料或某一主題進行作文,形式不限,可以是描寫一個細節,也可以是對整個全局進行概括,還可以是描寫某一個片段等等。相比常規800—1000 字的大作文來說,微作文一般只有200 字左右,其內容更加言簡意賅。微作文要求寫作者運用精練的語言、短小的篇幅去描述事物,并將自己的思想觀點進行表達,抒發出真實的情感理念。其不僅具有短小精悍、自由多樣的特點,還非常強調學以致用、貼近現實的作文原則。微作文不是寫“段子”,一篇好的微作文需要滿足四個要求:①針對具體情境,內容要符合題意,緊扣寫作要求;②作文思路清晰、思維敏捷,內容集中、結構緊湊,且題材新穎;③寫作語言凝練、表述準確,邏輯清楚、有理有據;④文體自由,寫作風格具有創造性和多樣性等。
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往往遵循著“師本教育”思想,教師在教學中占據主導性地位,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師本教育的模式太過單一,教師往往包辦了作文教學中的命題、修改、點評等大部分工作,而學生只是按教師的命題要求來寫,沒有創新發揮的余地。這樣的教學模式,難以讓學生抒發自我真實情感,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創作思維,寫出的文章自然乏善可陳、沒有新意。同時,還制約了學生文學潛能的激發,不符合當前時代的發展要求。
在互聯網環境下,微作文教學相比傳統作文教學更有優勢,首先體現在寫作方式上,微作文的寫作重點主要圍繞學生的際遇來開展,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心智發展和寫作特點。并且,寫作篇幅要求小、操作簡單,寫作思維靈活多樣,貼合實際,學生由被動寫轉變為自主學、主動寫,滿足新時期教育提倡的生本教育思想。其次,在互聯網的技術支持下,學生有了更多的寫作參考和創作素材,學生的創作思維和視野得到了發散和拓展,為學生寫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創意。同時,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突顯,寫作主動性和積極性也獲得了提高,寫作潛能也得到了有效激發。另外,互聯網技術也促進了微作文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教師的作文教學模式進行著不斷的改進和完善,評價手段也變得更加多元。
自古文人作詩、書畫皆是有感而發,可見感情的觸動對文學創作的重要影響。在微作文教學開展前,教師首先要為學生設定寫作目標,通過利用互聯網平臺,選擇符合設定主題要求的視頻、圖片、音樂或文字相關資源,讓學生獲得視、聽覺的感官體驗,在腦海中進行真實情景再現,為學生的微作文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情節素材。其次,生動形象的音、視頻資源,能夠迅速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調動內心的真實情感,從而激發寫作的靈感和沖動,對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古代文人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曾言:“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只有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才能寫出真摯的作文語言。因此,教師在微作文教學中,要充分運用互聯網的優勢,深化學生的情感認知,讓學生的作文更加鮮活,充滿感染力。
例如,在一次讓學生寫關于籃球比賽的微作文中,筆者不直接命題,而只是為學生提出了幾個基本寫作要求:①按情節發展順序,運用點面結合進行場面描寫;②作文內容中要有關于人物神態、動作、語言方面的描寫;③寫作表達至少要運用到3—4 種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排比、夸張、襯托、擬人等。提出要求后,筆者將事先收集的相關籃球比賽錦集視頻資料,運用多媒體進行播放。學生通過觀看精彩的籃球比賽,聽著解說員繪聲繪色的比賽講解,很快進入到籃球比賽的情境中,仿佛身臨其境地在比賽現場觀看運動員在賽場上揮灑汗水,感受進球的喜悅、傳球失誤的惋惜。觀看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真實情感。看完視頻后,筆者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微作文寫作,學生帶著觀賽的余味和感情,運用文字進行抒發,寫出的內容更加真實而形象。
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寫作要扎根生活土壤,方才真情動人。一篇優秀的微作文同樣要求緊貼生活,需要學生將生活中點滴進行觀察和收集,用細膩的筆觸描寫出真實的生活情形。由于初中生的課業較多,沒有很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接觸社會、體驗各種生活,在寫作時,思維受到個人經驗的局限,寫不出好文章。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帶領學生脫離課堂的束縛,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去到更廣闊的大千世界,獲得更豐富的社會認知和情感體驗,寫作素材也隨之豐富起來,作文時自然有話可寫、有情可抒。
例如,在《中國詩詞大會》熱播期間,筆者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互聯網觀看該節目,并布置微作文作業,要求學生對詩詞大會中的主持人董卿和選手張淼淼、武亦姝三人,按自己的喜好選擇一人進行評價。這個節目中具有很多爭議的話題,比如董卿的家教方式、張淼淼的現場表現等,都與學生的生活非常貼近,可以觸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出學生的個人想法,讓微作文有話可說。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筆者還經常推薦學生觀看一些新聞事實類節目,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技術,與社會實時同步,寫作時才能緊跟生活,不脫離實際,寫出真實、真摯的好文章。
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讓學生的寫作形式更加多元,也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寫作空間。時下,微信、微博、QQ 等軟件深受學生喜愛,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記錄生活、分享感受、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通過這些軟件寫出的文章往往不受課堂老師的要求限制,是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真實感悟。因此,微作文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之上、課本之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在課余進行自由表達,豐富學生的寫作形式,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結合自己的語言特點,自由地表述出來,養成寫作的好習慣。
例如,在教師節來臨前,可以要求學生在朋友圈轉發“師恩難忘”主題的文章,并附上學生個人的推薦語和讀后感,作為微作文練習。這個微作文設計主題是師恩,表述方式和內容卻不局限,并結合了學生喜歡運用網絡分享的習慣,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自由發揮,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到了一起。另外,我們還可以將很多傳統節日習俗,都引用到微作文練習中,比如拜年貼、節日祝語等。這樣的微作文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更感興趣,還具有很強的生活實用價值,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往往都是以教師的單一評價為主,教師的評價太過主觀性和局限性,不能全面地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并且,隨著學生的經驗和感受增多,寫作訴求變強,就急需多樣的表達方式和渠道。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資源共享的平臺,為學生的微作文分享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和交流機會。為了讓學生體驗寫作的趣味和成就感,教師要利用互聯網拓寬學生微作文成果的展示渠道,擴增讀者群。
例如,教師可以組建微信群,用于學生微作文交流,群組成員主要由學生、教師、家長構成。學生可以借助“美篇”小程序,將自己撰寫的微作文配上視頻、音樂或美圖,制作成美篇,分享展示到微信群中,供大家閱讀和欣賞。所有的群組成員既可以是閱讀欣賞者,也可以是評議者。大家可以在群內任意互動,留言點評,相互暢談彼此的閱讀感受,并發表個人的寫作建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閱讀理解和欣賞角度不同,運用微信平臺,寫作者可以獲得不同的意見和新的發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效地運用互聯網技術,可以為作者和讀者構建一個便捷的對話平臺,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助推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
信息時代的來臨,互聯網技術為學校教育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影響,不論是教師的教學模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著巨大變化。在今后的微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堅持生本教育思想,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引導學生一起去挖掘更多的寫作資源,并鼓勵學生自由寫作,致力于學生文學創作潛能的激發。